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全球航运市场风起云涌,变幻莫测。中美贸易战、IMO限硫令等事件不断发酵,几度吹皱春水,而其激荡起的涟漪,也必将延展到2019年。

2019年,中美贸易战还会持续吗?国际油价会不会继续攀升?新燃油附加费的实施是否将遇阻?……且看2019年度十大猜想!

1

中美贸易战还会持续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的中美贸易,只能用波云诡谲来形容。

双方2017年签署的2535亿美元超级经贸大单犹在眼前,但转过年,美国就挥舞起关税大棒,导演了这场影响全球贸易走向的大战。尽管根据最新协议,中美贸易战暂时“休战”90天,但未来尚不可知。同时,其带来的两大新变化,将直接影响2019年的航运市场。

首先,由于担心贸易战升级,引发货主出货热潮,使得2018年下半年的泛太平洋运输市场火爆异常。但这也直接透支了2019年上半年的货量,2019年泛太平洋市场前景不容乐观。此外,中美贸易战加速了全球货源地变迁的趋势,东南亚地区正取代远东地区,在全球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在未来的航运市场中将得到更多显现。

2018年将是一个转折点,未来中美关系将是“竞争多于合作”,这场贸易战将至少持续10年以上。可以说,中美贸易将成为未来全球贸易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也可以肯定,在中国提出扩大进口的基础上,贸易全球化步伐仍将大步向前。

2

国际油价会继续上涨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一路狂奔的油价,是2018年很多航运人心中的痛。而随着全球限硫令实施的临近,2019年的全球油价走势更是牵动着航运业的神经。

尽管OPEC在2018年12月达成了减产协议,但需求的不确定以及OPEC外产油国的供应增长,令不少业内人士还是下调了对2019年油价的预测。专家分析称,美国原油产量增加、原油整体库存位于高位以及需求前景不振,是影响油价上涨的“三座大山”。

这对于航运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个喜讯。不过需要提醒的是,2018年全球油价曾大幅震荡,例如在2018年11月的短短几周内,国际原油价格就从高点下跌了30%。当前,全球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变化、产油国态度等因素,都将左右原油市场走势,油价剧烈波动或成为常态。

2019年,油价继续狂飙的可能性不大,但温和中波动上涨是大概率事件。如何平抑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也愈发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3

新燃油附加费实施将遇阻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9年1月1日,一项全新收费会出现在货主的账单中,那就是以新计算方式开征的燃油附加费。

事实上,关于是否应收取燃油附加费以及如何定价的争论,已经持续了2018年一整年。尽管对于此次费用调整,航运企业大都放低姿态,普遍表示将与货主友好协商,使价格更加透明,但货主方面仍然反应强烈,甚至有机构称之为“不正当的、明目张胆的牟取暴利”。

在一片质疑声中,企业集体、强力推动新收费的决心似乎不可动摇。全球主要班轮公司均已发布收费通知,在争议中开征几成事实。

这是运输链条中的各方都逃不开的一个话题。显然,让航运企业单方买单并不现实,必将以牺牲服务为代价,最终影响运输全链条。因此,这一争议的核心是,各方应如何分担航运市场的环保成本。最终还需要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4

航运企业要深度参与跨境电商贸易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中国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1.9万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作为在中国发展壮大、充满智慧的创新型贸易形态,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大进口时代的宠儿。

对航运业而言,跨境电商企业则可视为整合了众多中小卖家资源的大货主。未来与跨境电商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将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在这一背景下,马士基率先迈出大步。其与中国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网易考拉,签署了全球运输与物流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期限为3年,合作期间,马士基将为网易考拉直接提供辐射全球的运输与物流服务,提升网易考拉跨境物流海外段运输的时效性和可控性。

这一合作被视为双赢的典范。航运企业借此可以锁定大规模货量,跨境电商企业则得到了专业的全程物流服务。不过要想满足这类企业的运输需求,航运企业还需重新梳理航线布局、港口挂靠、成本把控以及延伸全程供应链服务。相信未来,在这一领域会有更多的合作模式诞生、试验、发展。

5

韩国航运企业会整合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日本三大船公司整合集运业务而成的ONE正式运营,中远海控完成收购东方海外。业界普遍认为,大型班轮公司间的并购已暂告一段落。但某一国家内航运企业的进一步整合,似乎还有空间。

韩国政府就为支持本国航运及造船业发展,公布了《韩国振兴航运五年计划(2018-2022)》。

根据该计划,由韩国海事集团(KMC)提供各种形式的基金支持,协助韩国航运企业在2020年前建造超过200艘船舶,包括至少140艘散货船以及60艘集装箱船。

作为韩国航运业的“一哥”,现代商船就在2018年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国家资助,购买了20艘大型集装箱船。同时,韩国另两大船公司长锦商船与兴亚航运,已同意整合旗下集运业务,进行合理化运营。业界猜测,这是否成为与现代商船进一步整合的前奏?

