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已經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上個階段——PC互聯網的鼎盛時期,在中國這片沃土上主要存在搜索、電商和社交下的各種技術商業變現。其中,藉助搜索引擎技術而來的廣告變現利潤豐厚。

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1996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歸來、在美國見識了互聯網技術早期騰飛的張朝陽,成了國內第一批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弄潮人。中國第一個搜索引擎——搜乎(Sohoo),後改名為搜狐(Sohu)便是他的作品。再後來,國內便出現了許多競品。

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1996年那個時候做互聯網搜索引擎(當時的搜乎還是分類搜索)已經是很有前瞻性了。1998年,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宿舍內共同開發了谷歌在線搜索引擎,並依託當時優越的本土條件迅速實現全球化運作。

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網民體量潛力最大的市場,中國市場一直是各領域內各大互聯網公司的必爭之地,谷歌搜索也不例外。因為搜索引擎在提供信息服務的同時,能夠給互聯網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

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2005年7月,谷歌宣佈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由當時任中國區首位總裁的李開復主抓谷歌中國搜索引擎事業。先天具有技術優勢的谷歌在中國開始的幾年可以說順風順水,贏得了廣大網民的認可。但好景不長,2008年12月的一個晚上徹底決定了谷歌搜索在中國的命運。

李開復在其新書《AI 未來》中回憶,2008年12月11日晚間,國內某知名媒體在新聞節目播出了一則谷歌中國搜索的問題醫療信息。立即,“畢竟不是自家人”、“別有用心”、“滾出中國”等這類的看法如潮水湧來,這則信息在當時就讓谷歌中國迅速陷入了嚴重的信任危機。

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頹不可擋,谷歌中國搜索於2010年3月23日宣佈,關閉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搜索服務,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真的是谷歌水土不服還是本地水土對谷歌不服,抑或是谷歌的底子真的不乾淨?

事實竟然是這樣的!當時谷歌中國有700名員工,卻唯有一人發現了這則新聞的端倪。開始時,谷歌內部人員也用谷歌中國搜索引擎搜索新聞報道的同條內容,結果並沒有搜到像新聞報道那樣的醫療廣告,也查不到相關信息源頭。

“我們被坑了!”700名員工中僅一人發現,新聞報道的帶有谷歌中國搜索的問題醫療廣告並非來自谷歌中國搜索。“谷歌中國搜索”是山寨版的,從版面設計到字形、體驗等都幾乎一模一樣。事實終於真相大白於谷歌700名員工中,卻難以力挽狂瀾。

近10年來,互聯網領域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主動搜索到搜索+信息流推薦,再到人工智能技術脫穎而出,谷歌在這個過程中時刻都在尋找重返中國大陸市場的機會。

2017年12月,谷歌宣佈先在北京成立谷歌AI中國中心。近日,在所有人擔心谷歌重返中國大陸首先要遵從中國市場嚴格的互聯網審查制度的同時,遵從中國市場嚴格的互聯網審查制度意味著谷歌在中國的搜索引擎將缺斤少兩,即所謂的“閹割版”,谷歌CEO皮查伊對此做了辯護。

即便被閹割也要重返中國,谷歌10年前還有一筆舊賬

他表示,在某些情況下提供的結果還會比用戶目前從當地搜索引擎獲得的(信息)更有用。關鍵詞:某些情況、更有用。

財大氣粗、技術雄厚和品牌認可度還行,這三點是目前谷歌能夠重返中國大陸後所具備的優勢。即便是在有限的許可下,谷歌依託這三點優勢也能夠給昔日的對手造成一定的打擊。當然,處於人工智能初期的互聯網技術應用領域,用戶數據比搜索引擎所帶來的收入對於谷歌來說更有價值。

可悲的是,國內相關互聯網公司在10年前就知道可以利用問題醫療廣告來打擊競爭對手,然而在多年後直至今天,部分問題醫療廣告卻成了利潤來源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