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武聖人

高氏武聖人

傒公(前728-前637年),字敬仲,高氏武聖人傒公被周天子任命為齊國上卿,執掌軍政大權,使齊桓公(公子小白)稱霸中原,建立大功,齊桓公賜"以王父(即祖父)名為氏",傒公的祖父叫公子高。因而叫做高傒。這就是史稱的“軍功立高姓,高氏武為尊”的由來,傒公就是後世高姓8郡24堂絕大部分子孫的共祖。自傒公以降,高家武者數不勝數。

高氏為齊國最顯赫的貴族之一。從傒公迎立桓公時算起,高氏的歷史最少也有2680年了。自齊國第一代高子 - 傒公起,直至後來田氏代齊,高氏世襲上卿之職,在齊國曆次軍事、外交大事件中,大多扮演了主角。

如果沒有傒公同意立齊桓公,他是難以繼位的,因為齊襄公-呂諸兒是長子,公子糾是次子,小白是三子,按長幼排,理應是二哥繼位,而輪不到小白。不以長幼為準而以能力大小而論,才數著老三,小白佔了優勢,取得了君位。這裡面傒公起了重要作用。

齊桓公要實現富民強國、稱霸諸侯的宏圖大業,任用了一批人才,傒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史記·齊太公世家》載:"桓公即得傒,與管仲、鮑叔牙、隰朋、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漁鹽之利,以贍貧窮,祿賢能,齊人皆說。"可以看出傒公不僅是扶立齊桓公繼位的關鍵人物,還是輔助齊桓公進行改革治齊的重要人物之一。

傒公是掌管齊國軍政大權的上卿,在齊國軍政改革,建立完整的軍事體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傒公還是齊國外事大臣。齊桓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62年),魯莊公死,魯國發生爭奪君位的內戰。莊公庶兄慶父殺魯君公子般,立公子啟為君,是為魯閔公。齊桓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60年),慶父欲自立為君,派大夫殺閔公,魯國大亂。齊國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慰問,齊使報告齊桓公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不久,魯國國內要誅殺慶父,慶父逃往到莒。慶父誅殺二位國君,罪惡昭彰,魯國要求將他們引渡回國,迫使他畏罪自殺,參與叛逆弒君的魯莊公夫人哀姜逃到邾國,齊國派人取而殺之。齊桓公二十七年(即公元前659年)冬,派上卿傒公與魯國訂盟。傒公率領南陽甲兵,幫助確立了魯僖公的君位,修復了魯國都城從鹿門到爭門的城防。傒公率軍安魯定盟,在歷史成為美談。魯人"猶望高子"即出典於此,表示魯國人民對齊國傒公安魯的衷心感戴。

周襄王15年,(齊孝公6年,公元前637年),傒公逝世,葬於齊都城北十三公里的淄河西岸,由於高傒的一生對齊國以及整個周朝都產生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他的幫助下,不光立了兩個齊國國君,還幫助魯國立過國君,所以整個社會對他的評價都非常高,他幫助齊國率先成為春秋霸主國,讓齊國國民享受高等國民待遇,深受百姓愛戴,據說,他的墓就是當年老百姓自發的用衣服兜土堆起來的,可見他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高氏武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