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力協作,救活心臟驟停1小時患者

通力協作,救活心臟驟停1小時患者

通力協作,救活心臟驟停1小時患者

通力協作,救活心臟驟停1小時患者

心臟驟停1小時是什麼概念?大概就是在“鬼門關”處徘徊了1個小時。廣東省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的患者鄧先生就經歷了這樣“生死1小時”,突然喪失意識,口吐白沫,心跳呼吸停止1小時……經過該院重症醫學科聯合多學科會診,終於將鄧先生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生死1小時,經搶救恢復自主心律

“醫生……醫生……有人暈倒了……”2018年11月9日凌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院區急診病區傳來呼救聲,龍會寶醫生立即帶領醫務人員趕到現場,只見一中年男子意識喪失,口吐白沫,心跳呼吸停止……

原來,剛剛這一幕的主角是家住海珠區東曉南附近的鄧先生。近日,鄧先生的右側胸部皮膚髮癢,同時還有少許胸悶,當日凌晨便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其間突發意識喪失昏了過去。

幸虧發生在急診科,在緊張有序的醫療急救中,氣管插管、面罩吸氧、心肺復甦等措施輪番上場,迅速將男子轉移至急診科搶救。

醫務人員依次對患者進行持續心肺復甦,電除顫達12次,終於在長達62分鐘的“戰鬥”中取得勝利,患者終於恢復自主心律,為挽救患者的生命贏得了第一時間。

患者雖然恢復自主心律,但危險還未過去。由於心跳停止及缺血缺氧時間過長,會造成器官功能損傷嚴重,鄧先生出現了昏迷、抽搐、腎衰竭、肝衰竭等復甦後綜合徵。為更好地搶救患者,醫務部門當機立斷,立即組織患者轉運至院本部重症醫學科繼續搶救。

及時診療,把握黃金“戰鬥”時間

彼時,進入重症醫學科的鄧先生心跳極低,隨時有再次停止的危險,需要大劑量升壓藥維持,持續抽搐,腦功能極不穩定……

同時,鄧先生的腎功能衰竭、無尿,血肌酐水平急劇升高,高達791umol/L;肝功能嚴重受損,轉氨酶升高達10多倍,生命危在旦夕。

在經過充分討論後,專家們一致決定啟用腦復甦策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何志捷教授指出,一般來講,心跳停止時間大於5分鐘,就會導致大腦嚴重的不可逆損傷,出現昏迷不醒甚至死亡,所以立即予以腦保護策略,如積極維持有效血壓保證腦灌注、低溫治療減少神經系統損傷、有效鎮靜控制抽搐及保護神經系統、應用最有效的營養神經藥物等,而這些措施的儘早實施都是患者將來康復與否的“關鍵”。

同時,重症醫學科憑藉多年搶救急危重症病人的豐富經驗,為鄧先生開通多條中心靜脈輸液通道,大劑量輸注藥物、補液等生命支持,努力維持鄧先生血壓、心律等生命體徵;配以呼吸機以及持續胸外按壓大於1小時,並採用肺保護性通氣策略,改善肺部感染情況,加強抗感染、護肝、營養支持等治療。

在以上積極的綜合救治措施基礎上,重症醫學科同時邀請神經科、心內科、腎內科等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對鄧先生實施聯合救治。經過專家們群策群力,共同商討相關的治療細節,這個危重疑難病例的生命體徵終於迴歸正常。

之後,鄧先生轉入心內科,進行冠脈造影檢查發現:右冠近段瀰漫性斑塊狹窄80%-90%,中段完全閉塞,明確為急性心肌梗死。醫護人員立即為其植入支架,再通血管。

目前,鄧先生恢復良好,經康復醫學科鍛鍊後,已康復出院,從“鬼門關”搶回了生命。

專家建言

據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何志捷教授介紹,鄧先生屬於心臟驟停,這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臟突然停止跳動,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嚴重缺氧、缺血,若不及時搶救可引起死亡。

一般認為,心臟停搏5-10秒可出現眩暈或暈厥,超過20秒可出現昏迷;若心搏停止超過5分鐘常可造成大腦嚴重損傷或死亡,即使復跳也往往會遺留不同程度的後遺症。

此次鄧先生心臟驟停長達1個小時,能在實施心肺復甦後,全身幾乎沒有遺留任何後遺症,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參加搶救的醫生們的欣慰。強強聯手、環環相扣地完成搶救任務,是對患者最好的答覆。

因此,何志捷教授提醒,心臟驟停是臨床上最危重的急症,一旦發生必須爭分奪秒積極搶救。患者如有胸悶、胸痛等不適,尤其中老年患者,請及時就醫,避免最困難的情況發生。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