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他乘車察看了“城市綠心”植樹造林地塊;通過設計模型和展板,詳細瞭解副中心重大工程項目規劃建設情況。習近平強調,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要堅持規劃先行、質量第一。要把公共建築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科學佈局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使工作、居住、休閒、交通、教育、醫療等有機銜接、便利快捷。要把規劃執行好、落實好,把藍圖變為實景,使北京城市副中心成為這座千年古都又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在行政辦公區市委大樓一樓大廳,總書記親切慰問了在副中心工作的600多名幹部群眾代表,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動情地說,你們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了貢獻。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建城立都以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對新時代北京的發展是一個重大機遇。讓我們共同努力把這件大事辦好。希望大家以新辦公區的新氣象,在各項工作中實現新的更大作為!

18日下午,記者立即前往城市副中心,追訪了其中6名代表,還原這一珍貴的歷史時刻,並記錄下代表們內心的真切感受。

北京市副市長、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隋振江:

重點工程方案總書記逐個聽

“總書記在兩年之後再次到副中心視察,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讓我們倍感親切,倍感鼓舞。”副市長隋振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在1月18日上午的座談會上,他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副中心幾個標誌性工程的規劃設計情況。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隋振江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代徵攝

在聽取彙報之前,總書記專門到市委大樓一樓大廳,察看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綠心、圖書館、博物館、交通樞紐工程等項目的沙盤、模型,聽取相關情況彙報。

大廳中展陳的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沙盤模型尤為引人注目,一片蒼翠綠海中,兩道“金邊”勾勒出一個五角星的形狀,那是綠心的核心區。城市綠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功能區之一,位於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交匯處,規劃建設面積11.2平方公里,其中總綠化面積約7.39平方公里。2018年,綠心先行啟動區的綠化建設已經展開。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副中心城市綠心模型 杜昂攝

“總書記非常關心城市綠心的建設,去年春季到綠心參加了植樹活動,今天又實地對綠心的造林地塊進行了察看。”

陳列在大廳兩側的綜合交通樞紐、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模型,都是城市副中心標誌性工程設計規劃效果的直觀展示。

“在座談會上,總書記逐個聽取這些工程的設計規劃方案,聽得非常仔細,前後將近有20分鐘。”隋振江說,總書記非常關心交通樞紐建設,特別是與中心城的連通,考慮怎麼解決搬遷後職工上下班的交通問題,還有京津冀的軌道連通問題。

城市副中心綠心範圍內,今年年底前要開建圖書館、博物館、劇院三大文化設施,總書記對三座文化設施充滿現代和中國文化特點的設計風格,表示了讚賞。在彙報圖書館的設計方案時,還特別問到空間有多大,並叮囑一定要建成綠色低碳建築。

“在彙報過程中,我能感覺到總書記對堅持最高的標準、最新的理念、最好的質量,打造精品城市非常關注。我也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隋振江說,按照總書記講話精神,副中心建設不是打造一個新城,而是要建設一個不一樣的和諧宜居之城,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經過前期的持續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去年年底,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覆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標誌著城市副中心規劃已成為城市副中心建設發展的法定藍圖。以四大班子和35個行政機關單位搬進副中心為契機,北京城市副中心正迎來向更高質量方向發展的嶄新階段。

今年,包括城市綠心的三大文化設施在內,副中心一批重點工程將陸續啟動建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這次視察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質量發展的標準,精細謀劃,把每一個工程建設成為精品工程。要從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等方面,把城市副中心切實打造成一個精品之城、千年之城。”隋振江表示。

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

牢記囑託瞄準高質量發展

“見到總書記真是非常激動。市直機關剛搬遷一個星期,總書記就來視察,可見對副中心建設是高度重視。”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說。這也是他第二次見到習近平總書記,“上一次是去年4月2日,總書記到副中心綠心地塊上和首都幹部群眾一起參加植樹活動。當時,總書記一連種下了白皮松、西府海棠、紅瑞木、玉蘭、紫葉李好幾棵樹。”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 常鳴攝

作為通州區的“一把手”,曾贊榮感覺到總書記的這次視察是對城市副中心的莫大關懷和巨大鼓舞。“尤其是總書記在談話中專門就城市副中心建設發表的重要指示,為下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

城市副中心規劃範圍155平方公里,同時覆蓋通州區906平方公里作為副中心的拓展區。這幾年,隨著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通州區的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今年的通州區人代會上,區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歷數了過去一年來城市副中心建設工程的重大進展。其中包括運河商務區整體品質不斷提升;啟動公共空間、濱水岸線詳細規劃編制;實施星級綠色建築標準評價和國際綠色建築認證。

去年,北環環隧等11條主要道路竣工,3座跨河大橋具備通車條件,能源中心實現併網發電,一期16個重點項目累計完工280萬平方米。文化旅遊區8條主次幹路、19條綜合管廊開工建設,環球主題公園一期進入施工建設階段,環球大酒店等配套項目順利推進。城市綠心完成千畝示範區主體綠化工程,三大建築完成國際方案徵集和初審工作。副中心站交通樞紐完成初步方案設計,周邊一體化開發建設模式進一步明確。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資料圖 航拍京杭大運河通州段。北京日報客戶端特約攝影 馬文曉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通州的產業結構也在順勢進行轉型升級。在百里長安街東端、國貿以東20公里,一個全新的CBD——運河商務區正在通州大運河畔加速崛起。按照規劃,運河商務區承擔著構建“總部經濟”“財富管理”兩大產業集群的重任,既要承接北京中心城區核心商圈外溢的總部企業資源,還要吸引集聚一批資產管理、基金、信託、投資等財富管理機構。目前,運河商務區的3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已是高樓林立。京杭廣場等3個項目已交付使用,富力等5個項目部分樓宇竣工並實現交付,復地中心等7個項目的樓宇正在進行施工。

