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掃黃打非”:掃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間

2018年“扫黄打非”:扫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间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1月7日發佈2018年“掃黃打非”工作述評《掃除文化垃圾 打出清朗空間》。文章提到,2018年,“掃黃打非”工作以雷霆之勢,頻頻出手,有力打擊了各類非法有害出版活動、淫穢色情低俗信息、假媒體假記者站假記者和侵權盜版行為,有效鞏固了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淨化了網絡文化環境、保護了青少年健康成長。全國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590萬件,處置網絡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618萬條,取締關閉網站2.6萬個,查處各類案件1.2萬起。

緊盯網絡主戰場

網絡是“掃黃打非”工作主戰場。近年來,利用網絡淫穢色情信息牟利案件呈現涉案人員多、涉案金額高、分佈地域廣、更加隱蔽等新特點。一些不法分子在境外架設服務器,在境內通過社交媒體招募人員和觀眾,通過直播等新方式,用閱後即焚的方法逃避監管和打擊,給“掃黃打非”日常監管和固定證據帶來新的挑戰。

對此,各級“掃黃打非”部門積極適應新形勢,採取有力措施,給不法分子以迎頭痛擊。據統計,2018年,全國取締關閉淫穢色情等網站1.2萬個,處置網絡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218萬條,掛牌督辦網絡淫穢色情直播大案要案4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900餘名。

網絡產業發展迅猛,各種創新業態不斷湧現,但在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社會效益的現象,比如近年興起的學習類移動應用,有的涉嫌侵權盜版,有的互動板塊存在大量色情低俗內容。為此,“掃黃打非”部門開展對應專項整治,對20餘個學習類APP進行監測核查。

讓網絡產業在制度的堤岸中運行是確保健康發展的有效措施。“掃黃打非”部門創新管理手段,會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門聯合下發《關於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監管機制,提升綜合治網能力。建立完善“政企聯動”的網絡“掃黃打非”模式,深化與主要互聯網公司“直通車”協調機制,充分利用有關企業大數據優勢,進一步發揮機制在線索核查、數據分析、案件查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為孩子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為未成年人創造清朗文化空間,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是“掃黃打非”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責。2018年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孩子好奇心理,打著各種名義向孩子兜售有害視頻,引起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各地“掃黃打非”部門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最快的速度查處案件,有效維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以打擊“邪典視頻”為抓手,“掃黃打非”部門重拳出擊兒童色情問題,開展涉兒童色情有害信息專項整治,集中清理有害信息37萬餘條,督促重點網站自查刪除鏈接130餘萬條,對傳播“邪典”視頻的多個知名互聯網企業予以行政處罰並曝光,嚴厲查處“邪典”視頻製作單位。對於群眾深惡痛絕的涉兒童色情案件,各地“掃黃打非”部門更是不遺餘力,堅決查處。全國掛牌督辦涉兒童色情案件6起。

據統計,2018年全國查繳非法有害少兒出版物340萬餘件。

在加大對案件偵破和打擊力度的同時,各地“掃黃打非”部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護苗·進校園”和“綠書籤”等活動,鼓勵學校師生宣傳“掃黃打非”常識,有效提升了學生們對“黃”“非”的認識,自覺遠離不良文化、有害出版物和信息。

打一場“掃黃打非”的人民戰爭

“掃黃打非”工作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掃黃打非”工作本質上是為群眾服務,維護群眾利益,因此必須依靠群眾,發動群眾。只有群眾積極參與,才能織密基層治理網絡,真正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從2015年開始,各地“掃黃打非”部門持續推進“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建立“掃黃打非”基層站點51萬餘個,先後創建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兩批次400個。進基層工作受到了基層群眾的熱烈歡迎,基層文化安全隱患問題發現難、查處難的情況從而大力緩解。據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浙江、江蘇、湖北、廣東、北京、上海等省市基層群眾舉報的涉“黃”涉“非”線索同比上升均超10%。

為了充分調動群眾參與舉報的積極性,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等四部門修訂發佈新的“掃黃打非”舉報獎勵辦法,進一步提高群眾舉報獎勵標準。2018年,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聯合舉報中心受理各類舉報線索13萬餘條,轉辦各類線索1600餘條,形成重點案件317起,舉報線索成案數量比去年增長65%。

各地繼續加強基層站點的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制定出臺《關於推進“掃黃打非”基層站點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的意見》,明確“掃黃打非”基層站點的任務、標準、工作內容及工作規範,通過建立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切實發揮“掃黃打非”在基層的工作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