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明朝末期,面對內患外寇夾擊的明朝政權在破敗不堪中已經搖搖欲墜。國內有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連續攻克了諸多城鎮,關外由後金建立的清朝也在虎視眈眈。崇禎皇帝面對國家這一大爛攤子已經沒有能力力挽狂瀾,他能做的僅僅是拖一天算一天。更尤為可氣的是,在朝廷內部魏忠賢餘黨與東林黨還在繼續爭鬥,他們爭論的內容已經不在乎朝廷的存亡,而只是僅僅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明朝末期風雨飄搖

在這種情況下,在遼東戰場,繼孫承宗之後,袁崇煥再次登上了歷史舞臺。而這一次的形勢,比他在朱由校時代所經歷過的情況更要複雜。

首先,袁崇煥在朝廷內部的站隊上很讓人捉摸不定。他是孫承宗的弟子,但卻給魏忠賢修過生祠。這就使得閹黨和東林黨對他都抱著莫大的懷疑,這在明朝末期你死我活的朝廷內鬥中是很致命的。

其次,在"平臺對奏"之後,崇禎皇帝對他的信任也變得模稜兩可。袁崇煥在"平臺對奏"中給崇禎畫了一個很大的"燒餅"---他誇下海口要在五年內平定遼東戰時。雖然那個時候大家都在吹牛皮,但是袁崇煥顯然忘記了他誇海口的對象是崇禎皇帝。而且,這個皇帝可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帝王。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袁崇煥劇照

有了這兩條之後,袁崇煥在朝廷內部的評價可謂"如履薄冰",他在遼東戰場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朝廷的每一根神經。

雖然自古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而且崇禎皇帝也賞賜了他在遼東戰場唯一的一把尚方寶劍。但是,這把劍卻成為了他後來的追魂劍。

崇禎皇帝為什麼要殺死袁崇煥?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袁崇煥雕塑

第一,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明末時期遼東戰場瞬息萬變。但不管怎麼變,毛文龍的定位一直沒有變。他是唯一能夠從背後牽制清朝的軍隊。有了這支軍隊,皇太極總是提心吊膽,不敢大軍團進行對寧遠和山海關一線的攻擊。而且更猥瑣的是,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前對毛文龍所表現的諸多關心和欣賞。就像是一個人三番五次的誇獎你,忽然從你背後捅一刀的這種感受。

殺毛文龍確實是袁崇煥的不智之舉。從大局考慮,毛文龍雖然起不了左右戰局的勢力。但是從遼東戰事來看,毛文龍卻很關鍵。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廣渠門戰鬥

第二,袁崇煥縱容清軍直入關內,竟然打到了北京城下。

隨著清軍一路勢如破竹打到北京城下,崇禎皇帝對於袁崇煥僅有的一絲希望就此破滅。雖然袁崇煥及時緩過神來千里援馳京城,更是在廣渠門外擊退清軍。但是從崇禎皇帝沒讓他進城這件事來分析,崇禎估計是狠下心來動了殺機。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閹黨和東林黨

第三,閹黨和東林黨的態度。

這個問題要追究到袁崇煥是否和清朝有秘密協定?我認為,秘密協定肯定是沒有的,但是來往的書信肯定有。首先,袁崇煥不可能想不開,放著明朝的高級將領不做,反而秘密投降只佔據關外的清朝。其次,兵者詭道也,兩軍對陣期間雙方將領策略的互通書信也是戰爭的一種方式。但是,這個沒有實據的消息卻在京城之圍解除後成為了閹黨和東林黨打擊袁崇煥的一個莫須有的罪名。

被譽為明末“擎天一柱”的袁崇煥,為什麼擺脫不了被殺的結局?

崇禎皇帝

要說崇禎這個人也和袁崇煥一樣挺有意思。

崇禎皇帝殺袁崇煥之前,用好酒好肉犒賞解除京城之圍的將士,間接是給了袁崇煥一顆定心丸,使其麻痺大意。而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前,也是用言辭可勁誇獎毛文龍,讓毛文龍解除對他的提防。看得出,這君臣兩個人都是惺惺作態之輩。

袁崇煥性格桀驁不馴,在當時遼東戰事上也取得過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明朝末期,對面猜忌心極強的崇禎皇帝,以及閹黨和東林黨不停的互相清算下,即便是有力挽狂瀾之勢的名將也無濟於事。

袁崇煥的悲劇也就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