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从离开家乡到外面上大学,21岁的韩琦,才觉得自己开始真正认识晋城。是这样奇怪,读高中的时候,他早上顶着星光出发,晚上下完自习课,循着路灯杆回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存在。而现在,大三的他,无一不在用外面的世界,对比着他曾经生活了十八年的晋城。

韩琦的父亲韩志军,不能理解儿子的种种行为,尤其在暑假里,韩琦竟带了一帮同学,举着“太原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小组”的旗帜,天天穿行于晋城老城区。老韩在出租车的微信群里发着语音,弄甚咧不知道,咱拉客人都不去的地方,人家天天往那儿圪钻。妻子刘玉琴让他不懂就不要管,你要甚都能懂,你去开飞机吧还开甚出租车咧?

老韩将来能不能在晋城开飞机不好说,但晋城的机场梦,在2018年继续起波折。3月28日的泽州会堂,政府工作报告中4次提到机场,以“民航机场选址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圆晋城人的飞机梦;7月25日,高温35度的酷热天气里,中国民用航空局泼来一盆冷水,大意是说,你们晋城啊,不是正在修高铁吗,高铁通了以后啊,“将为晋城人民群众快速便捷出行发挥重要作用”,潜台词是,要啥机场呢,民航2025,你也没排上号啊?晋城人听了噙着泪水唱起了《凉凉》;但到了12月19日,寒冬腊月里,朋友圈热传了一条“晋城民航机场有限公司揭牌仪式”的视频,长期关注城市建设的网友白泽说,晋城机场起死回生了呀,并总结出期间的“三起三落”,网友大白鲨则将这事比喻说,这是“先生孩子后上户”。其实想一想,从愚公移山到锡崖沟修路,也没见愚公跑发改委立项、沟里人编项目建议书啊。敢行敢试,先行先试,这是咱晋城人的历史传统。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中国传统村落,在12月10日住建部公示的第五批名单里,晋城以93个数量领跑山西第一,加上之前的69个,晋城以162个的总量站在了全国传统村落第一方阵的C位。仅仅7天后,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比再次传来好消息,阳城的横河镇、泽州的高都镇、高平的牛村等22个村镇登榜,加上前六批的18个,晋城的40个国家级名镇名村,掩饰不住的霸气外露屹立在太行山头。

探寻厚重的晋城历史文化,这就是让韩琦同学带领的调查小组,沉湎于老城的根本原因。查阅文献,走进老城,他才蓦然感到脚踩的这片土地,身旁的这座城市,是从唐朝一路走到了现在,少说也有一千多年了,这么发呆的一瞬间,刹那明白了贾樟柯说的那句“不在旷野中行走,不知道自身的渺小;不在历史中神游,不知道人生的短暂”。人,只有亲身去体验,去经历,才能感同身受别人说过的种种。

而再好的比喻,也都只是一种方便理解的桥接,它并不能百分百等同事物的本元。就像多年前的晋城被比喻为“小香港”,关起门来说是自爱亦或自恋,在开放的今天还要这么说,就绝对成了自大和自狂。正是把门打开,让我们睁眼看世界,才能准确测量自身与外部的距离,继而在浩浩汤汤的时代大潮中,去寻找自身的人设定位和发展空间。

市委书记张志川履新晋城的第46天,晋城领先全国,率先开通了晋城到河南郑州和焦作的省际公交,从此以双休节假日免费乘坐、其他时间票价优惠,释放了空前的政策利好,通过交通开放倒逼晋城打开大门,对接来自“山下”的市场流量。本地一名独立观察员认为,这是晋城实施融入中原战略,扔出的“王炸”,“王炸”的作用并不是对方出“四个A”的时候你能顶上,而是你出“对3”我出炸,从一开始就炸得你怀疑人生。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泽州路上某四星酒店的老总却从不怀疑城际公交的威力,往年啊我的酒店一到过年就放假,只留几个服务员值守,但今年开了城际公交,酒店过年期间破天荒入住率达到九成,第一次过年没放假。据客运东站统计,截止12月10日,城际公交运送旅客1229914人次。大街上的豫字牌照明显多了起来,河南的宏润公司把年会办到了晋城,甚或有招摇的摩托车队,从河南一路骑到了白马寺山脚下,要不是他们自带音响,跟唱着豫剧一路拉风穿过泽州路,似乎没多少行人注意这样奇特的城市新景观。

