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在世界音乐发展进程中发挥过并正在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在世界音乐,特别是西方音乐中诞生了并正在诞生着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中国风”音乐作品。

早在17、18世纪,西方的音乐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元素的运用。这一时期由于交通、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中国音乐和中国文化对西方音乐发展的影响,主要局限于题材上的借鉴和运用,也就是故事内容、场景风格等的简单再现。

进入19世纪,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一方面,一些外交官等西方人士继续向本土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另一方面,中国留学生、外交官以及出国劳工等各种中国人士也有意或无意地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

20世纪,尤其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世界文化多元发展,随着文化的深度交流,在音乐领域,西方音乐不仅在艺术形式、艺术题材等方面借鉴和运用中国文化和中国音乐的元素,在哲学和思想意识层面,也开始有意识地接受东方哲学思维的浸润。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西文化交流更加广泛,更加深入。尤其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国外音乐家在音乐艺术中加强了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元素的关注、学习、吸收和转化。这些经过中国文化融合的音乐艺术,也为西方音乐发展提供了视角,丰富了世界音乐及文化的样态,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音乐及文化的发展。

12月19日 19:30

云端剧场

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台近百年来,国外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格音乐作品音乐会。

曲目及简介

上半场

一、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美籍奥裔)

《中国花鼓》(1923)

小提琴和钢琴(小提琴:王微致;钢琴:卜一家)

作曲家克莱斯勒对中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旅行时,曾欣赏过当地中国移民表演的“华埠音乐”,他有感于中国艺人的演奏,并运用花鼓的音乐元素创作了本曲。该作品采用了急速、华丽的细腻旋律,以及快速的节奏,既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又描绘了中国民俗中迎神大会上热闹、喧嚣的欢乐气氛。

二、亚历山大•齐尔品(1899-1977)(美籍俄裔)

《谱中国诗词》 Op.71(1945)

男声独唱与钢琴(男声:王海清;钢琴:孔磊)

作曲家齐尔品的创作与贡献在中国音乐界有着极高的评价,他教导和鼓励中国作曲家要运用中国自己的文化进行创作,寻找自己文化的根源。他本人也创作了一系列“中国风格作品”音乐作品,对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谱中国诗词》共七首,为中国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女士而作。创作素材均选自中国古代诗歌以及一些民间小曲,创作手法主要采用中国五声调式,曲调独具东方美韵。本场音乐会选择其中的三首:《知足歌》、《金缕衣》以及《红彩妹妹》。

三、本杰明•布里顿(1913-1976)(英国)

《三首中国歌曲》Op.58(1958)

女声独唱与吉他(女声:李红;吉他:Joseph Perez Mirandilla)

作曲家布里顿在1955年云游东方后,被东方文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回国后,布里顿便着手研究英国著名汉学家、东方文学翻译家亚瑟•韦利的《一百七十首中国古诗选译》。他徜徉在中国诗歌和中国文化里,借诗叹己,找到了音乐新的表达方式。该作品的三首歌词分别是《诗经》里的《小雅•无将大车》、白居易的《答友问》和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间奏曲

四、卡米尔•圣-桑(1835-1921)(法国)

中场间奏:《引子与回旋随想曲》(1863)

小提琴与吉他(小提琴:王微致;吉他:Joseph Perez Mirandilla)

作为圣桑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有着法国传统的雅致。引子部分凄美、哀怨,充满由于和如歌如诉的情绪。回旋曲部分曲风明快、生机盎然,充满了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下半场

五、高桥悠治(1938)(日本)

《毛泽东诗词三首》(1976)

钢琴与人声(钢琴:陈奕霖;人声:佐藤纪雄)

毛泽东的诗词像浪花一样时时以最相切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同时又像一面中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髙桥悠治选用了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拍地》、《卜算子•咏梅》和《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体现了毛泽东思想对日本作曲家创作的影响。

六、约翰•奥利弗(1959)(加拿大)

《紫莲花》(2004)

古筝与弦乐四重奏(古筝:任洲洋;第一小提琴:王微致;第二小提琴:张韬;中提琴:范星;大提琴:赵明玮)

筝是我国独特的民族乐器,有着“仁智之器”之称,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属于弹拨乐器,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我国的民族乐器创作空前发展,国内外作曲家们大胆创新,探究古筝更加全面、丰富的表现力。古筝的演奏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这部作品中的弦乐四重奏大量地模仿了古筝的声音效果。是一部优秀的中西音乐对话、融合的音乐作品。

艺术指导及演奏家介绍简介

王文 音乐会艺术指导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伊丽莎白音乐大学博士、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钢琴学会常务理事。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王微致 旅德小提琴演家

德国小提琴演奏双博士。重庆爱乐乐团客座教授。曾获得多项国际大奖,演出足迹遍布包括日本东京的Suntory Hall,德国巴登巴登的Festspielhaus,德国柏林爱乐大厅等在内的世界著名音乐厅,并与当今许多著名交响乐团及演奏家合作。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Joseph Perez Mirandilla 吉他演奏家

菲律宾籍吉他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外聘教授。吉他表演硕士。近年,受邀定期在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越南、菲律宾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大师班讲座。先后在德国和美国出版音响专辑。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张韬 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耶鲁大学硕士研究生,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艺术家文凭,新泽西州立大学罗格斯分校音乐艺术博士。现为四川交响乐团首席。重要演出包括罗格斯交响乐团卡内基音乐厅交响音乐会及林肯中心交响乐音乐会等。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赵明玮 青年大提琴演奏家

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大提琴首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洛杉矶大提琴协会会员。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音乐艺术学院学士,美国南加州大学音乐学院演奏家文凭及硕士学位。其演出足迹遍布北美及欧洲的各大音乐厅。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任洲洋 青年古筝演奏家

当代著名青年古筝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表演硕士。曾获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铜奖、中国政府最高奖“文华奖”银奖、2014年“CCTV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应邀出访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并与挪威、丹麦、日本等国作曲家进行跨国合作。


ト一家 青年钢琴演奏家

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钢琴演奏硕士,美国音乐教师协会会员。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演出足迹包括美国、波多黎各、意大利、希腊等国家和地区,参与梅西安钢琴作品美国巡演。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王海清 青年男中音歌唱家

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声乐表演硕士。2015年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大学“夏季音乐大师班”结业。曾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曾获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首届“孔雀奖”全国高等交声乐大赛“表演奖"”、日本大阪国际音乐比赛声乐组“优秀赏”、CCTV网络春晚成都赛区选拔赛“第一名”。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范星 青年中提琴演奏家

德国弗莱堡音乐学院中提琴硕士及演奏家文凭。曾作为香港特区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就职于香港管弦乐团。2016年9月归国,现任职于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李红 女高音歌唱家

女高音歌唱家,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应邀赴马来西亚、美国、波兰、法国、奥地利、捷克、卢森堡等国家参加音乐会演出,并与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多部歌剧。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陈奕霖 青年钢琴演奏家

四川音乐学院青年教师,2006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2010年考入同专业研究生,师从著名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李晓玲教授。2013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至今。

孔磊 青年钢琴演奏家

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钢琴艺术指导,四川省音协钢琴艺术指导学会副会长,曾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民族声乐大赛,孔雀奖声乐大赛,金钟奖民族声乐大赛及文化部举办的声乐大赛中担任钢琴伴奏,并与多位著名歌唱家成功合作演出,如许昌、谭学胜、吴娜、赵振岭、余惠承、吕宏伟等音乐会钢琴伴奏,马秋华师生音乐会,郁钧剑、李丹阳、方琼专家课等钢琴伴奏。

“拂动世界的中国风”外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风作品音乐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