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本有翻身机会 只恨崇祯皇帝没有抓住

当孙传庭战死在潼关时,明王朝有机会在客观环境下卷土重来。不幸的是,崇祯没有珍惜它。

在明朝末年,明朝的军队留下的只剩吴三桂,孙传庭和左良玉。保护辽东的吴三桂是不确定的,满清邻居充满了威胁,不易动员。左良玉成为农民起义斗争过程中的壮大者,渐渐有了自大之心,但仍是农民起义的敌人。

大明王朝本有翻身机会 只恨崇祯皇帝没有抓住

孙传庭的陕西军队是帝国的最后的希望。然而,在1643年潼关的战斗中,指挥官孙传庭出师未捷身先死,陕西军队被全歼。李自成创立了大顺,成为西安的皇帝。

幸运的是,东南地区没有叛军,所以南迁被提上了议程。如果大明可以把首都搬到南京以避免农民起义部队的攻击,一切都为时不晚。

大明王朝本有翻身机会 只恨崇祯皇帝没有抓住

右庶子李明睿紧急写信给崇祯提出向南迁移。崇祯皇帝说:我想向南“巡狩”这么久,但大臣们都不同意。于是二人达成共识,尽快安排“搬家”路线,全部迁往南方,预计20天内到达淮河,然后过长江。

在另一方面,李自成大顺的部队从陕西进入山西直逼北京,3月15日将抵达北京。这已经是二月了。但除了李明睿等极少数大臣外,大部分人反对南迁,崇祯皇帝气的拂袖而去。

从那时起,大顺军继续向东推进的时候,崇祯皇帝也显示了必死的决心。直到三月,大顺军队兵临城下,崇祯皇帝才意识到大势已去。

大明王朝本有翻身机会 只恨崇祯皇帝没有抓住

之后的一切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了: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明帝国轰然倒塌。

事实上,这并非崇祯第一次提出南迁。

在崇祯15年清军入塞抢劫之时,明廷有这样的南迁的声音,只是最终被崇祯皇帝的嫂子懿安皇后张氏反对而作罢。

大明王朝本有翻身机会 只恨崇祯皇帝没有抓住

那么为什么这两次崇祯皇帝都错过了南迁的机会呢?

一方面,明朝的文人十分注重气节,东晋,南宋南迁后永远都没有再回到北方,另一方面,崇祯皇帝无责任担当感,害怕背上南逃的骂名,大臣也不想为他背黑锅,就是不同意你南迁,省的日后你把南逃的罪名加到我们身上。

正是在这种君臣互相猜忌中,大明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