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江湖中的套路与真诚

自区块链技术被命名始,至今已发展10年,关于公有链与联盟链(非许可链/许可链、有币/无币区块链、币圈/链圈)的技术路线之辩一直经久不绝。2018年,新华社与人民日报更是掀起"三问区块链"的大探讨。究竟是有币公有链、还是无币联盟链更能代表区块链的未来呢?我们是否真的需要一个可交易代币/通证作为激励机制,贯穿链的生态体系呢?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下面就让小编带您一起观摩区块链江湖中的套路与真诚。

套路一:"团队在做事,不要看价格,拿住"

有币公有链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体系中天然带有一个可交易的虚拟货币。有币公有链拥护者有两大理由,其一是从区块链的起源出发,拥护者认为比特币相当于区块链的胎记,两者是同时诞生的;其二是从终极理想出发,拥护者认为币的存在能够最终实现自给自足自治的链生态。然而,既然有了可交易的虚拟货币,有币公有链的用户更多是关注价格的涨跌而非链的应用能力。因此币圈排名第一的套路便是安抚用户,不看眼前,只看虚无缥缈的未来。

那么,入套者会有什么样的下场?2018年,据coinmarketcap的统计数据,虚拟货币交易市场的总市值从年初的最高8300亿美元,蒸发6400亿降至1900亿美元,跌幅高达77%。有调侃称,今年最惨的并不是股民或炒房者,而是定投比特币忠实信徒。

更值得讽刺的是,在虚拟货币的投资收益排行榜中,即使今年亏损幅度达到90%以上,依然可以进入top10%的高手行列,因为"归零"才是币圈的常态。据德勤统计,9万个区块链项目中,存活下来的不足5%。另据咨询机构Satis Group LLC的统计,即使在今年3月(熊市初期),81%的项目在募到资金的第一时间团队就已跑路,11%在开发阶段耗光项目资金无法上交易所交易,4%在上交易所后逐渐归零,最后只剩4%可交易。时至现在,随着熊市的深化,相信这一数据将进一步恶化。

"团队在做事,不要看价格,拿住"的结局恰恰是"团队已解散,再也没有价格可看了",币圈如此"对韭当割",不仅自身声名狼藉,更已造成了普罗大众对区块链技术的误解。

套路二:"只谈区块链不谈币,都是耍流氓"

有币公有链的第二大套路就是宣扬代币的合理性,宣称没有代币激励就没有人类大同的去中心化社会,却对代币价格波动对区块链生态造成的固有伤害绝口不提。例如,被誉为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公有许可链代表ripple,自上线后价格一直大起大落,腰斩及以上的跌幅平均每不到2年就发生一次,而2018年的最大跌幅更是高达93%以上。

可想而知,如果应用生态的合作相关方基于代币作为流通物,代币的库存者将遭遇重创,生态体系也随之奔溃;而如果其生态系统内的合作不基于代币,那币就是系统的非必要要素,除了炒作投机之外并无实质意义。

套路三:"我们是一个国际化团队,由社区成员共同开发"

作为逃避监管的手段,有币公有链通常注册地选择在XX离岸群岛,并宣称为国际化团队。事实上,除了比特币、以太坊等寥寥几个早期项目外,99%以上的有币公有链的核心开发团队仅仅是白皮书上的寥寥数人,更有甚者,三个人的团队分成三个项目去融资的有之,一人挂名几十个项目者有之,CEO融资完一个项目就离职开启另一个项目的融资者有之、找一堆外国路人甲代为挂名者有之、甚至从Linked in或摄影图库上拷贝外国人头像者有之。由于有币公有链团队的重点目标在于融资而不在于开发和应用落地,币圈的领袖大佬通常凭演讲能力取胜而非开发能力。

套路四:"我们发明了Poa,b,c,d,e...z算法,真正意义上解决共识问题"

