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有些人心里难受时会通过自残来缓解心情,这是一种典型的自虐型人格障碍。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自虐型心人格障碍表现为通过自残、自伤的行为引起父母、师长的同情与内疚感而获得关注和爱的一种行为方式。起源于早年经历中的创伤情结。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在儿童期成长过程中有些人会经历一些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每个人都有伤害一一巜原生家庭的伤害》):比如父母的忽视,需求的不能及时满足。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是通过哭闹等形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而满足被爱的需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父母不能及时满足:如父母工作十分忙碌而忽视了孩子的感受。这时候孩子可能釆取比较激烈的方式如头撞墙或把身体弄伤等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当然父母因此会感到内疚而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一一无意中进行了正强化行为。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这种模式一旦形成,经过多次强化会习得一种行为方式或思维模式从而固定下来形成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一一自虐型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出现类似的行为(退行到幼儿行为而不自知)。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这种行为模式会成为人格的一部分。早年经历会固着在潜意识中而影响以后的行为,但自己并没有觉察到。所以即使发生自残、自伤行为在缓解内心深处的痛苦时并不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意义何在!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自虐型人格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工作狂和以苦为乐(喜欢加班)的高效工作模式。家庭生活中通过伤害自己获得爱的行为等。表现为牺牲自己的方式获取爱和赏识!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通过精神分析理论可以看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如上所述。所以就可以釆用精神分析理论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疗法(负强化)对症治疗。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首先,要觉察到自己为什么心理难受?缓解难受的心情一定要采用这种伤害身体的方式吗?如果有其他办法是否可以尝试?

其次,这种自残、自伤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是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或者父母的关注吗?如果有这种想法就要立即终止!并釆用别的方式来获取父母及师长的关注。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第三、自残行为背后还有一种报复心理(因为在幼儿时期,婴儿会把自己与父母看成一体,所以伤害自己的身体也等于伤害父母)。所以这种报复心理的满足也缓解了心理压力带来的痛苦。

自虐型人格障碍的成因分析

总之,要摆脱自虐行为,必须直面自己的心理问题,寻求心理医生的治疗是最佳选择。只要没有发展到自虐型强迫症,还是有比较好的办法一一厌恶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