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江湖中的套路與真誠

自區塊鏈技術被命名始,至今已發展10年,關於公有鏈與聯盟鏈(非許可鏈/許可鏈、有幣/無幣區塊鏈、幣圈/鏈圈)的技術路線之辯一直經久不絕。2018年,新華社與人民日報更是掀起"三問區塊鏈"的大探討。究竟是有幣公有鏈、還是無幣聯盟鏈更能代表區塊鏈的未來呢?我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可交易代幣/通證作為激勵機制,貫穿鏈的生態體系呢?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誠得人心,下面就讓小編帶您一起觀摩區塊鏈江湖中的套路與真誠。

套路一:"團隊在做事,不要看價格,拿住"

有幣公有鏈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態體系中天然帶有一個可交易的虛擬貨幣。有幣公有鏈擁護者有兩大理由,其一是從區塊鏈的起源出發,擁護者認為比特幣相當於區塊鏈的胎記,兩者是同時誕生的;其二是從終極理想出發,擁護者認為幣的存在能夠最終實現自給自足自治的鏈生態。然而,既然有了可交易的虛擬貨幣,有幣公有鏈的用戶更多是關注價格的漲跌而非鏈的應用能力。因此幣圈排名第一的套路便是安撫用戶,不看眼前,只看虛無縹緲的未來。

那麼,入套者會有什麼樣的下場?2018年,據coinmarketcap的統計數據,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的總市值從年初的最高8300億美元,蒸發6400億降至1900億美元,跌幅高達77%。有調侃稱,今年最慘的並不是股民或炒房者,而是定投比特幣忠實信徒。

更值得諷刺的是,在虛擬貨幣的投資收益排行榜中,即使今年虧損幅度達到90%以上,依然可以進入top10%的高手行列,因為"歸零"才是幣圈的常態。據德勤統計,9萬個區塊鏈項目中,存活下來的不足5%。另據諮詢機構Satis Group LLC的統計,即使在今年3月(熊市初期),81%的項目在募到資金的第一時間團隊就已跑路,11%在開發階段耗光項目資金無法上交易所交易,4%在上交易所後逐漸歸零,最後只剩4%可交易。時至現在,隨著熊市的深化,相信這一數據將進一步惡化。

"團隊在做事,不要看價格,拿住"的結局恰恰是"團隊已解散,再也沒有價格可看了",幣圈如此"對韭當割",不僅自身聲名狼藉,更已造成了普羅大眾對區塊鏈技術的誤解。

套路二:"只談區塊鏈不談幣,都是耍流氓"

有幣公有鏈的第二大套路就是宣揚代幣的合理性,宣稱沒有代幣激勵就沒有人類大同的去中心化社會,卻對代幣價格波動對區塊鏈生態造成的固有傷害絕口不提。例如,被譽為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公有許可鏈代表ripple,自上線後價格一直大起大落,腰斬及以上的跌幅平均每不到2年就發生一次,而2018年的最大跌幅更是高達93%以上。

可想而知,如果應用生態的合作相關方基於代幣作為流通物,代幣的庫存者將遭遇重創,生態體系也隨之奔潰;而如果其生態系統內的合作不基於代幣,那幣就是系統的非必要要素,除了炒作投機之外並無實質意義。

套路三:"我們是一個國際化團隊,由社區成員共同開發"

作為逃避監管的手段,有幣公有鏈通常註冊地選擇在XX離岸群島,並宣稱為國際化團隊。事實上,除了比特幣、以太坊等寥寥幾個早期項目外,99%以上的有幣公有鏈的核心開發團隊僅僅是白皮書上的寥寥數人,更有甚者,三個人的團隊分成三個項目去融資的有之,一人掛名幾十個項目者有之,CEO融資完一個項目就離職開啟另一個項目的融資者有之、找一堆外國路人甲代為掛名者有之、甚至從Linked in或攝影圖庫上拷貝外國人頭像者有之。由於有幣公有鏈團隊的重點目標在於融資而不在於開發和應用落地,幣圈的領袖大佬通常憑演講能力取勝而非開發能力。

套路四:"我們發明了Poa,b,c,d,e...z算法,真正意義上解決共識問題"

