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依然去游泳的人絡繹不絕?

咱們是英雄民族,面對敵人的炮火都不懼怕何況是水池呢?每年淹死那麼多人依然擋不住我們的熱情,為什麼,很多人自認為自己水性好,不就是一個水池嗎?我就不信能淹死人,所以抱著僥倖心理,躍躍欲試的來了,我們常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這就是大意失荊州吧!

我們經常能看到很多警示牌,告誡大家注意安全,依然事故頻發,大家都是死弱寡聞,不屑一顧,總感覺無所謂,別人怕那是他們的事情,我和他們能一樣嗎?我是誰,就是這種衝動釀成的事故。

我們村北有紅衛河,南有百花河,每年至少淹死兩個學生,事故頻發,年年如此,去年兩個13歲孩子不幸溺水死亡,大家也是提心吊膽,每年暑假家長對孩子寸步不離,但還是會發生類似事故,孩子你不能弄個繩子栓在腰帶上吧!稍微不注意跑出去就下河了。

我們都知道廣西南寧和四川綿陽是傳銷重災區,大家還是前呼後擁的往這兩個地方擠,大家都有個什麼心態呢?別人去被坑了,那是他沒有本事,笨蛋,坑我的人還沒有出生,結果自己也不能自拔,我們這裡有個年輕人在家一直做生意,家庭條件不錯,人也很聰明,誰也不信他能被坑,結果他坑的最多52萬,就是這樣一個聰明人,就是這樣這樣一個見過世面的人居然被坑了,理解不了,後來他自己也信服了。

濟南一個水池每年都淹死人為什麼還有人不怕死呢?這些都是能人,聰明人,智商高的人,他們自認為比別人強,自認為自己技高一籌,所以最後出事了,還是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畢竟人命關天。

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依然去游泳的人絡繹不絕?


濟南硯池究竟吞噬了多少人的生命?目前誰也說不出一個確切的數字來。只是每年夏天都會有媒體報道硯池淹死人的事故。那麼,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游泳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1、濟南硯池的來歷

硯池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名字是上世紀90年代命名的,當地百姓曾長期把它稱為“礦坑”。據傳,上世紀50年代全民大鍊鋼鐵時,在這裡挖土開礦,觸動了泉脈,七八臺抽水機也排不掉積水……最終人們只好隨它去吧,留下了一池清水。

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依然去游泳的人絡繹不絕?


硯池最深處近百米,最長處2000餘米,最寬處1000多米。其水質清澈,但與其他名泉不同的是,水溫不恆定,冬天會結冰。因為礦坑位於燕翅山下(硯池山),因此上世紀80年代初濟南首次泉水普查時,將其命名為硯泉,民間更習慣於叫“硯池”。

2、水質與水溫,造就天然游泳池

曾有媒體報道,有人在硯池的南邊山根處,發現了桃花水母。水母對水質的要求堪稱苛刻,這意味著硯池的水質極佳。有人曾潛到水下,一眼可望到底部的青石、草莖、細沙。在這樣的水裡游泳,可以想象是一件多麼愜意、舒爽的事情。

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依然去游泳的人絡繹不絕?


硯池的水溫不恆定,隨著環境溫度變化而變化。因此,夏天七八月濟南火爐天的時候,很多市民都把來這裡游泳當成一種納涼的方式,游上幾圈,暑熱全消,清涼爽體。又因為冬季時水溫更低,大受冬遊愛好者的歡迎,有人甚至在冬天裡砸開冰面游泳。

3、這個天然游泳池最重要一點是:免費

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來硯池游泳的人並不多。一是因為位於鄉野深處,遊人罕至。二是山上曾是軍事禁地。從上世紀80年代之後,硯池的名氣越來越大,主要是附近村鎮基礎設施完善,道路通到了山下池邊,同時山北麓的軍事禁令解除。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這個天然游泳是免費的。過去,濟南人在夏天的納涼手段較少,娛樂生活單一,市區內為數不多的游泳池又是收費的。因此,可以免費游泳的硯池就一傳十、十傳百的有了名氣,來游泳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在前幾年,有媒體報道硯池裡出現了天體游泳愛好者……

濟南硯池每年淹死好多人,為什麼依然去游泳的人絡繹不絕?


其實,目前在硯池游泳的多數是當地居民,以及一些游泳隊的中老年人等。淹死的人要麼是不諳世事中小學生,要麼是來此納涼、禁不住誘惑入水的“旱鴨子”。

這是因為硯池的水質清澈,給人的感覺似乎並不深,加上池岸周圍水勢較緩、深度有限,從而使一些人麻痺大意,從而釀出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