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九局發[2018]003號

文藝九局·司機小馬


那個印度男人又來了。

誰?——問題是,還能有誰?當代印度知名人物中,最為中國大眾所熟知的是誰?也許還有一個名字比印度總理“莫迪”更讓人熟悉,那就是“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這位印度國寶級演員,曾經以《三傻大鬧好萊塢》《我的個神啊》《摔跤吧爸爸》連續刷新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紀錄,去年的《摔跤吧爸爸》更是以13億票房成為現象級的大黑馬——這還是在印度歌舞片傳統和超過兩個半小時的片長,對國內觀眾的觀影習慣進行雙重挑戰之後的成績。對於許多中國觀眾而言,阿米爾·汗就是印度電影的代名詞。

而這次,阿米爾·汗攜新片《神秘巨星》再次造訪,依舊口碑爆棚:豆瓣8.1,貓眼9.5,上映(1月19日)至今蟬聯日票房冠軍。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每一部阿米爾·汗的電影在國內上映後,都不乏觀眾“感動”“看哭了”的正面評價。但在影像、剪輯、敘事技巧等方面卻少有提及。事實上,阿米爾·汗的電影大多屬於穩紮穩打的成熟類型片,換個說法就是套路片,無非“家庭+青春+理想”的勵志片老配方,在所謂“電影技巧”上也少有令人擊節的亮點。

這就有意思了:為何其他人這樣拍片就是“炒冷飯”,阿米爾·汗的電影卻能用老套路一次又一次戳中觀眾心上的柔軟處?阿米爾·汗,憑什麼?

首先不得不談的,是阿米爾·汗電影的生產方式。

細心者不難發現,在阿米爾·汗近年登陸中國院線的幾部電影中,雖然整體路數一脈相承,但《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在影片氣質上有更多的相似性。有趣的是,反倒是《三傻大鬧好萊塢》和《我的個神啊》,出自同一導演拉庫馬·希拉尼之手,而《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導演並不是同一人,其更高的相似性,我認為來自兩部影片共同的出品方:阿米爾·汗影視公司。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阿米爾·汗本人是有導演經驗的。他自導自演的《地球上的星星》,展現出非常熟練的影片駕馭能力。阿米爾·汗影視公司獨立出品的電影,也勢必帶有“東家”鮮明的個人風格:更強烈的親情觀念和家庭意識、更直接的揭露意識、更現實化的題材、更質樸的敘事手法。而唯有更進一步,才能達到更極致處。

身兼男主角和出品方老闆,使得阿米爾·汗擁有對影片更直接的掌控力。他可以較少地受到資本的干擾,專注做自己想要的電影

。對於電影人來說無疑是一種幸福,但幸福不可能沒有代價,沒有聯合出品方意味著放棄更豐富的資源,在電影越發成為一項賺錢的買賣的當下,下這樣的決心很難。但如果阿米爾·汗的電影也加入一長串需要利益協調的聯合出品方,拍出來的影片一定會折損影片一部分的鋒芒和銳氣。

其次,要說說阿米爾·汗電影的藝術特質。

他的電影並非技術流,使用的是教科書般規矩的鏡頭語言,劇情的起承轉合按部就班。如果熟讀羅伯特麥基那本著名的編劇行業啟蒙教材《故事》,你可以毫不費力地將阿米爾·汗的任何一部電影的劇情走勢套入其中。燒腦、炫技、鬼才……這些讚譽從來與阿米爾·汗無關。

但套路之所以成為套路,正是因為其普遍有效。得到過無數觀眾的認可的電影模板,才會被上升到“套路”的高度;而套路完成得好,理應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就像《天龍八部》裡蕭峰以一套太祖長拳即可力敵一眾高手,阿米爾·汗的電影也靠有板有眼的一招一式贏得了觀眾的好評。

