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來臨,代購、微商哪裡逃?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經過前期的醞釀、風暴,終於在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正式公佈。

電子商務法》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對當前網絡消費的痛點問題的解決,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起到了規範市場的作用。

電商法來臨,代購、微商哪裡逃?

環創傳媒

近幾年來,網絡消費發展迅猛,微商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同時也成為消費者權益受損的重災區。對於那些無實體店、無營業執照、無信用擔保、無第三方交易平臺,進入門檻低的微商,若與消費者發生消費糾紛,一些微商往往通過更換賬號或直接刪除“好友”關係,試圖逃避法律責任。《電子商務法》實施後,微商作為電子商務經營者在法律上被明確,相應地就要承擔起對應的義務與責任,這將為消費者維權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

這樣看起來《電子商務法》的頒佈是為了驅除劣幣,營造一個公平的交易環境,讓電子商務變得進行規範化、合理化、平等化的管理。

電商法為代購亂象開出了“良方”。今後,代購必須持有采購國和中國雙方的營業執照,依法履行納稅義務。此外,銷售食品的還需辦理相關食品流通許可;沒有中文標籤的產品,未通過國家認證,也不能在網絡平臺銷售。

這等於是給代購戴上了緊箍咒,從現在看,在法律的威懾下,以往氣勢洶洶的代購變得銷聲匿跡了。

代購方面來說,網絡消費還存在虛假宣傳、網絡售假、刷單炒信、物流滯緩等電子商務服務問題。而這些劣假產品和商家之所以會讓人相信,進而購物,往往離不開買家的評論。

“親,給個五星好評吧,返2元紅包!”網絡消費中,部分賣家在評論上做起文章,一方面利用“小恩小惠”誘導消費者給好評,一方面購買“水軍”刷好評,而這類行為將在今後被禁止。

面對商品頁面的數萬條好評,卻不可信,這是消費者網購時面臨的普遍困惑。商品質量出現問題時,消費者記錄下真實的感受往往被賣家或者平臺刪掉,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潛規則。

這種不良的競爭手段會在一定程度打擊合法商家,觸及消費者利益,因此刷單這種行為應該嚴格處罰。

《電子商務法》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應當全面、真實、準確、及時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務信息,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虛構交易、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

這也對消費者是一個好消息,也是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讓消費者在網購時能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

虛假折扣、刷單炒信、砍單殺熟、推諉扯皮等很多屬於平臺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影響到消費者的良好網絡消費體驗的這類行為,將在法律的威懾下慢慢減少,最大程度維護消費者的消費權益。

代購和微商將進一步得到規範,雖然近期電子商務會萎靡不振,但是對於長期以來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有益的。

更多互聯網科技資訊,請關注環創傳媒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