2月12日跨省的城际公交通车,4月23日,晋城到长治的省内城市公交行驶上了二广高速,晋东南地理单元的这对兄弟,从此以交通机制将自己链在了一起。对外的大动脉打通之后,紧跟其后的,是晋城内部景点之间的毛细血管搭建,在客运东站到皇城相府、王莽岭基础上,到天官王府、聚寿山、大阳古镇、栖龙湾、珏山、白马寺、司徒小镇的公交线路再次优化与票价优惠,全年共发送游客163456人次,有外地网友专门算了笔账,花不到50块钱,就能转遍晋城的山山水水,精华景点,实在是超赞啦。

城郊公交的开通,是帮晋城人从2G到3G,但晋城人这十年来,落下的课是实在太多了。啥时候能到我老家焦作的高铁通了,晋城人才是坐上了4G的交通宽带,小林这样对吴瑕说话的时候,吴瑕正抱着宝宝依着车窗望着火车站台上的人群,她看见假期返校的学生党们个个个拖着箱子,手里大包小包拿着父母塞给的“土特产”,就想起自己的求学年华,这才几年,从一名大学生到银行职员,从帆布鞋到高跟鞋,为人妻又为人母,角色的转换这么势不可挡?又想起前任市长公开说晋城火车站又破又旧,行李箱的车轱辘都给坑坑洼洼的地面拖坏了,不禁哈哈笑了,小林问,你笑啥?回答说,不告诉你。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能够知道的,太焦高铁的消息越来越让人振奋了,12月9日,太焦高铁长治段五谷山2号隧道全线贯通,成为了太焦高铁全线第十条贯通的隧道。《太行日报》通讯员王小涛,用无人机传回了一幅幅工地的照片,让晋城人第一次从空中看到穿过高平城中的高架桥、随着地形蜿蜒起伏桥墩,还有那一个个钻入大地又钻出山头的隧道;而心情更迫切的晋城人已经开始推算700天后太焦高铁的票价:晋城到焦作19.5元、晋城到郑州47.5元、晋城到太原92.5元、晋城到晋中89.5元、晋城到长治27.5元……

城市与城市的高铁,这种压缩时空的连接固然让人期待,但城市内部的路网搭建同样吸引了人们的目光。10月13日,一篇《晋城“二环”时代即将来临》的文章刷屏,国道G342过境段改线工程建成后,将与国道207线改线工程,闭合形成晋城市区的二环,加上外围的环城高速三环,晋城人齐声“啊~”欢唱“五环之歌”的日子不远矣。北石店的畅安路南延,下穿过铁路,与市区的太岳街相连,成为年度最低调却又最重要的城建事件,继兰花路、景西路、文博路之后,市区与矿区又多了一条联系的纽带,持续蔓延、融合,生成未来晋城新的城市基因。

当然新开工的道路不仅有畅安路南延,还有城市南部中原街的全线封闭,晋城第一条综合管廊在此施工,从此这条曾经跑大车的过境路被收编进城市的街道,一举结束中原街多年没有路灯尴尬局面;其它如陵沁路西北环改线、景西南路南延、黄华街南延、高速东口改造和人行天桥等城市建设项目也在为提升城市品质添砖加瓦。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最核心的,是3月29日,晋城通过新华网发布的“晋城将启动老城更新与保护”的消息,上一次官方这么大张旗鼓的拾掇老城,还是在1718年。从老城旧城改造到老城复兴,再到老城更新与保护,对名称的推敲背后,来自对改造模式的讨论。晋城的老城不是要大拆大建,以经营城市的名义将土地一卖了之,也不是像大同一样完全断代恢复成过去模样,而是想着从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出发,先将那些拥挤不堪的道路、污水横流的河道、残垣断壁的危房、杂乱无章的环境开始,改善生活在老城百姓的生活条件。晋城市长刘锋十几次调研老城,坊间传言,在某个清晨的文庙巷,他被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拉住,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大岁数的一个老人,仍然态度坚决的支持老城的改造,希望早日住进改造后的新房。