由於有幣公有鏈以融資為目的,所以需要絞盡腦汁地標新立異吸引眼球。區塊鏈技術中最核心的一個技術便是共識機制,然而,數學界與密碼學界研究出的真正意義上讓節點間形成共識記賬的算法在近60多年來也就只有POW、PBFT等寥寥幾個,這顯然不能滿足投資方挑剔的目光。於是,有幣公有鏈項目方開啟了轟轟烈烈的英文造詞運動,PO+26個字母(Proof of XXX)的共識機制在一年之內鋪天蓋地湧現,試圖把共識機制混淆矮化成千奇百怪的代幣激勵機制,讓不明真相的群眾為之入套。

套路五:"去中心化是新一次互聯網革命,我們將顛覆XX行業"

有幣公有鏈以"去中心化"為宣傳大旗,通常在其項目白皮書中可以搜索出成百上千個"去中心化"的關鍵詞。然而,從實質上看,幾條主要的公鏈像比特幣、以太坊、EOS的記賬權最終還是集中在幾個大礦池或幾個大機構手上。按2018年11月的最新數據,比特幣前十大礦池算力合計遠超過90%以上,EOS則直接由投票選出21個超級節點記賬,在利益的驅動下,近期更是被曝出超級節點間票數互投、單個集團控制多個節點分割節點收益。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有幣公有鏈的實質控制者通常不超過3人,往往關鍵人物的一個念頭,就能決定一個公有鏈生態的存亡。在無監管、無法律約束有幣公有鏈中,人性中"惡"開始返祖,"去中心化"的大旗在這個黑暗森林裡,已變為一個徹底的謊言與"智商稅"的收割工具。

套路六:"我們的TPS已達到十萬級、百萬級、千萬級……,真正支持商用"

有幣公有鏈一直在"性能"、"安全"、"去中心化"的三元悖論中掙扎。但由於安全性不可犧牲,初期的公鏈項目通常需要犧牲性能以保證其海量記賬節點的存在,新一代的公鏈項目在效仿聯盟鏈、通過削弱"去中心化"程度、減少記賬節點數量、配置昂貴的機器、通過跨鏈機制、有限個公證人/見證人機制等追求性能的提升後,便開始以實驗室裡理論上的TPS的數值進行喊麥。

誠然,參與記賬節點越少,處理交易事務的速度當然可以越快。但由於代幣的存在,且代幣跨鏈轉移需要強中心進行見證,限制了有幣公有鏈從單鏈向多鏈的發展。因此有幣公有鏈系統的性能上限基本等同於單鏈的性能上限,以最快的EOS為例,實際運行中最高也只能達到數千TPS的水平。

而在真實的商用信息技術中,各行各業早已通過可平行擴容的雲計算架構來支持高併發的業務需求。這也是有幣公有鏈與無幣聯盟鏈能力的最大區別:無幣聯盟鏈可與最前沿的雲計算技術結合,實現多鏈平行擴容達到百萬級TPS甚至按實際需要可更高的水平;而有幣公有鏈為確保幣的存在及幣的安全,只能放棄性能,放棄服務大規模商用場景,專注於小眾和閉環的應用場景。

套路七:"App過時了,DApp時代已來"

在有幣公有鏈的項目白皮書中,通常會描繪一個盛大的DApp(Decentralized App)全景圖,彷彿全面替代互聯網不在話下。理想很美好,現實卻慘不忍睹。根據dappreview統計的數據,全球前十的ETH DAPP日活用戶平均只有數百人,前十的EOS DAPP日活用戶平均也只有數千人。而DAPP的類型更加觸目驚心,基本就只有擊鼓傳花的資金盤遊戲和博彩兩大類。有幣公有鏈生態也成了孕育地下違法犯罪應用的溫床。

套路八:"我們不是ICO,我們是IFO\IEO\IMO\STO\穩定幣…"

在2017年七部委發文禁止ICO活動後,有幣公有鏈難改其向大眾融資的本質,但融資手段也更加隱蔽,從在一級市場轉為二級市場或在應用市場融資,衍生出例如IFO(分叉鏈發幣)、IEO(直接交易所二級市場發幣)、IMO(購買礦機發幣)、交易/使用即挖礦發幣、穩定幣(私人承諾與法幣1:1兌換)、STO(證券化代幣發行)等變種形態。但歸其本質,有幣公有鏈的"幣"事實上都是致力於突破金融監管,獲得原本應由央行或證券業監督管理機構統籌管理的"貨幣發行權"或"證券發行權"。儘管在海外,有少數金融監管機構基於鼓勵創新探索的寬容態度,在確保進行投資者門檻分級的情況下,甚至批准了一些機構的穩定幣與STO發行。但值得警惕的是,穩定幣的承兌能力依賴於私人企業,一旦企業破產持有者根本得不到類似法幣的賠付;STO代幣雖然在發行時設置購買門檻,但仍可通過上線虛擬貨幣交易所或OTC交易或虛擬錢包轉賬等方式,被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普羅大眾所購買。

