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武圣人

高氏武圣人

傒公(前728-前637年),字敬仲,高氏武圣人傒公被周天子任命为齐国上卿,执掌军政大权,使齐桓公(公子小白)称霸中原,建立大功,齐桓公赐"以王父(即祖父)名为氏",傒公的祖父叫公子高。因而叫做高傒。这就是史称的“军功立高姓,高氏武为尊”的由来,傒公就是后世高姓8郡24堂绝大部分子孙的共祖。自傒公以降,高家武者数不胜数。

高氏为齐国最显赫的贵族之一。从傒公迎立桓公时算起,高氏的历史最少也有2680年了。自齐国第一代高子 - 傒公起,直至后来田氏代齐,高氏世袭上卿之职,在齐国历次军事、外交大事件中,大多扮演了主角。

如果没有傒公同意立齐桓公,他是难以继位的,因为齐襄公-吕诸儿是长子,公子纠是次子,小白是三子,按长幼排,理应是二哥继位,而轮不到小白。不以长幼为准而以能力大小而论,才数着老三,小白占了优势,取得了君位。这里面傒公起了重要作用。

齐桓公要实现富民强国、称霸诸侯的宏图大业,任用了一批人才,傒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桓公即得傒,与管仲、鲍叔牙、隰朋、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渔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可以看出傒公不仅是扶立齐桓公继位的关键人物,还是辅助齐桓公进行改革治齐的重要人物之一。

傒公是掌管齐国军政大权的上卿,在齐国军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军事体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傒公还是齐国外事大臣。齐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鲁庄公死,鲁国发生争夺君位的内战。庄公庶兄庆父杀鲁君公子般,立公子启为君,是为鲁闵公。齐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庆父欲自立为君,派大夫杀闵公,鲁国大乱。齐国派大夫仲孙湫到鲁国慰问,齐使报告齐桓公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不久,鲁国国内要诛杀庆父,庆父逃往到莒。庆父诛杀二位国君,罪恶昭彰,鲁国要求将他们引渡回国,迫使他畏罪自杀,参与叛逆弑君的鲁庄公夫人哀姜逃到邾国,齐国派人取而杀之。齐桓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659年)冬,派上卿傒公与鲁国订盟。傒公率领南阳甲兵,帮助确立了鲁僖公的君位,修复了鲁国都城从鹿门到争门的城防。傒公率军安鲁定盟,在历史成为美谈。鲁人"犹望高子"即出典于此,表示鲁国人民对齐国傒公安鲁的衷心感戴。

周襄王15年,(齐孝公6年,公元前637年),傒公逝世,葬于齐都城北十三公里的淄河西岸,由于高傒的一生对齐国以及整个周朝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他的帮助下,不光立了两个齐国国君,还帮助鲁国立过国君,所以整个社会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他帮助齐国率先成为春秋霸主国,让齐国国民享受高等国民待遇,深受百姓爱戴,据说,他的墓就是当年老百姓自发的用衣服兜土堆起来的,可见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高氏武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