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聘……

文章多次提到這位老師,是的,她很優秀。已經達到退休的年齡,學校又將其返聘回校園,這也可以成為優秀的佐證。退休後,再次返聘,面臨最大的問題是,返聘者的身體狀況與工作強度。講臺上的老師一般都是站立授課,這位老師是坐著的,也是全校唯一坐著授課的老師,而講述的內容是語文,雖然語文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但相對於數理化,對大腦應用的強度更弱一些,這也是她被返聘的原因。

年齡對於知識領域的束縛很小,人的肉體會先一步走向衰弱,而大腦卻可以照常運轉,只是相對於青年時期,沒有那麼敏銳,但知識與閱歷可以彌補,反而顯得更睿智。

技術領域相當於知識領域向勞動領域過渡時期。在製造業發達的德國,六十歲以後的技術人員繼續可以發揮他們的溫度,並被國家所重視,正如古語“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一位技術精湛的技術人員,可以縮短故障持續的時間,以提高生產效率,這種情況,我國的一些企業也正在湧現,所以延遲退休這樣的話題,並非只是從社會養老金方面考慮。

正如前面所說,知識型與技術型是延遲退休的主導者,這一部分的崛起,也在說明,我國產業升級的成功,但這樣一部分人畢竟還是少數,因此政策暫時並沒有直接下達,以待時機。

故事與道理是給人啟發,而啟發無法落實,與沒有聽過這些話語的人沒有任何區別。在人生的過程中,晚年應該是我們最為顧慮的時刻,因此人生規劃師建議,“早日實現財富自由”,對於普通人,實現財務自由除了才智的積累,更離不開際遇,對於際遇不是憑藉個人的意志可以獲取的。退而求其次,我們可以在壯年時選擇不同的領域發展,即使在年老體衰時,依舊可以靠自身的能力,保證晚年的衣食無憂。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那種依靠知識與技能的領域,是最佳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在機緣巧合中,完成財務自由,所謂的返聘,也就不會存在。

小城雨田

2018.11.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