但是老城的复杂性在于,他不是一般的棚户区,而是一座积淀着千年丰富历史信息的老城区,他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院落,都有着无尽的人物和故事等待着去挖掘去发现,所以老城除了生活条件的提升,同时还要保护。保护那些至今完整的街巷格局,那些宅院,那些胡同,那些寺庙,那些看得见看不见的历史文化遗产。

既然是保护与更新工程,那就注定还要延续与注新。延续原有的千年历史文脉,按最新的“晋城规划”微信号公示内容,将会把北城楼、泽州府衙、县衙、东城门城墙等历史建筑,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复建,以此植入古泽州的魂魄,激发老晋城的活力。与此同时,注入新的业态,让改造后的老城成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愁之心”,成为文创、演绎、休闲、民宿等新兴产业汇集的网红打卡地,让老城再度涅槃成为新的“城市之心”。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韩琦带领的“社会实践小组”,其实源自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暑期作业,他们十几个对山西古建文化感兴趣的同学,自发组成了这支队伍。几天下来,对比《凤台县志》中的“城坊图”,他们逐渐摸清了晋城老城两河、两桥、两街、两滩的格局,并热烈争论着唐代大诗人陈子昂赶赴“晋城饭局”的位置在何处?宋代晋城县令程颢先生的祠堂又挪过几次?被忽必烈“三召两诏”成为铁粉的李俊民去文庙的路线最有可能是哪条?给大明王朝续命200年的于谦到底在城外还是城内的太行驿歇脚?陈廷敬写序的“体仁书院”是不是在泽州党校的背后?民国晋城首富马骏修的万寿宫又到底属于哥特式建筑还是巴洛克风格。

正是对老城过去历史文化的探索,让韩琦不只停驻在过去的泽州古城辉煌,而是循着发展的脉络,引发了他关于晋城明天的提问:千年晋城围绕南大街“大十字”展开,时光累积层叠,生生不息;改革开放的晋城由县建市,围绕“泽凤十字”,泽州路凤台街带动四大片区激荡三十年;而今,下一个三十年,晋城的新的“十字”发展路口又在哪里?

11月19日的金村镇异常热闹,泽州县政府结束了22年的借居史,一举搬出了城区,扬眉吐气的在金村新区挂上了门牌,这似乎为韩琦的思索启示了答卷。可以猜想的是,呼之欲出的行政区划调整后,新时代的晋城城市格局,将形成一市两区的布局,晋城新的“十字”也必将介入在东西两区之间,带动南北均势发展。

“老城新区飞机场,环保康养富士康”,有人把当前晋城的重点工作编成了这样的对联。实际上,2018年的晋城,的确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尤其晋城的经济产业,长期累积的“一煤独大”局面让晋城狼狈不堪,五百年来,“黑行不动,百行没用”的民谣像一个咒语一样,让今日的晋城依然不能解锁。郭台铭已经连续七年没有踏上老家一步,工业富联的上市,并没有帮助富士康从代工企业转型成工业互联网企业,苹果的订单颓势让富士康进入“至暗时刻”,裁员34万的新闻加剧了人们对富士康的转型的担忧。“没有终局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于是七年前为富士康订做的金匠园区只能尬聊般的继续等待着。

提气!晋城《平客》公众号年度重磅作品,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晋城

另一个让晋城尴尬的,是明明有生态森林优势,清爽气候优势发展的康养产业,被时不时的雾霾“捣乱”着,于是晋城的产业转型之路,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成了环保,6月晋城的空气质量,在全国公布的169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2,如若不是唐山垫底,这倒数第一的帽子,恐真好戴不好脱。

6月11日至7月8日,生态环境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实施了两轮大气污染治理强化督查,8月1日,生态环境部对北京通州区、晋城城区等地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国家督查组正言警告:晋城城区大气污染治理不够有力,两轮强化督查共发现城区存在大气环境问题54个,且第二轮督查发现问题数量较第一轮增加32个,增幅达290%。根据卫星数据反演等技术分析,6月,城区污染较重的热点网格数量达3个,占晋城市60%,总体污染浓度明显偏高,且排名上升较快,相关污染源排查和问题整改推进不够有力。

