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自從科舉制出現之後,便成為了王朝獲得人才的重要途徑。然而那個時候的科舉制可是比現在的高考難度要大得多。之所以要難得多,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要層層考試,最後才在全國優秀人才中才有那麼幾位能夠中進士。雖說進士難考,但是一旦考上就能夠改變命運,為此不少像是范進一樣的人從青絲考到白髮。而我們今天所要說的人可是比范進更加的有恆心,他可是考到了七十歲才中了進士。

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晚唐時期的曹松。說起李白杜甫或許很多人知道,但是說起這個曹松估計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聽說過。而這個曹松出身卑微,很小的時候就有鴻鵠之志,想要通過科舉制度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命運似乎和他開了個玩笑,考進士一直落榜。

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然而這個曹松也是一位很有恆心的人,他就認準了進士堅持考下去。他從二十多歲一直考到了七十歲,本來在70歲那年他是落榜生。然而卻時來運轉。當時的皇帝是唐昭宗,歷經劫難而存活下來,所以心情大好,於是便從這些落榜的學子中選出幾人補錄進進士中。

而當時曹松已經是七十歲的高齡,昭宗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所以破裂將他名字加入進士名單中。可憐的曹松在七十歲的時候才如願成為進士,雖說只是補錄的,但是起碼也是進士。而他成為進士之後則是被授予了一個校書郎的九品官。

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然而就是這九品官,曹松也沒能當幾年。當時已經是晚唐時期,統治不穩,各路起義層出不窮。而就在曹松當官之後沒幾年,曾經的盛唐就成為了歷史。而這個曹松也是隨著唐朝的滅亡而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雖說曹松這個人一生命運曲折,但是卻留下一句詩膾炙人口。

這個曹松一生也是十分喜歡寫詩,根據相關的記載他一生寫了一百多首詩。事實上這個數量則是無法和乾隆皇帝相提並論,但是他比乾隆皇帝強的是,他所寫的詩中有一句卻千古流傳。而這首詩就是《己亥詩》,其中有一句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至今還在流傳。

此人七十歲才中進士,他的一句詩膾炙人口,他的名字卻少有人知

然而後人都只知道這句詩,卻根本不知道歷史上有曹松這個人。或許這就是歷史的殘酷,不過幸運的是曹松還留下了這一句詩,而很多人哪怕是一句詩都沒留下。而歷史也告訴我們一件事,如果你不努力,連被人記住的機會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