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中国的行政村超过69万个,自然村更是上百万,吉林珲春“防川村”就是这其中默默无闻的一个,99%的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村。这个“东方第一村”目前只有31户人家,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汉族人只占四分之一。它位于中国、朝鲜、俄罗斯三国交界地带,日本海就在村子面前,却永远都过不去;靠着一条江堤与祖国保持联系,结果一场大水过后,江堤被冲断,只能借道苏联回国,结果人家还不让过,真是中国“最尴尬”的一个村庄。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防川村是吉林省的最低点,左边是俄罗斯的城市包德哥尔那亚,右边是朝鲜豆满江市,不远处的日本海雾气蒙蒙,真是“眼看三疆山川风貌,耳听三国鸡鸣狗吠”。然而,沙俄在《北京条约》中,把黑龙江口至图们江口的40万沿海领土全部攫取,导致吉林省明明就在海边,却成了一个内陆省,偌大的东北连个出海口都没有,你说憋不憋屈。所以,尽管日本海就在面前,防川村也只能“望海兴叹”,真是“尴尬”。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1938年8月,日苏在防川村张鼓峰爆发激烈战争,最终以日本战败主动停战告终。但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却不断的搞小动作,逼着世代居住此地的140多户中国百姓背井离乡,将防川村一带划为禁区,封锁图们江航道,禁止中国渔民出海打渔,而苏联也趁机把势力扩张到图们江岸。从此,一条不足十米的洋馆坪路堤,就成了防川村与祖国的唯一联系,这条江堤也成了祖国最狭窄的领土。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二战结束之后,防川村重新回到祖国,但村子里早就没有了人家。防川村虽然很小,但是意义重大,只要它还属于我国,我们就能保住图们江入海口的一席之地。于是,我国不仅派了驻军,也迁移过去18户村民,宣誓对防川村的主权。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1957年图们江大水泛滥,洋馆坪路堤被冲断,防川村彻底与祖国分离,成为一块“飞地”。村里的居民和军人每次外出,都必须借道苏联才行。起初中苏关系还不错,大家都是“自家兄弟”,打打招呼就过去了。但是中苏交恶之后,关系就变得尴尬了,不仅要看苏联人的脸色,很多时候苏联人还不让过。日本海就在面前却到不了,已经够尴尬了,现在祖国就在眼前也回不去,更是尴尬无比。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这一情况整整持续了26年,直到1983年中苏关系出现转机,防川村的出行难的问题才被解决。苏联解体后又修建了一条8米宽的国防公路,防川村再也不用担心与祖国断了联系了。


中国“最尴尬”的村子:当了26年的“飞地”,外国还不准借道!


如今的防川村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态旅游地,不仅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色,还可以一眼望三国,“东方第一哨”也竖立在这里,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这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