8月6日上午,晋城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会议以“做不好环保工作,就对不起全市人民”的决心和态度,誓言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打赢这场事关晋城当下与未来的硬仗。8月22日,城区环保局局长卢坤拽被调离岗位,14名责任人进行问责,仅仅过了10天,晋城市环保局也换了当家人。

城际交通倒逼晋城全域开放,环保督查倒逼晋城产业升级。1-11月份,受环保因素影响,冶铸行业下降8.0%,影响规上工业增速降低0.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减少7.9%,铸件产量减少5.9%,铸管产量减少3.9%。所谓不破不立,所谓危机就是转机,与此同时,晋城出台整治钢铁铸造行业突出环境问题方案,对重点工业污染行业实施错峰管控,最大的杀手锏来自11月晋城“一区四园”的开发区总体规划,从此从制度上围绕城区建成86.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开发园区,从光机电到大数据,从装备制造到国际物流,挤压、转化原有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12月13日上午,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进展情况,长治、晋城、太原PM2.5平均浓度降幅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中分别位列前2、3、4位,11月份晋城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以6.63排名全省第4,以综合指数同比-14.2%的数据排列山西第2。晋城可算是松了口气。

泽州路上的“物贸小吃城”,十几年来成为晋城人的“深夜食堂”,7月下旬传出因环保原因关闭的消息,引发晋城人集体的回忆。晋城知名文化学者张建军追忆,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夜,就是在物贸小吃城,请还是女朋友的妻子喝下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温暖了她的胃也温暖了她的心,从此走到一起,小吃城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地;一位叫作“心青”的网友在平客公众号读到这个暖人的故事后留言,巧了,我和媳妇的定情饭也是在这里,一碗米线,23块。

老韩是挺讨厌雾霾天气的,出租车司机哎,天天在城里东跑西跑,本来吸的就是汽车尾气多,再来一口雾霾?11月起就传开了晋城冬季要限行,老韩还说,限吧限吧,城里的汽车实在跑的太多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天来的又快又猛:11月28日下午,关于在市区实施重污染天气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新闻发布会召开,仅仅过了1天半,就启动了“限行通知”,市区的23万辆汽车每天一半被强制“休假”,这可忙坏了老韩在内的1800多名出租车司机,空驶率大大降低,一些不规矩的司机又开始了“搞价”;政府同步启动了免费乘坐公交的措施,于是各个公交站点挤满了人群,让人好笑又好气的,免费政策激活了大爷大妈的逛街热情,每到上午9点,下午3点,一堆老头老太和一帮上班族拼抢公交的风景让人忍俊不禁。

在晋城银行上班的吴瑕最能见识这帮老头老太的热情,各个银行为了吸引公众存款,经常会搞些存钱送鸡蛋的活动,这下好了,她经手的一个老太太客户一个月内四次取钱又存钱,存钱又取钱,愣是给家里挣够了三个月吃不完的鸡蛋和食用油。她不缺这点钱啊?老太太折腾的不是鸡蛋,是寂寞啊,那么越是限号越要出门挤公交,刷的也只是存在感。

谁说老头老太只能折腾鸡蛋挤挤公交?随着6月16日晋城首批康养专列的开通,来自京津冀的600多名老年人第一次组团走进晋城,为晋城的全域旅游、康养产业做贡献。继去年晋城成为山西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试点城市以来,今年的晋城文旅持续发力,1月20日,山西三大旅游板块之一的“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在陵川县六泉乡赵辿岭村正式开工建设;2月11日起,晋城的大阳古镇、司徒小镇、皇城相府高密度轰炸中央电视台,但让人感到暖人又暖心的,是2月22日《焦点访谈》以“大山里的团圆”报道的孔庄车站一家人的故事;3月22日,华谊兄弟星剧场落户关闭后的古书院煤矿,项目进展不大,但周边房价先借势涨了一千;5月上旬,泽州县柳树口镇麻峪村的一株黄栌和沁水县中村镇下川村的一株紫丁香,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国林学会命名为“中国最美古树”,其实像这样登记在册的古树,晋城还有还有2239株;5月22日上午,“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戊戌年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典礼,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来自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动情的讲述着在高平感受到的浓浓乡情

