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偏離醫藥新零售 越來越遠

阿里健康偏离医药新零售 越来越远

近期聽聞輝瑞製藥與阿里健康合作,實施醫師培訓公益項目。

醫師培訓公益項目?這是個什麼決策?這是阿里健康一直宣揚的新業態?

筆者很驚訝,醫師培訓也能入阿里健康法眼?

阿里健康一直是筆者關注的企業,自從國家提出互聯網+醫藥後,非常關注阿里健康在醫藥新零售上的戰略動向,筆者其實非常希望阿里健康能在醫藥經營方面有非常舉措,徹底改變我國傳統的藥品零售模式。

但到目前為止,除了天貓醫藥館,還未聽聞阿里健康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互聯網+醫藥方面的業績,而且天貓醫藥館在納入阿里健康之前就經營的不錯,所以,天貓醫藥館應該不屬於阿里健康的業績。

阿里健康一直在虧損,這是個什麼導向?

阿里健康在11月19日發佈2018年中期業績公告,截至9月30日6個月收入18.79億元,同比增長111.2%;淨虧損8998萬,相比去年同期虧損的9218萬有所放緩。

看看阿里健康舉著醫藥新零售的噱頭做了什麼?

2018年,阿里健康在杭州上線24小時在線買藥30分鐘送藥上門服務,夜間不打烊,1小時內送達,並承諾“超時必賠”

評論:藥店送藥,這種經歷裡幾年的其他平臺玩法,好像沒有盈利的吧?叮噹快藥做的比較早,燒了多少錢了?盈利沒?

配送單的額度和人工成本,成為送藥的掣肘,也是很多互聯網+醫藥平臺最終消亡的大山。

為什麼送藥到家難以成為盈利的行業模式?

原因一:消費者購藥途徑太多了,大量的藥店、診所、門診、醫院。

原因二:藥品不同於其他日常用品,患者多數不能自我診斷,需要醫生或者藥師的用藥指導。

原因三:用藥最大的群體55歲以上的人群,很多人不懂或者不習慣用APP等網絡軟件,年輕人會用,但不是主要消費群體。

阿里健康接連戰略投資山東漱玉平民、安徽華人健康、貴州一樹等區域龍頭連鎖藥店。

12月,阿里健康(中國)與甘肅德生堂訂立增資協議,據此,阿里健康(中國)將向目標公司注入現金人民幣1.88億元,增資協議交割後,阿里健康將持有目標公司10%權益。

評論:

在國家即將推行藥店分級管理的背景下,醫藥零售上市公司都放緩了併購投資藥店的步伐,阿里健康卻逆市而行,這是什麼節奏?

進入傳統的零售藥店佈局線上線下?估計可以這麼理解。

用阿里健康宣傳得內容:

從線上到線下,可以為用戶提供到店、到家整合式服務,極大豐富了醫藥零售生態,構建了線上線下一體的服務閉環。

但怎麼改造已經進入的甘肅德生堂、山東漱玉平民、安徽華人健康、貴州一樹等已經投資的連鎖藥店,沒了下文。

投資傳統醫藥連鎖藥店前,應該就有了比較完善的改造方案,但至今也沒見到,而且,很多已經投資的連鎖藥店,就是投資了,也沒什麼可以讓人驚歎的舉措。

在國家即將推行藥店分級管理的背景下,醫藥零售藥店的價值將發生很大變化,部分資產可能價值為零,在這種形勢下,投資應該更為謹慎。

而阿里健康卻完全無視連年虧損的局面和政策背景攜巨資進入醫藥零售端,其戰略意圖讓世人感嘆。

輝瑞製藥與阿里健康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將在藥品追溯、智慧醫療等方面繼續展開合作。此外,雙方還將落地醫師培訓公益項目。

評論:

與輝瑞合作,玩玩藥品追溯可以,但好像智慧醫療也不是輝瑞擅長的吧?我記得輝瑞是製藥企業不是醫療集團,或許我記錯了。

至於醫師培訓項目,這個相當傳統的業務,國內做的企業比比皆是,好像沒多大意思,而且還是公益,也就是不賺錢,不賺錢的事都拿出來,是不是實在沒什麼可說的了?

看看阿里健康現在的業務佈局,好像除了天貓醫藥館,沒什麼可說的。

總結:

感覺阿里健康現在偏離的越來越遠了,而且越來越不瞭解醫藥行業政策了,世人期望像改變零售行業發展淘寶一樣來改變醫藥零售,難度有點大,期望有點高。

現在兩票制、醫藥分家、電子處方、互聯網銷售處方藥政策鬆動等政策越來越利好互聯網+醫藥,阿里健康的醫藥新零售卻好像看不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