事实上,韩国船东协会相关人士就曾呼吁相关航运企业合并,成立类似于泛韩联盟,以避免重蹈韩进海运的覆辙。

6

供应链转型难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从马士基整合旗下海运和供应链业务,到达飞入股基华物流延伸供应链,“供应链”成为2018年航运业的高频词汇。

有分析机构曾表示,即便改变供应链中某些环节50%的壁垒,都可以实现15%的贸易增量及5%的GDP增长。供应链业务巨大的增长空间,已成为航运巨头间角力的新战场。但问题是,新贸易时代下,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又应如何围绕需求,打造供应链体系?

精准的供需匹配和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或许是决胜供应链的关键。特别是在中国贸易向以进口为导向,市场常态也向大批量与小批量混合运输的转变过程中,航运企业需要做精准的供需匹配,快速发现客户需求,并协同供应链体系满足需求。

所谓协同供应链体系,即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如在前端,可发挥航运在大宗货物运输方面的优势,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拓宽多种运输渠道,并提升为一家客户提供多种运输方案的能力。

7

航运联盟将涉及更多领域吗?

关注度:★★★★

进入2019年,更多航运联盟或许将不再局限于航线经营,而会外延到更多领域。因为不论是外部需求还是内部要求,都已经发生了新变化。2018年成立的两大行业组织,就极具代表性。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11月6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行期间,包括中远海运集运、东方海外、达飞集团、上港集团、和记港口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国际知名港航企业,就打造航运业首个区块链联盟——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达成合作意向,旨在建立行业数字化基准,驱动协同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10天之后,马士基、地中海航运、达飞集团等航运巨头宣布,计划成立一家新协会,目的是促进行业信息标准化,协调船公司、客户和第三方之间的信息交流。

这两大组织均将目光投向常规业务之外,举各方之力专注供应链环节和新技术领域,这或许预示着一个新趋势。且看2019年还有多少类似的新联盟诞生。

8

口岸营商环境会改善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1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将堆场收费顽疾推到了大众面前。

据报道,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天津数十家堆场多次相互串谋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推高了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最终,天津市发改委开出了17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处罚总额超过4510万元。

事实上,堆场乱收费并非孤例。2018年同样曝出的还有青岛堆场乱收费、强制司机集港、垄断服务等问题。尽管随着当地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媒体的曝光,最终主要问题得以解决,但接连暴露出的堆场问题,是国内口岸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的缩影,不得不重视。

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硬件提升到软件保障,从政策支持到具体执行,是否具体,是否到位,都直接影响着贸易的便利与顺畅。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处于新一轮开放的关键期,这一问题不容忽视。

9

还有新的贸易亮点吗?

关注度:★★★★

在全球贸易持续动荡的当下,人们都在寻找下一个风口。2019年,澳大利亚和巴拿马或许将“C位出道”,东南亚市场则有望持续火爆。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在澳大利亚外长佩恩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举行的第五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中,双方同意从2019年开始实施新一轮关税削减。

从2019年1月1日起,中国和澳大利亚间几乎所有产品都将享受零关税,无疑将进一步利好两国贸易。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澳大利亚是中国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国。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中澳两国企业更是签署了跨越5年、总价值约758亿元人民币的11项协议。

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的巴拿马,也正掀起基建热潮。从2017年中国与巴拿马正式建交,到2018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巴拿马,一年间,中国正深度参与巴拿马的全方位建设。随着巴拿马科隆玛岛港的进一步扩建,港口硬件水平的提升,必将带来当地经贸的加速发展。

东南亚地区在2019年依旧值得关注。由于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该地区已持续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贸易市场。特别是中国至东南亚地区航线,仍将是2019年最火爆的航线之一。

10

中国扩大进口将改变航运业格局吗?

关注度:★★★★

2019年航运业十大猜想,你怎么看?

2018年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向世界宣告,中国敞开了进口大门,这也启动了全球贸易的新引擎。

根据《进口贸易与中国实践》的预测结果,2018年至2035年,预计中国进口需求将以年均4.2%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35年,中国进口总需求将达到35853亿美元。

在从“卖全球”到“买全球”的转变过程中,全球货物流向将不可避免的发生改变,全球航运格局也将生变。首先,东西向航线货量不平衡的问题有望改善,驶向远东地区的船舶也可能爆舱。第二,预计到2035年,中国进口需求量最高的前五位贸易伙伴分别是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同时,中国对印度、墨西哥、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口需求,也将保持较快增长。相关航线的热度必将大增。第三,从进口产品种类看,预计到2035年,中国对机器及电器设备的进口需求最大,其次是化石能源,植物产品如大豆等的进口量,也会明显增加。

或许这些变化在2019年还不会有明显表现,但未雨绸缪,提前布局,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 END ·


审 发:王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