未來,通州產業結構將瞄準“高精尖”,核心由文化創意融合產業、高端商務產業和科技創新產業組成。到2025年,通州將建成7大符合副中心定位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副中心的建設要按照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進行,也包括我們怎樣高質量地做好分區規劃、專項規劃。”曾贊榮說。為副中心做好服務保障,通州區將進一步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包括水環境的治理、大氣汙染治理,讓藍綠交織成為副中心的底色。

他表示,按照國務院批覆的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要求,通州區還將進一步做好北京中心城區優質資源的承接工作,把公共服務、醫療教育、優質的產業資源吸引到通州來,讓副中心的發展更加高效,更富有成效。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

嚴格落實城市副中心控規

“總書記的講話特別親切,特別鼓舞人心。”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主任張維對記者說,他和副中心600多名幹部群眾一起,在一樓大廳聆聽了總書記的現場講話。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主任張維。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蔡代徵攝

“大家自發地圍成一圈,簇擁著總書記。”張維說,總書記十分關心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這對大家來說是溫暖的關懷和莫大的鼓舞。“我剛剛向機關黨委瞭解了單位幹部職工的工作生活狀態,可以說,搬遷到副中心後,大家的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工作熱情飽滿昂揚。”張維接著說,原先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全市有多處辦公點,大家分散辦公,業務交流有所不便。如今搬到一棟樓裡集中辦公,工作效率更高。

作為規劃部門的“一把手”,他對去年年底獲批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中的每一個細節都瞭然於心。他介紹,城市副中心控規是全國第一個由中央親自審議批覆的控規,符合中央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的戰略部署,符合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

“這次規劃有很多重要創新,是一個體現了首都水平的城市規劃,對全國其他大城市新區建設具有示範作用。”張維介紹,首先是理念創新。規劃充分體現中央關於“一核兩翼”的高標準要求,圍繞對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算好總體賬、結構賬、分區賬,發揮對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示範帶動作用,打造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載地;同時,城市副中心也要做好自身的疏解,嚴控人口規模和城鎮開發強度,劃定戰略留白地區,為重大發展和重大項目預留空間,提高規劃的適應性和包容性。

其次是技術創新。規劃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突出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在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宜居城市等方面應用新技術,形成一套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另外還有方法創新和機制創新。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副中心控制性規劃,今年1月11日,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了副中心控規實施的動員大會,併發布了關於紮實推動副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這次會議上還成立了城市副中心的黨工委和管委會,作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和領導小組辦公室,並賦予市級權限,實現“副中心的事在副中心辦”,進一步提高副中心建設的質量和效率。

“正如總書記所說,城市副中心建設是千年大計,要保持歷史耐心。我們會穩紮穩打、久久為功、深化落實,全力以赴把城市副中心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打造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範。”張維滿懷信心地表示。

鏈接

三大文化設施年內開建

1. 劇院——大運河畔的文化糧倉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副中心劇院模型 杜昂攝

劇院的設計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結合音樂廳、歌劇院、戲劇院不同的內部功能需求,設計為表演藝術的三個“文化容器”。

在空間營造上,音樂廳、歌劇院、戲劇院由一個共同的基座連接,通過穿梭其間的流線、聯結的廳堂,將三個獨立、大體量的表演場所融為一體,實現藝術交融的願景。劇院外立面選取帆船作為設計元素,形成極具動感與活力的屋頂輪廓線,勾勒出本地區的文化歷史特性。

劇院的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高度為49.5米。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分別有座位1600個、1500個和1000個。

2. 博物館——城市森海中的古韻風帆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副中心博物館模型 杜昂攝

博物館設計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以運河為線索,將歷史文化融入建築。

建築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造型舒展。北側結構猶如船隻,堅實厚重,謙遜質樸。南北之間以連廊連接,河水於廊下穿流而過,建築倒映其間。從六環路視角望去,帆船正在乘風破浪、奮勇前進。而在行政辦公區視角,巨舟靜靜地在港灣裡停泊。建築形態動靜交替,步移景異,隨觀者而動。建築南側採用層層疊落的設計手法,與自然地形相融合,成為城市綠心的有機組成部分。

博物館建築面積約6萬平方米,建築高48米,日接待量設計為6000人次。

3. 圖書館——六環公園邊的書山智庫

久久為功,把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千年之城

副中心圖書館模型 杜昂攝

圖書館的設計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方正、赤色的外形恰似一枚端莊的印章,落印在城市綠心的畫卷上。

在空間營造上,這座圖書館不僅僅是一個閱讀的場所,更是一個極具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設計以“雕刻場所”為出發點,在圖書館的內部塑造了兩組如連綿山體般的建築形態,富有變化又渾然一體,創造出內外交融、相互滲透的空間關係,吸引公眾步入這廣闊的書山中。

圖書館的屋頂以銀杏葉片為靈感來源,設計了一組宛如森林傘蓋般的樹狀建築結構,樹下營造了一個溫馨寧靜的閱讀空間,寓意著本土文化和知識的傳承。

圖書館的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築高度22米,設計日接待量為5000至8000人次。

監製:陳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