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AI已經開始滲透我們的生活,,科技在進步,犯罪也在升級。但是,更直接的風險,並不是終極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問題,而是從政府、企業到個人,我們首先必須要直面的是被競爭對手淘汰的風險。

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開始,所有巨頭再次來到生死較量的超級戰場,抓不住機會的巨頭再大恐怕也會重蹈恐龍滅絕的覆轍。

AI時代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時代,科技巨頭們紛紛開始自主研發AI芯片,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科技巨頭們積累了大量數據價值待挖掘,另一方面是目前的芯片算力不足且十分昂貴。美國作為科技強國,FANG中的谷歌正在領跑,中國互聯網巨頭也在大力發展AI,其中阿里的AI芯片的進展最受關注。

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中國互聯網行業的2018,應該就是"水逆",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都面臨層出不窮的"水逆"事件。回顧谷歌的2018年不難發現,它也遭遇了最水逆的一年,被麻煩纏身。曾經位列科技巨頭之首的谷歌,卻顯得增長乏力。

今年的GoogleI/O大會不同於以往的"多元化"呈現,AI成為了唯一的主角,谷歌率先將AI帶到互聯網行業,特別是旗下的AIphaGo戰勝人類棋手,更是讓全世界第一次切身感知到了AI的魅力。AI也將是谷歌的轉型抓手,能否抓住AI將決定谷歌在未來十年能否繼續留在科技巨頭的第一陣營。

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之前,亞馬遜在拉斯維加斯召開的AWS re:Invent 2018大會上,亞馬遜AWS CEO Andy Jassy發佈了一系列新產品,其中包括其首款雲端AI芯片——Inferentia。據官方介紹,Inferentia定位於一款低成本、高性能、低延遲的機器學習推理(inference)芯片,支持TensorFlow、Apache MXNet和PyTorch深度學習框架,以及使用ONNX格式的模型。將於2019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根據官網介紹,每個Inferentia芯片提供高達幾百TOPS的算力,使複雜的模型能夠做出快速的預測。多個AWS Inferentia芯片可以一起使用來驅動,形成成千上萬的TOPS算力。由此,亞馬遜雲也成為谷歌、華為之後,第三家推出雲端AI芯片的雲服務廠商。

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純電商企業,而是一家以技術創新的科技巨頭,在爭奪AI船票,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並千億資金支持旗下達摩院開展創新技術和應用性研究,同時,人工智能作為工具,雲作為基礎,阿里AI能力依託阿里雲分享至各行業,驅動數字中國。

阿里巴巴押注雲計算開始邁入收割期,在國內雲計算市場領先競爭對手,成為全球第三大雲服務廠商,如今,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將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幾年在實施的中臺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全面和阿里雲結合,向全社會開放,通過雲+AI+IoT三駕馬車能力賦能全行業變革。

中美AI之戰已打響,BAT超越FANG有沒有可能?

百度是國內三大互聯網巨頭率先向人工智能轉型的企業,自2010年開始積極探索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這家搜索引擎巨頭全面佈局AI領域,圍繞百度大腦為核心,AI應用開始在多個領域開花結果,並以百度云為平臺把AI能力分享給社會,從農業到工業,從家庭到汽車,以及翻譯、圖像識別和信息流等產品和服務,百度AI商業落地走在行業前列。

得益於AI技術在搜索、信息流和智慧家庭應用,推動百度利潤呈現高速增長態勢,2018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56%至124億元,就在近日,百度宣佈2018年營收將突破千億,儘管這一突破相比騰訊和阿里來說,晚了幾年,但豪賭人工智能讓百度取得成效。

信息科技進入AI時代,百度有先發優勢,物聯網高級顧問楊劍勇指出,在AI技術上的實力,其AI技術達到了國際水平,能與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一決高下。當全面押注人工智能的百度,AI應用逐漸為帶來巨大財富,推動百度進度發展最好的時期,甚至有望改寫BAT落後的局面,不過,通往詩與遠方的道路上,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