個人觀感上,《神秘巨星》在開場20分鐘之內就可以基本預測全片的故事走向。儘管對各種套路中的高潮與反轉做足了心理準備,但當每一個情感的爆發點在最恰當的時間點、以最合適的方式出現時,還是免不了產生一種被搔到癢處的快感。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神秘巨星》中,擺脫父親和追求音樂夢想,兩條線螺旋交錯前進,交替呈現高潮,嚴絲合縫的節奏推進讓兩個多小時的電影不存在“尿點”。這種技巧其實並不複雜,關鍵在於有沒有用心把它貫徹到電影的每一秒鐘——是的,

每。一。秒。鍾。

同時,阿米爾·汗的電影往往帶有很強烈的傳播理念的動機,因此也有必要面對更多的人,在表現和藝術手法上也要傾向於最廣泛的觀眾群。用最樸實的方式打動最多的人,是阿米爾·汗電影形式與主題的合二為一。

契訶夫說:如果故事裡出現一支槍,就一定會被打響。這一守則被無數敘事藝術者奉為金科玉律,但真的能做到每一支出現的槍都會被打響、每一聲槍響都有鋪墊的,卻是鳳毛麟角。阿米爾·汗的電影放棄了各種奇技淫巧,僅僅是把諸如“契訶夫之槍”這類最基本的法則做到萬無一失,就已經足以構建起精緻的電影形式感。

而相比之下,一些喜歡以“炫技鏡頭”“燒腦敘事”當噱頭,卻連最基本的“完滿的故事”都欠奉的創作者,應該提起警醒了。

最後,是在電影之外的阿米爾·汗。

2012年,阿米爾·汗登上時代雜誌封面。他的封面配文是:“以揭露社會醜惡突破寶萊塢陳規”“一個演員能否改變一個國家”。這一年,他在印度國會為他採訪到的虐待兒童事件作證,最終推動了兒童保護法案的實施。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探討印度的社會問題是阿米爾·汗電影的一貫主題:教育、宗教、女性地位……在印度國內外都引起了強烈反響。阿米爾·汗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在批判社會痼疾的同時,也積極地嘗試解決、給予希望、增添勇氣、傳播正能量,對國家和國民並非冷言冷語冷眼,而是飽含熾熱的愛意。正是這種愛意,使得他的電影沒有成為簡單的牢騷片或者“發展中國家獵奇秀”。

在《神秘巨星》中,尹希婭一度放棄夢想隨父親離開,電影在此時原本可以“餘音嫋嫋”地結束,但阿米爾·汗最終仍是要讓母親最終覺醒、爆發,完成劇情的一次反轉。這樣的結局被一些影評人認為是“強行大團圓結局”,但在我看來這正是阿米爾·汗電影最核心的價值所在:不是悲嘆人們在現實中沉淪而故作深刻,而是展現面對現實的逆轉一擊,賦予觀眾突破逆境的勇氣與願景。

或許這能夠說明阿米爾·汗作為一個社會批判型創作者,在氣場上的與眾不同之處:不是喜以黑白照片示人的沉鬱頓挫者,而是積極、勇敢、強健的硬漢。

阿米爾·汗:成為印度電影的代名詞,總共分幾步

阿米爾·汗曾拍過一套紀實紀錄片《真相訪談》,幾乎做遍了印度所有的社會問題: 墮胎、兒童性騷擾、女性地位低下、種姓制度……在這套節目中,阿米爾·汗這樣講:

“我想討論一些關係印度民生的話題,不責難任何人,不中傷任何人,也不制約任何人。人人都說,傷害我們的人近在咫尺,或許我們都有責任。現在,與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吧。一起去尋找、去發現、去學習、去分享,一起去揭開這些難題的謎底。我無心激化矛盾,只為能改變這個時代。無論是誰的心中,只要有星星之火,必將成燎原之勢。”

不責難,不中傷,去發現,去學習。阿米爾·汗獨一無二的價值,在這一段自白中顯露無遺。

我們很難量化地估計,阿米爾·汗的個人行動給他的電影增加了多少的票房,但影片的氣質已然因此不同。“做事先做人”,因為源自價值觀的力量,遠比技巧更加震撼人心——畢竟,“讓世界變得更好”,本來就是藝術的初心與價值之一。


文藝九局,為人民服務的文藝有關部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