由於金融行業的特殊性與外部性非其他行業可比,金融槓桿也不能消滅風險,只能轉移風險。有幣公有鏈通常在湊合出一個團隊、寫完一本白皮書後就開始募資,大多數都還處於無公司、無代碼、無產品、無用戶的草創階段,最終項目成功的概率萬中無一,卻貿貿然把風險從天使風投機構轉嫁給沒有風險承擔能力的普羅大眾,大眾遭遇血本無歸的損失後,維權無門,全球範圍內都造成了大量的金融穩定、家庭穩定、和社會穩定事件。

區塊鏈江湖中的真誠少數派:無幣聯盟鏈

種種事實和跡象已表明,有幣公有鏈的發展存在大量的邏輯悖論與金融風險隱患,當然,虛擬貨幣市場今年縮水80%也已印證了用戶已經用腳投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雖然因此被公有鏈過多的欺詐造成了大眾的不信任,但行業整頓、亂象平息後,仍有持續發展的空間。潮水退去、大浪淘沙後,無幣聯盟鏈也當肩負起推動區塊鏈技術繼續前行的重任。

無幣聯盟鏈可與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技術等結合,也能兼容幷包傳統互聯網的APP應用生態,傳統金融機構、BAT等互聯網公司、通訊企業等已紛紛介入佈局,在經過幾年來的低調開發和探索後,現在已不乏在生產環境中達千萬級乃至億級用戶的應用。

在技術方面,各大無幣聯盟鏈底層平臺項目群雄並起。在海外,有IBM主導的Fabric、R3聯盟主導的Corda、摩根大通開發的Quorum;在國內,則有金鍊盟開發的FISCO BCOS,有平安壹賬通開發的Fimax、眾安科技的眾安鏈、騰訊獨立開發的TrustSQL、螞蟻金服的區塊鏈平臺、百度的XuperChain等。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和應用的推進,這些無幣聯盟鏈應用也將從較為封閉的聯盟內或公司內,開始走向大眾,讓普羅大眾真正得到區塊鏈帶來的體驗提升、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信任增強、數據互換、責任追溯等好處,而不需要投入資金購買有幣公有鏈項目的虛擬代幣,導致血本無歸。

附錄(以下介紹來自媒體公開材料)

Hyperledger Fabric 由 IBM 帶頭髮起的,於 2015 年底移交給 Linux 基金會,成為開源項目。Fabric 是一個由模塊化架構支撐的分佈式賬本解決方案平臺,提供高度的保密性、彈性、靈活性和伸縮性。它被設計支持不同組件的插拔,並且適應經濟生態系統的複雜性。Hyperledger Fabric 相比於其他的區塊鏈解決方案提供了獨特的彈性和可擴展架構。

R3 Corda 由多家國際大銀行聯合發起,旨在通過建立和完善一個記錄金融事務和處理商業邏輯的共享平臺,為金融組織間(尤其包括但不限於交易後的清算結算場景)的經濟來往創造條件:一個具有權威性可紀錄企業間所有協議的唯一全局邏輯賬本,這種架構將會為業界建立全新的共享平臺,在平臺上,新加入者和第三方可以競相發佈創新式的產品和服務。

FISCO BCOS 由國內金鍊盟的多家著名企業聯合發起成立,是本土化聯盟鏈底層平臺的代表,所有代碼現已完全開源並持續有迭代。其聯盟內的單位已超過百家,生態類的應用案例也達到數百個。

眾安鏈由眾安科技開發,也已完全開源。目前,眾安鏈已在數十家企業的商業場景中進行工程化應用,較為出名的有區塊鏈步步雞、區塊鏈保險等應用。

FiMAX由平安壹賬通開發,代碼尚未面向大眾開源,主要在生態圈內推廣。底層框架主要包含三大模塊,即FiMAX Core高性能底層架構,FiMAX Sparrow區塊鏈中間件和FiMAX Concord管理平臺,應用方向以金融與政務場景為主。

騰訊TrustSQL平臺包括:用戶管理、基礎服務、智能合約和運營監控等模塊,代碼暫未開源,正在探索共享賬本、鑑證服務、供應鏈金融、區塊鏈發票、共享經濟等多個應用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