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區力:數字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助推器

12月20日,由海淀區人民政府指導,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CIF30)主辦的2019中關村金融科技論壇暨第六屆普惠金融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保監會原副主席周延禮、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區力等數十位學界專家、企業代表共同出席,圍繞"科技賦能金融,技術助力普惠"主題進行深入討論。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區力:數字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助推器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區力在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

區力在論壇上發表題為"共建共生,數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的主題演講,深度闡釋了數字科技與普惠金融之間的內在關係,以及京東數字科技在推行數字普惠金融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在論壇上,區力向到場嘉賓分享了兩個故事,一個是數字農貸助力農戶以6分錢利息養一隻雞,另一個則是雄安服裝廠創業者獲得信用貸款。在數字農貸的案例中,京東數字科技通過技術來分析農業生產的量化模型及農民的歷史生產數據,將資金投放過程嵌入生產流程,實現資金定時、定量投放。農戶如果使用數字農貸覆蓋養一隻雞所需的12元飼料款,總共只需支付6分錢利息。養殖戶的貸款全部用在養殖過程中,不用為閒置貸款支付哪怕1分錢利息,同樣的資金以前養一棚雞,現在可以養幾棚。

雄安一家服裝廠創業者老於曾遇到的苦惱,是沒有抵押和擔保,導致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京東數字科技通過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算法、智能輿情監控等核心技術,全方位還原真實"畫像",將老於的人際信用、商業信用轉化為金融信用,讓老於順利享受到無擔保、無抵押、秒級放款等普惠金融服務,使他的服裝廠得以良性運轉。

區力表示,中國有7300多萬中小微企業,13億個人用戶,要做普惠金融,必須找到低成本、可持續的模式,以快速複製,覆蓋更多群體,實現規模效應。傳統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急需解決變動成本高、信用風險高等問題,而科技公司可以助力金融機構,改變自己的成本結構,並通過貸前、貸後管理降低信用風險,優化服務能力。

以信貸業務為例,京東數字科技從場景、數據、流程運營等三大方面,解決傳統金融機構所面臨的投入成本高、信用風險高等問題。首先,通過互聯網方式觸達到傳統金融難以觸達的人群,降低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成本;其次,可以在生活消費和產業交易場景中獲得大量數據,通過大數據+風控可以進行風險管理與風險定價,降低欺詐和信用風險。再者,基於良好的用戶及產品洞察能力,在交易場景中嵌入金融服務,可以極大地降低金融機構的流程運營成本,改善客戶體驗。

京東數字科技副總裁區力:數字科技是普惠金融的助推器

京東數字科技"風控超腦"助力普惠金融降低各類風險

京東數字科技成立五年來,始終堅持以"數字、普惠、創新、連接"為公司踐行社會責任的核心理念,以數字科技為手段,針對中小微企業、三農、年輕人這三類傳統金融機構服務難以覆蓋的人群,提供了針對性的普惠金融方案。

截至目前,京東數字科技累計服務20萬中小微企業,貸款總額近5000億,幫助節省融資成本最高達50%。針對農村用戶,京東數字科技在全國1700個縣、30萬個行政村開展各類農村金融業務;截止2018年12月,京東金融小站已建成超過1萬家,覆蓋29個省,1300多個區縣,服務鄉村用戶超2000萬。同時,京東數字科技早在2014年就推出業內首款針對年輕人的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白條,同時聯合中信、光大、民生、廣發、中國等14家銀行,推出白條聯名卡,累計用戶申請量已達2000萬,讓大學生、初入職場等年輕人也能享受到普惠的消費金融服務。

"數字科技與普惠金融是不可分割的",區力表示,"京東數字科技將始終堅持用數字科技連接金融和實體產業,助力產業提升互聯網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踐行普惠金融,創造社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