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達斯奈基

hey!

過完法定假日

我我我又回來啦(*❦ω❦)

這三天除了去電影院

我還在家中看了一部

追了四年的英劇衍生的電影

已經迫不及待要跟你講講了!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黑鏡》

《黑鏡》是一部英國迷你劇,由英國電視臺4臺和美國NETFLIX公司共同出品。

這個劇更新到現在已經,不包括《潘達斯奈基》這部黑鏡電影版,短劇版已有4季。

我其實不太愛看電視劇,但當初這部劇,每次更新,都有一種濃濃的捨不得,真是看完一集就少一集!

這部英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用科幻的方式,去諷刺人們當下的生活,每一集都是單獨成立的一個小故事。

比如在第三季的《急轉直下》這集,講述了被社交評分系統主導了人們的生活。

獲得高評分,例如 4.8 分的人受人尊重;而低評分,例如 3.2 分的人則被眾人排擠。

女主角為了搬到心儀的公寓,需要短時間獲得更多“點贊”,不停的要包裝自己的生活,包裝自己....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這樣的劇情,是否讓你感到熟悉?

聚餐前,人沒吃,手機先“吃”.....

朋友一起聚會,拍個合照,然後就開始各自捧著手機玩各自的.....

發了微博或者朋友圈,每隔一會刷新一遍,看看有沒有人點贊.....

從一開始,社交網絡是人精神上的烏托邦,可以展現自己真實自由的一面,

到最後,社交網絡反而讓人人畫地為牢,漸漸的變成,去展現人們喜歡的樣子。

雖然《黑鏡》的故事大都發生在不遠不近的未來,但每個小故事所講述的正是當下人們生活裡面臨的真實困境。

在豆瓣的評分也可以算的上神劇了。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就在上週,2018年的結尾,《黑鏡》終於更新了,這次不與以往的短劇。

而是除了一部電影,一部觀眾可以選擇劇情的電影!

《黑鏡:潘達斯奈基》

《潘達斯奈基》所講述的故事並不複雜。

影片故事設定在1984年的英國,主人公斯蒂芬是一名醉心於遊戲設計的青年軟件工程師。

童年的意外使他與父親心結難消,革新性遊戲潘達斯奈基的開發讓他陷入瘋魔。

此時對於斯蒂芬來說,生活陷入兩方的拉扯。

一面是,怎麼才能做出最好的選擇,順利把自己腦海中的遊戲做到最好;

一面是,童年母親去世的所帶來的陰影,他既怨恨父親,也怨恨自己。

主人公斯蒂芬的生活,簡直是內外交困,父親是他身邊唯一親近的人,但遇到問題,也只會送斯蒂芬去看心理醫生。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但故事如果只是做到這個地步,似乎也沒有多大亮點,此類的電影實在是不少了。

但《黑鏡》畢竟是《黑鏡》。

從電影進行到兩分半鐘時,故事變得詭異,斯蒂芬在聽從老闆的話,選擇在公司和一群同事一起製作,但等到遊戲上線時,口碑非常差。

斯蒂芬失敗了。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但電影突然將劇情倒回,老闆建議斯蒂芬在公司辦公時,劇情進行時中的斯蒂芬突然覺得一切似曾相識。

他一瞬間做出了另一個選擇,拒絕老闆的提議,在家獨自工作。

失敗了還可以再來一遍?

你是否想起了一部早前的一部電影——《羅拉快跑》,奔跑的女主要救男友,每失敗一次,就重新再來一遍。

不斷的重來,再來,最終羅拉得到了每一個能救出男友的正確選項,最終救出了男友。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但《潘達斯奈基》的重點並不是讓你集合正確選項,而是NETFLIX這次把觀眾的選擇融入了故事劇情之中。

這部電影真正的亮點是交互式體驗。

這個故事完整版有5個多小時,集合了斯蒂芬每次在做出不同選擇後,出現的可能變化。

而決定斯蒂芬做出何種選擇的人,則是觀眾。

若是在NETFLIX上觀看,你會在觀看時給你提供不同的選擇,觀眾的選擇決定了故事的走向。

這種感覺就像是遊戲,不同的人在故事中建立不同的價值觀。

但故事還不止於此,觀眾的參與也被加入到了故事的敘述中,斯蒂芬意識到了自己的選擇是無法自主的。

他知道,有人在操控他。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不得不說,當看到劇中人意識到自己是被操控的時候,會讓我有一種宿命感。

坐在屏幕這邊的我,何嘗不是被NETFLIX操控著?

今天文章的題目“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正是我看過此片的感受。

你以為一切選擇都是自己做出來的,你以為關於你的人生故事都是自己一筆一筆寫好的。

被上帝操控的“上帝”——潘达斯奈基

斯蒂芬以為自己能決定遊戲能不能做到優秀,但他背後站著我.....

我以為我能選出最好版本的斯蒂芬,但我背後站著NETFLIX.....

那NETFLIX的劇情呢?

END

電影 | 晚安

潘達斯奈基

得資源

每天都有不同期待~

回覆當天日期如“0102”獲取日籤

新年快樂

(๑‾ ꇴ ‾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