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POB公测事件谈谈对区块链内容平台出路的看法

昨天起,有关于POB平台公测方案带来议论弥漫了众多币圈社群。可能可以说明两点,一是币圈不大,POB前期的渗透力也不弱,知道的人不少;二是这个公测方案本身的引起的争议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天涯之前听说过这么一款产品,但没有下载体验过,因此关于该产品的一些观点都是基于许多朋友的介绍和分享。

1、POB公测事件

据许多币圈朋友的分享,这两天POB上演的剧本大概如下。

POB是一个对标知乎的以问答形式为切入点的区块链内容平台,9月上线,算起来也接近3个月了,原本打算12月上交易所,结果可能由于行情惨淡等原因无法如期实行。为了给出一个合适的说法,就有了延期上所,代币内部托底兑现的方案,在近日公布的公测计划中,计划采取饥饿营销的方式从699元起不等的价格出售1万个挖矿名额。不少内测用户也需要花钱买名额,花钱才有资格参与内容挖矿,于是乎,资金盘、割韭菜等各种质疑和议论就出现了。

这个事件的详情朋友们可以阅读游侠儿的文章,《游侠见闻:变味的POB,只剩一声叹息》,介绍比较清楚,态度中肯。

对于这个事情,天涯的看法是,POB团队缺钱了,不缺钱就不会去卖什么名额,不缺钱就不会延期上市,筹钱不一定为了跑路,甚至不一定是为了割韭菜,有可能是项目方为了筹钱过冬做了一次冒险尝试。但这种方案显然是不适合国人的,试想,如果我们去找工作,老板告诉你,要来上班可以,你得先花1万元买个岗位,估计十有八九会被人认为是骗子。阿里巴巴的淘宝C店长期不收费用,只有当商业模式足够成功,许多人在淘宝赚到了钱的情况下,为了提高门槛天猫才开始有了保证金的制度,如果一开始的时候就开始收钱,淘宝估计也走不到今天。

此次的POB事件应该属于项目方在发展方向上的一个重大决策失误,如此沸沸扬扬,如果没有大资金救场,项目多半也就时日不多了,具体有待时间验证。

2、严冬下区块链内容平台面临的生存挑战

事实上,寒冷的熊市,众多的区块链相关项目方日子都不好过,熊市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每日的运营花销是实实在在的,而真能做到像金色财经的杜均所言,账面上的钱可以支撑3年的项目估计少之又少。

从各个批次被交易所下架的币种、跑路消失的项目方、部分项目方低价抛售众筹的ETH等事件中,说明的问题基本是一致的:缺钱。

放眼区块链内容平台,币乎的币价已经跌到了1分以下,知币更是有点苟延残喘的迹象,知币、POB出现的问题根源同样是一致的:缺钱。ONO虽然决定按期在12月上所,但其创始人徐可在微博发文称,如今上所是否合适,有点耐人寻味。支点算是情况最好的了,运营发展和社区氛围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持,如期上所估计也是不在话下。

3、生存永远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区块链内容平台的出路在哪里

前段时间的一部热门影片《我是药神》,里边张院士对主角程勇说过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谁也没法治。”很简单的一句台词,却不知道尽了世间多少艰难挫折,不单单适用于个人,对于企业的发展也同样是适用的。

如今诸多的区块链内容平台,通证模型不太一样,发展路径、定位也不太一样,但在大熊市背景下面临的生存压力是类似的。大家都在摸索,都没有已然成功的模式,前几日,由天才BM创建的STEEMIT宣布裁员70%,看来,同样是遇到了缺钱的问题。

结合POB公测事件谈谈对区块链内容平台出路的看法


生存永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传统资本市场中,企业在上市门槛中会有盈利方面的要求,无法盈利,靠理念信仰发展,显然是不可靠的。现在的很多区块链项目可能会想到的是通过ICO、私募等方式“卖币”求生,这种方式在项目早期或者牛市还行,而在如今的环境下,估计聪明的投资人都会考虑到行情大周期的因素,“卖币”筹钱谈何容易,而POB刚刚上演的剧本或许也是无奈之下的下策。

对于企业来说,盈利是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虽然有一些企业如亚马逊、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可能前期长时间都在烧钱布局,最后才实现盈利,但对于其他的绝大多数金主没那么过硬的项目方来说,估计生存空间没那么大。

天涯甚至觉得,如今的区块链内容平台按照传统互联网内容平台的“流量+广告”模式来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性比较高的路子,至于锁不锁仓、通证怎么分发这都不是最关键的。

“在事情未完成之前,一切都看似不可能”,曼德拉的这句名言或很是适合当前在熊市中求生存的各个内容平台项目方,我们一起见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