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一首《康定情歌》让四川康定成为西部情歌圣地,传唱近一个世纪以来,无数人到这片高原乐土寻梦、圆梦。随着雅康高速公路的开通,康定打造5A级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也高速推进,前景可期。

一首歌唱红一个旅游胜地,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类似康定的例子在四川不止一个。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艺术作品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电影《康定情歌》剧照

心归之处自有好风光,一首民歌唱红川西美景

《康定情歌》的原型,是康定地区祝婚歌中的“溜溜调”。婚礼前夜,亲友唱着这样的歌,既是对新娘、新郎的祝福和庆祝,也是对两人如何面对婚姻生活的教导。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康定担任文化音乐教员的吴文季先生,将这首民歌完善、编曲、录谱,并让它走出川西高原,为全世界知晓。歌中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让《康定情歌》一经传唱,就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融合了川西方言特色的歌词,更是将康巴人文风情演绎得格外生动。听着歌,仿佛能看到康定地区的雪山、草甸和蓝天白云,康巴儿女放牧高歌策马嬉戏,爱情就在安宁的生活中悄然萌发。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康定秋日风光

康定山美人美生活也美,许多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意。应运而生的旅游业,在省、市州的着力打造下,让康定成为川西旅游的一颗明珠。“国际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定位,更让康定旅游的未来令人期待。

川西高原风光壮丽的地方很多,康定能够脱颖而出,《康定情歌》居功至伟。可以说,是《康定情歌》奠定的文化底蕴,让康定成为人们的心灵归处,并带来了发展契机。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西岭雪山冬季滑雪 周自立/摄

诗意催生旅游胜地,造就成都最高景区

在四川,还有一个著名景区的诞生过程,和康定有得一比。那就是被誉为“成都之巅”的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的诞生,是因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将成都平原的田园春景,与川西高原的雪山,放入同一幅画卷,趣味盎然,又气象宏大。西岭雪山就得名于“窗含西岭千秋雪”。

其实,在成都市区可以看到的雪山有很多,没有一座是叫“西岭雪山”的。但成都人太喜欢“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这种诗意体验了,于是就将境内唯一的雪山“大雪塘”(又叫苗基岭),当成了最现实的情怀寄托目标。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西岭雪景

西岭雪山景区包含主峰大雪塘周边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山岭峡谷,景区与自然保护区一体,加上三级阶梯状的海拔地势,造就了出色的自然景观。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开发,景区已经形成了“春赏杜鹃夏避暑,秋看红叶冬滑雪”的四季玩法。如今,西岭雪山已是成都的标志性景区之一。

“西岭雪山”景区的诞生,既是旅游发展的需求,也是人们对杜甫诗意具象化的一次成功实践。千年诗韵积淀的人文情怀,投射到山水风光上面,才催生了“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的成功,说明了艺术作品激发的人文情怀,能造就前所未有的旅游胜地。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杜甫草堂国际诗会

艺术欣赏带来好体验,山水有情更迷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归宿于心灵,但最终还是会具现于人的言行。除了凝聚人文情怀催生旅游胜地,艺术意境还能大幅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体验。

成都杜甫草堂每逢传统佳节,都会举行诗歌欣赏、书画展览、文物展览等活动,将艺术欣赏与传统佳节结合,使之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藏品拍卖、汉服体验等活动更是吸引了艺术家和文化消费人群的关注。

武侯祠除了与其他博物馆进行文物联展,还将三国文化、川西民俗、文创活动与传统节日结合,引入川剧表演、相声表演等文艺演出,打造出互动性强的节会体验,让市民、游客每隔一段时间就能享受到一场文化盛宴,大大提升了旅游体验。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李白故里利用现代投影技术实现诗歌意境的全新体验,让游客身临其境体会诗人旷达豪迈的情怀。三苏祠以雕塑作品还原苏轼等文学大家的生活图景,营造出实景效果,栩栩如生引人入胜。阆中古城常年表演张飞相关的民俗节目,穿街过市的表演,仿佛历史场景再现,生活与历史无缝交融,让古城文化更鲜活。此外,《斩蔡阳》、《张飞审瓜》等川北皮影经典节目,更让古城历史妙趣横生,大型实景表演《阆苑仙境》则以多个节目囊括三国文化、科举文化、小吃文化、工匠文化、码头文化等内涵,既是高品质的艺术欣赏,又是阆中文化意趣的“导览图”。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阆中古城大型实景演出《阆苑仙境》

由作家冯小涓同名原著改编的音乐剧《我是川军》,在建川博物馆驻场演出,与展馆内的抗战文物、群像相互印证,进一步提升了游客的观展体验。同时,也通过文艺创作演出与旅游经营的有机结合,让那段历史更鲜活、更感人。

闻名世界的九寨沟,更是为引入大型歌舞乐剧《藏谜》,打造了可以容纳千多名观众的“九寨沟藏谜大剧院”。该剧由舞蹈家杨丽萍和藏族歌手容中尔甲联合推出,囊括了富有藏族特色的多种歌、舞、器乐节目,情景式的展现藏族人民日常生活、民间风俗、宗教仪式等,既是藏族歌舞器乐艺术的集大成,又是民族风情、文化思想的集中展示。世间罕有的自然风光,与高水平的节目表演,在九寨沟一起呈现给游客,使得旅游体验的感染力得到极大的升华。

人文艺术凝聚巴蜀意象,助推旅游体验升级

九寨沟歌舞乐剧《藏谜》

如今,艺术演出、展览赋予山水人文情感,带给游客独具特色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已是四川旅游与艺术结合的常见模式。

文旅融合方兴未艾,艺术旅游前景美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度假活动。与此同时,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也日渐提高。“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式的“打卡”旅游,越来越不受欢迎。除了“看得着、摸得到”,游客还想要“能加入、能带走、能回味”的旅游体验。

从游览观赏到娱乐互动,再到购物消费,及至回味无穷,代表着游客对旅游体验的需求,从感官刺激发展到精神满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也就势在必行。而艺术欣赏作为满足精神需求的重要选项,也成为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相信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四川还会涌现出更多艺术旅游新业态,带给游客更加美好的旅游体验。(刘虹 叶明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