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退押金排长队,“挤兑”的后果谁也无法承担

ofo退押金排长队,“挤兑”的后果谁也无法承担

12月17日,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中心大厦,数百名ofo用户排起了大队退押金,人流从楼上排到楼下,有学生、上班族、也老人。

为了应付人流,大厦不得不将3台电梯作为给用户的专梯,每三分钟放行15人。现场有几十名警察维持秩序,但场面仍旧十分混乱,急躁的情绪让排队的人屡次发生推撞。

不过这么长的队伍可能要失望了!即便排队,押金也并不是马上就退。据现场人说,此次只是登记,并非直接返还,而且登记资格也仅限于退押金但15个工作日没到账的用户,已经提交了申请但还未到时限的或者还未提交申请的,不予登记。而登记了的用户想要拿到押金,还需要三个工作日。

今年以来,ofo深陷在资金链断裂、供应商逼宫、破产卖身等各种源源不断的真假负面新闻中。

不过目前来看,争议最大的还是押金难退问题。ofo官方微博评论区已经沦陷,声讨留言越来越多。而与P2P合作让押金变成理财产品,更是引来一片质疑,上线当天就紧急下线。

有言论认为,ofo出现退款人群,就意味着ofo一定会失败,这种过于武断了。实际上,对ofo经营模式的质疑从未间断,不少人怀疑ofo的经营究竟能持续多久。ofo及其市场竞争对手所做的事情,确实看准了“最后一公里”的市场需求。

但是,这“最后一公里”恰恰不是普通的“一公里”,而是管理成本巨大的“一公里”。整个社会的平均道德水准决定了ofo用户的使用行为,而正是这种使用行为,让ofo及其市场竞争对手的边际管理成本变得不可预期乃至无穷大。

ofo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道德水准以及抵抗诱惑的能力,简单计算一下:押金199元,2亿的用户,这笔400亿的押金数额就是一笔天文数字,无论是谁,都有想动它的念头。而“挤兑”无论是那个行业都无法承受,包括金融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