妈妈的家庭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生活幸福程度的好坏

这几天闹得沸沸扬扬的“12岁少年弑母案”应该人尽皆知了。一个年仅12岁的男孩子,仅仅是因为妈妈教育了他几句,便将妈妈狂砍20多刀致死!有人说他存在反社会人格,是天生的罪人;也有人说他是情绪激愤下的激情弑母。

无论这位少年的弑母初衷是什么,我们都难以得知。然而在这一悲剧中,令我感到愤慨的是,案发后,少年只有轻飘飘的一句“我杀的是我妈妈,又不是别人”解释。同时,少年的父亲、奶奶还指责社会“民愤太大,学校不给孩子去上学,耽搁了教育”

这个家庭,从小孩到大人再到老人,似乎并没有人为死去的母亲感到伤心难过。这一位母亲啊,每天起早贪黑照顾上学的孩子,侍奉年迈的公婆,关心奔波的丈夫,可是却没有人因为她的逝去表现出一点点的不舍和悲伤。可想而知,她在家里的地位是有多低啊,简直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妈妈的家庭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生活幸福程度的好坏

同一时间,我不禁想起霍思燕。

看过《爸爸去哪儿》和《妈妈是超人》的人大多都很羡慕她。丈夫杜江爱她敬她,儿子嗯哼把她当成需要被照顾的小公主,真的很人生赢家了。你看他们的日常相处都是这样的——

·当问到觉得妈妈好不好看的时候。

嗯哼不假思索的说:“妈妈好看,全身哪儿都好看!化妆好看,不化妆也好看”。

·在跟爸爸参加节目的时候,嗯哼说将来要给妈妈买花买衣服买化妆品让妈妈开心。因为住的房子不好嗯哼很不满意,问他原因的时候他说:“因为不能让妈妈住不好的房子。”

因为爸爸妈妈的感情好,家庭氛围浓郁,嗯哼从小耳濡目染,所以他的童年一直都充满了阳光和希望,什么阴暗都不会被种在心里。

妈妈的家庭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生活幸福程度的好坏

我认为,妈妈在一个家庭中的地位,就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幸福程度,从而也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够在整个成长期感受到被爱、被需要。

孩子童年的心路历程,往往就能决定他的性格。一般来说,乐观开朗的孩子,都有一个开明温暖的家庭;而自卑阴郁的孩子。基本来自冷漠的家庭。

就说弑母案,为什么孩子能对妈妈下此狠手?很有可能,他长期看到的母亲的形象,是被公婆责骂、丈夫嫌弃,在家里没有哪怕一丁点儿的自主权,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围着这个小家庭忙忙碌碌但很多时候都一事无成。这样的母亲,在孩子心中,是没有权威,也不需要尊重,似乎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可以像父辈一样对母亲随意谩骂。

所以他才会说“我杀的是我妈妈,又不是别人”。是啊,在孩子看来,妈妈是家庭是私有物,是可以任家庭成员任意处置的。这样的观念,都是因为母亲长期处在家庭地位最底层造成的。

妈妈的家庭地位的高低,决定了孩子生活幸福程度的好坏

再看霍思燕,完全相反的例子。杜江把她当公主宠着,嗯哼自然也是有样学样,觉得妈妈就是需要家里的两个男人来保护,所以嗯哼会成长为坚强的、有实力的骑士,这样才有资格保护公主妈妈。

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孩子接触时间最长的家庭成员绝对是妈妈。妈妈的性格和为人处世,都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孩子的性格的启蒙。

妈妈的家庭地位高,说话得到爸爸和其他家庭成员的认同,孩子才能从中学会爱与尊重;当妈妈的家庭地位低时,就相当于一个免费保姆的存在,每天兢兢业业还会被骂,整个家庭都被阴影所笼罩,在这样环境成长的孩子,要么和妈妈一样胆小自卑,要么性格极度偏激,冲动之下会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

对妈妈好一点,不仅是为了女性家庭地位的提高,也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良好和善的成长环境。


椿萱漫谈:二胎妈妈在两个孩子的环境中,摸滚打爬体会到的不同的育儿方式,在这里与你交流,为你分享促进亲子关系的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