吴晓波曾在《激荡三十年》里写道:“在科学史、艺术史和商业史上,当一个流派或国家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便会在某一年份集束式地诞生一批伟大的人物或公司。这个现象很难用十分理性的逻辑来推导,它大概就是历史内在的戏剧性。”

对晋城文旅事业来说,这样戏剧性集中爆发在2018年,除了上半年琳琅满目的事件,以及晋城的文化竞争力进入全国第10。这一年,还应值得记录的是,一是作为晋城太行山水的主打品牌“王莽岭”,在机制上与兰花集团进行了剥离,正式由陵川县政府委托山西文旅集团进行全新打造;二是太行古堡群作为山西的文物密集区试点之一,通过了地方立法,举办首届国际古堡论坛立言,走出了冲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步;三是老牌劲旅皇城相府完成了对自己的迭代,一连推出电视剧《一代名相陈廷敬》和大型情景剧《再回相府》,丰富和更新了人们对皇城相府的品牌认知,也渐渐消弭了人们对张家胜去世后皇城能否继续发展的疑虑。更多时候,晋城的旅游由皇城这座“小城”推动着晋城这座“大城”的转动,皇城的一举一动,不可不察。

让韩琦觉察到更多的,除了老城的过去,晋城的未来,还有就是关于当下晋城人口的变化,这是因为在今年全国各地的“抢人”大战中,你无法回避,也无法不得不正视的一件事情。他清楚记得,三年前他参加高考,晋城的考生总数是24040人,到了今年的6月7日,已经下降到了19581人,三年间少了4459人;而中考人数更是持续减少,2014年尚有3.5万人参加中考,到了今年6月20日,只有2.2万人走进考场,五年间少了1.3万人。

更难的选择在明年,大学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是走向北上广深,还是返回晋城?

老韩自然希望儿子回来,他去争取刘玉琴的声援时,刘玉琴没能答应,只说还是要看韩琦的选择。她想到当初自己大学毕业,如若不是老家有个傻傻的韩志军痴痴等她,她会选择回来吗?也许还是回吧,工作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婚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和生活,白天和黑夜,亲情和爱情,阳光和阴影,哪能那么分清楚?想在哪里,该在哪里,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还要去设计别人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意外。12月3日中午的兰亭小区,一对小夫妻从日常的吵架斗嘴升级到打架斗殴,二人使用花盆、擀面杖、炒锅等物品互殴,其后,丈夫用菜刀将妻子砍死后逃窜。

比起身边小人物的如蝼蚁般的生死存亡,远到够不见的大人物的离世的新闻,反而更容易让我们陷入沉思和牵肠挂肚。这一年台湾作家李敖走了,评书艺术家单田芳走了,主持人李咏走了,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宏大武侠世界的金庸先生也走了。

这些人的文字,这些人的声音,这些人的音容相貌,这些人的作品,曾无比接近的抵达我们的内心深处,陪伴我们人生每一阶段的成长,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毫没防备的,悄无声息的,猝不及防的,怎么就离我们而去了呢?

以为明日可见,然明日未必能见;以为年华可许,然年华未必可许;以为此情可久,然此人未必可久;以为江山可爱,然江山未必待人。

12月5日,晋城迎来了入冬第一场雪,山川,大地,变了颜色,让疾走的行人们第一次慢了下来,静了下来。是的,这是2018年最后的时光,雪花如约而至,告别系列如约而至。每一次的来过,每一次的读过,每一次的与这座城市从皮肤到骨头去爱过。

每一片雪花的飘落,都是她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经过。

《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说:“这些雪花落下来,多么白,多么好看。过几天太阳出来,每一片雪花都变得无影无踪。到得明年冬天,又有许许多多雪花,只不过已不是今年这些雪花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