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石重在交流

賞石之道,貴在文化,重在交流。交流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基本途徑,也是文化藝術繁榮興盛的推動力。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文明先進的歷史也是一部交流史。各種藝術門類和流派都是通過交流去相互借鑑,博採眾長追求至善完美的境界。交流則興,停滯則衰,已成為必然規律。賞石文化和其他文化藝術一樣,只有在廣泛的交流中才能得到發展和提高,確立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社會價值和地位。賞石交流是學習提高的過程,可以掌握賞石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基礎知識和經驗,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提升藏石品位和經濟價值,增強藏石興趣和信心。

賞石重在交流

❖ 彩雲追月

從目前情況看,賞石收藏還屬於極少數人的興趣愛好,如果再缺乏交流會受到消極因素的影響,造成蕭條冷落的局面。賞石交流在不同地區存在較大的差異,即使在石文化發展較快的地區,部分石友對交流的認識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重採集收藏,輕鑑賞交流。我們經常看到有些石友經歷千辛萬苦採集了許多石頭,供上了架,似乎完成了一項使命,從此讓石頭沉睡起來,缺乏了交流和參與活動。賞石離開了人與人,人與石的交流,石頭仍舊迴歸為孤立靜止沒有生命力的原始性,失去了生命力就失去了奇石文化存在的價值。賞石需以人為本,賞石的同時也在賞人,人是賞石的主體,不論賞石的品位和價值有多高都從屬於客體的地位,人的審美意識決定其存在的價值。賞石是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不能只坐在家裡看幾本書,擺弄幾塊石頭,自以為是就能有真知灼見,必須要走出去請進來主動交流。俗話說“見多識廣”都是通過交流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賞石重在交流

❖ 遠古村落

交流的方法多種多樣,最為普遍的仍是石友間相約互動登門訪石,交流經驗切磋石藝。這種交流雖是一種初級形式,卻具有簡單易行直接和石友接觸,親眼目睹奇石風采,瞭解石友藏石特點,是一種較為活躍的“短平快”交流方法。近年來蘭州愛石藏石人群增至一萬多人,能持續進行簡單交流者不足十分之一,缺乏交流是賞石界普遍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部分石友沒有認識到賞石交流的重要性,缺乏交流的意識,將賞石單純的視為休閒消遣去孤芳自賞,這樣漸漸的就陷入了自我封閉狀態。前些年有些玩賞很投入的石友後來卻偃旗息鼓了,主要原因是缺少了對外部世界的瞭解和交流,淡化了賞石的熱情,失去了賞石興趣,最終疏遠了和賞石的情感。

賞石重在交流

❖ 阿拉伯王子

其次是“一次性交流”的石友居多。所謂一次性交流是指石友之間多年只交流一兩次就一勞永逸了,產生了淺嘗輒止的滿足感;有些石友把交流當做看新鮮,過眼福,這樣易產生喜新厭舊感,賞過的石頭瞬間成了老面孔,形成了用老眼光看待石友的收藏;有的甚至眼睛老盯著人家的石頭的“不是之處”,看不到特點和長處,不能產生共鳴,不願去多交流。

賞石重在交流

❖ 秀嶂

最後是部分石友在交流中怕看法相左引起爭議,不願以誠相見,持“賞石盡在不言中”的消極態度,不能推心置腹地去交換意見。賞石觀點不同屬正常現象,和而不同,君子之風,不易強求看法一致。石友交流是知音相遇,只要善待石友口無妄言,戒矜持自傲貶低石友,交流總是愉快並有收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