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伯姬归纪|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12 伯姬归纪|一说春秋,每天5分钟读透春秋

前面几期我们介绍的都是军国大事,比如结盟,筑城,战争,夺嫡,之类的。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一件喜事,纪国和鲁国联姻啦。

纪国国君娶鲁姑息女儿为妻,九月,派卿大夫裂繻(音须)来迎娶。

婚姻不仅仅是男女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大家族的事。古代的婚俗讲究“三书六礼”,六礼指的是整个结婚过程中的六个阶段: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若女家同意议婚,则男家正式向女家求婚。

问名: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一来为防止同姓近亲结亲,二来也是为测八字,看二人婚姻是否成亲。

纳吉:将男女双方的名字和八字到庙里占卜,卜得吉兆,就决定两人正式缔结婚姻。

纳征:又叫纳币,男方正式将聘礼送到女方家里。

请期:即男家通过卜问选定婚期之后,由媒人告知女方家里,征求女方的意见。

亲迎:是六礼中最后的程序,即婚礼当天,新郎亲自至女家迎娶新娘。

在六个步骤中会产生三份文书凭证,即“三书”:

聘书:即订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柬。

礼书:即在纳征时所用的礼单,列明聘礼的物品和数量。

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是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裂繻来赢取鲁姑息的女儿,这一步已经是亲迎了。按照春秋时代的习惯,国君亲迎不出境,就让大夫来代替自己亲迎。新娘到国境线的时候,国君会在国境线上等着,然后迎回国家。这还不算礼成,回国之后,两人要先去宗庙里拜祭祖先,告诉祖先“我们要结婚啦”,这才是是礼成。这个仪式往往是在黄昏时举行,所以古代称之为昏礼。后世造字的时候在昏边加了一个女字旁,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婚礼”。

冬,十月,鲁国的伯姬嫁去纪国。春秋记作「伯姬归于纪」。

周人同姓不婚,氏族间实行族外婚。早期相邻氏族往往结成相对固定的婚姻关系,一个氏族从另一个氏族娶妻,生出女儿后再嫁回娶妻的氏族,所以女儿出嫁实际上是回到了母亲所在的氏族,由此春秋时代,女儿出嫁往往被称作归,而战国及以后才渐渐被称作嫁。

大女儿出嫁,鲁姑息这个当父亲的自然不会闲着,他趁机要求来迎取伯姬的裂繻,调停鲁国和莒国的紧张关系。这事和另外一桩婚姻有关。莒国是鲁国的一个邻国,它和鲁国的另外一个邻国向国结。莒国的国君娶了向国的向姜为妻,但是向姜在莒国待的很不习惯,于是就偷偷跑回了向国。那莒国国君自己的媳妇跑掉了能不生气吗?率兵攻入向国,还把向国吞并了,把向姜抢回了国都。

这事听起来是莒国和向国的事,跟鲁国没有太大关系,但是恰恰莒国和向国都是鲁国的邻国。而莒国吞并向国的时候正是鲁国吞并极国的前夜,这下引起了鲁国的戒备,于是两国的关系不止一点点紧张。裂繻答应了鲁姑息的请求,他和莒国国君在密地结盟,调停鲁国和莒国的紧张关系。

本年十二月十五,鲁国夫人仲子也就是鲁弗湟的正妻,当代国君鲁姑息的嫡母,当代太子鲁允的母亲,去世了。大家还记得不,去年七月份周王室犯了大错就送来了仲子的助丧用品,一直到今年的十二月份,总算是用上了。

也是今年十二月,郑国攻打卫国,讨伐郑滑。这个事还没完,后面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说。

当然,我就这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