由于有币公有链以融资为目的,所以需要绞尽脑汁地标新立异吸引眼球。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一个技术便是共识机制,然而,数学界与密码学界研究出的真正意义上让节点间形成共识记账的算法在近60多年来也就只有POW、PBFT等寥寥几个,这显然不能满足投资方挑剔的目光。于是,有币公有链项目方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英文造词运动,PO+26个字母(Proof of XXX)的共识机制在一年之内铺天盖地涌现,试图把共识机制混淆矮化成千奇百怪的代币激励机制,让不明真相的群众为之入套。

套路五:"去中心化是新一次互联网革命,我们将颠覆XX行业"

有币公有链以"去中心化"为宣传大旗,通常在其项目白皮书中可以搜索出成百上千个"去中心化"的关键词。然而,从实质上看,几条主要的公链像比特币、以太坊、EOS的记账权最终还是集中在几个大矿池或几个大机构手上。按2018年11月的最新数据,比特币前十大矿池算力合计远超过90%以上,EOS则直接由投票选出21个超级节点记账,在利益的驱动下,近期更是被曝出超级节点间票数互投、单个集团控制多个节点分割节点收益。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有币公有链的实质控制者通常不超过3人,往往关键人物的一个念头,就能决定一个公有链生态的存亡。在无监管、无法律约束有币公有链中,人性中"恶"开始返祖,"去中心化"的大旗在这个黑暗森林里,已变为一个彻底的谎言与"智商税"的收割工具。

套路六:"我们的TPS已达到十万级、百万级、千万级……,真正支持商用"

有币公有链一直在"性能"、"安全"、"去中心化"的三元悖论中挣扎。但由于安全性不可牺牲,初期的公链项目通常需要牺牲性能以保证其海量记账节点的存在,新一代的公链项目在效仿联盟链、通过削弱"去中心化"程度、减少记账节点数量、配置昂贵的机器、通过跨链机制、有限个公证人/见证人机制等追求性能的提升后,便开始以实验室里理论上的TPS的数值进行喊麦。

诚然,参与记账节点越少,处理交易事务的速度当然可以越快。但由于代币的存在,且代币跨链转移需要强中心进行见证,限制了有币公有链从单链向多链的发展。因此有币公有链系统的性能上限基本等同于单链的性能上限,以最快的EOS为例,实际运行中最高也只能达到数千TPS的水平。

而在真实的商用信息技术中,各行各业早已通过可平行扩容的云计算架构来支持高并发的业务需求。这也是有币公有链与无币联盟链能力的最大区别:无币联盟链可与最前沿的云计算技术结合,实现多链平行扩容达到百万级TPS甚至按实际需要可更高的水平;而有币公有链为确保币的存在及币的安全,只能放弃性能,放弃服务大规模商用场景,专注于小众和闭环的应用场景。

套路七:"App过时了,DApp时代已来"

在有币公有链的项目白皮书中,通常会描绘一个盛大的DApp(Decentralized App)全景图,仿佛全面替代互联网不在话下。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惨不忍睹。根据dappreview统计的数据,全球前十的ETH DAPP日活用户平均只有数百人,前十的EOS DAPP日活用户平均也只有数千人。而DAPP的类型更加触目惊心,基本就只有击鼓传花的资金盘游戏和博彩两大类。有币公有链生态也成了孕育地下违法犯罪应用的温床。

套路八:"我们不是ICO,我们是IFO\IEO\IMO\STO\稳定币…"

在2017年七部委发文禁止ICO活动后,有币公有链难改其向大众融资的本质,但融资手段也更加隐蔽,从在一级市场转为二级市场或在应用市场融资,衍生出例如IFO(分叉链发币)、IEO(直接交易所二级市场发币)、IMO(购买矿机发币)、交易/使用即挖矿发币、稳定币(私人承诺与法币1:1兑换)、STO(证券化代币发行)等变种形态。但归其本质,有币公有链的"币"事实上都是致力于突破金融监管,获得原本应由央行或证券业监督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的"货币发行权"或"证券发行权"。尽管在海外,有少数金融监管机构基于鼓励创新探索的宽容态度,在确保进行投资者门槛分级的情况下,甚至批准了一些机构的稳定币与STO发行。但值得警惕的是,稳定币的承兑能力依赖于私人企业,一旦企业破产持有者根本得不到类似法币的赔付;STO代币虽然在发行时设置购买门槛,但仍可通过上线虚拟货币交易所或OTC交易或虚拟钱包转账等方式,被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普罗大众所购买。

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与外部性非其他行业可比,金融杠杆也不能消灭风险,只能转移风险。有币公有链通常在凑合出一个团队、写完一本白皮书后就开始募资,大多数都还处于无公司、无代码、无产品、无用户的草创阶段,最终项目成功的概率万中无一,却贸贸然把风险从天使风投机构转嫁给没有风险承担能力的普罗大众,大众遭遇血本无归的损失后,维权无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大量的金融稳定、家庭稳定、和社会稳定事件。

区块链江湖中的真诚少数派:无币联盟链

种种事实和迹象已表明,有币公有链的发展存在大量的逻辑悖论与金融风险隐患,当然,虚拟货币市场今年缩水80%也已印证了用户已经用脚投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虽然因此被公有链过多的欺诈造成了大众的不信任,但行业整顿、乱象平息后,仍有持续发展的空间。潮水退去、大浪淘沙后,无币联盟链也当肩负起推动区块链技术继续前行的重任。

无币联盟链可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结合,也能兼容并包传统互联网的APP应用生态,传统金融机构、BAT等互联网公司、通讯企业等已纷纷介入布局,在经过几年来的低调开发和探索后,现在已不乏在生产环境中达千万级乃至亿级用户的应用。

在技术方面,各大无币联盟链底层平台项目群雄并起。在海外,有IBM主导的Fabric、R3联盟主导的Corda、摩根大通开发的Quorum;在国内,则有金链盟开发的FISCO BCOS,有平安壹账通开发的Fimax、众安科技的众安链、腾讯独立开发的TrustSQL、蚂蚁金服的区块链平台、百度的XuperChain等。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应用的推进,这些无币联盟链应用也将从较为封闭的联盟内或公司内,开始走向大众,让普罗大众真正得到区块链带来的体验提升、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信任增强、数据互换、责任追溯等好处,而不需要投入资金购买有币公有链项目的虚拟代币,导致血本无归。

附录(以下介绍来自媒体公开材料)

Hyperledger Fabric 由 IBM 带头发起的,于 2015 年底移交给 Linux 基金会,成为开源项目。Fabric 是一个由模块化架构支撑的分布式账本解决方案平台,提供高度的保密性、弹性、灵活性和伸缩性。它被设计支持不同组件的插拔,并且适应经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Hyperledger Fabric 相比于其他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提供了独特的弹性和可扩展架构。

R3 Corda 由多家国际大银行联合发起,旨在通过建立和完善一个记录金融事务和处理商业逻辑的共享平台,为金融组织间(尤其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后的清算结算场景)的经济来往创造条件:一个具有权威性可纪录企业间所有协议的唯一全局逻辑账本,这种架构将会为业界建立全新的共享平台,在平台上,新加入者和第三方可以竞相发布创新式的产品和服务。

FISCO BCOS 由国内金链盟的多家著名企业联合发起成立,是本土化联盟链底层平台的代表,所有代码现已完全开源并持续有迭代。其联盟内的单位已超过百家,生态类的应用案例也达到数百个。

众安链由众安科技开发,也已完全开源。目前,众安链已在数十家企业的商业场景中进行工程化应用,较为出名的有区块链步步鸡、区块链保险等应用。

FiMAX由平安壹账通开发,代码尚未面向大众开源,主要在生态圈内推广。底层框架主要包含三大模块,即FiMAX Core高性能底层架构,FiMAX Sparrow区块链中间件和FiMAX Concord管理平台,应用方向以金融与政务场景为主。

腾讯TrustSQL平台包括:用户管理、基础服务、智能合约和运营监控等模块,代码暂未开源,正在探索共享账本、鉴证服务、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发票、共享经济等多个应用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