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

洞庭一葦1188


在“護國戰爭”後,蔡鍔已經是四川督軍兼省長,是西南響噹噹的實權派人物。可是,正當他準備要大展宏圖時,卻因為喉癌惡化,不得不東渡日本治病。可是終因喉癌醫治無效,在日本福岡去世。

那麼如果蔡鍔未死,能否影響當時民國的格局走向呢?

蔡鍔,世稱為蔡松坡,近代有名的將領。在他那短短的34年生命中,有2件大事最為後人稱道。第一,他在辛亥革命時率領雲南軍隊起義,加速了清朝的滅亡。第二,是他在袁世凱稱帝之後,發起“護國戰爭”的旗幟,逼得袁世凱退位。


可以說在護國戰爭後,蔡鍔已經有了很大的號召力,尤其是在雲南、四川兩省。如果他不死,或許能夠阻止後來的四川內戰以及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國民大革命,促進中國統一。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蔡鍔是一位有眼界、有理想的實幹家。他既能看到舊軍閥混戰的侷限性,也有改變祖國的抱負,只是缺少先進的革命綱領。

與他相比,張作霖、吳佩孚等人雖然也有雄心壯志,但其思想覺悟還停留在過去的那套諸侯爭霸上。而閻錫山雖然坐鎮山西,但並沒有改變舊中國的想法,頂多是想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於其他的軍閥,更不必說。因此,在民國時期的實力派人物中,蔡鍔算得上是少有的比較有理想的實幹家。


即使蔡鍔不能夠結束當時軍閥割據局面,但如果他能活著,西南的川、滇、黔等地的形勢起碼會比後來好得多,而不會像上世紀的20、30年代那樣出現川滇軍閥爭霸,四川內戰等等惡劣的局面。而且,如果蔡鍔在國民大革命時期仍然能夠統率西南軍政,有可能也會擁護共產黨,而蔣介石更不敢悍然發動“4·12”反革命政變。


歷史的荒野


如果我們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蔡鍔將軍如果沒有英年早逝,那麼蔡鍔將軍會成為一個受到排擠和打壓的地方軍閥,未必會過得十分如意。



蔡鍔將軍最有名的事情,莫過於在小鳳仙的幫助下,從袁世凱的監視中逃回了雲南,組織了護國軍,發動了護國戰爭。蔡鍔將軍首倡義舉,南方各省紛紛響應,逼迫袁世凱取消了帝制。

而護國戰爭,也成為了蔡鍔將軍的絕唱。護國戰爭時期,蔡鍔將軍本身就是帶病出戰;護國戰爭之後,蔡鍔將軍病情惡化,不得不遠赴日本求醫治病,最終還是病逝於他鄉。

因為護國戰爭,蔡鍔將軍的歷史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被譽為偉大的愛國者,受萬世敬仰。後人提到蔡鍔將軍,都會紛紛豎起大拇指!

如果說,在護國戰爭之後,蔡鍔將軍病情好轉,那麼蔡鍔將軍的結局又會如何?

如果蔡鍔將軍不死,那麼作為滇軍的創建者和護國運動的發起者,蔡鍔將軍毫無疑問是滇軍的精神領袖。但是問題就來了,唐繼堯同樣是滇軍的創建者之一,同樣是護國運動的發起者之一,蔡鍔將軍與唐繼堯的關係會走向何處?

在護國戰爭和之前的一段日子,蔡鍔將軍與唐繼堯之間的關係確實是算得上比較融洽。但是一山豈能容二虎,蔡鍔和唐繼堯都是有著雄心壯志之人,二人之間會不會產生內鬥?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在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時期,唐繼堯的表現的確是值得商榷的。唐繼堯假意擁護孫中山的護法運動,但是背地裡唐繼堯卻與北洋政府在談判,企圖取代孫中山成為南方的霸主。光從唐繼堯的在護法運動兩面派的這一舉動,我們可以推測唐繼堯是個非常有野心之人,不會屈居於蔡鍔之下,肯定會找機會取代蔡鍔。

蔡鍔將軍能不能順利的應付唐繼堯的挑戰,這一點我們很難去猜測。

假設,蔡鍔將軍成功的應對了唐繼堯的問題,那麼第二個問題又來了。

以蔡鍔將軍的性格,必然會選擇和孫中山一起發動護法戰爭。孫中山去世之後,國民黨內部會陷入權力的爭奪,蔡鍔將軍雖然威望極高,但是終歸不是國民黨員,無緣國民黨的最高權力。

蔣介石掌權後,必然會對地方軍閥進行打壓。而蔡鍔將軍德高望高,影響力極強,必然為蔣介石所忌憚。蔣介石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對蔡鍔將軍怎麼樣,但是暗地裡肯定會想方設法的對付蔡鍔。


小鎮月明




蔡鍔是堅定的革命黨,在辛亥革命和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鬥爭中,都起過很大的作用,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但如果過分的吹捧蔡鍔將軍,那只是個別人的神化運動,與當時的歷史大環境是不相符的。

關於蔡鍔將軍最神奇的一個故事說,蔡鍔將軍和蔣百里、張孝準三個人同時就讀於東京陸軍士官學校,他們三個人學習成績優異,被稱為中國士官三傑。在畢業考試中,他們力壓日本軍官,取得了前三名,讓日本人非常沒有面子。

和蔡鍔將軍同時期活躍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還有一個叫李烈均,他曾經率先發起了二次革命。在後來的南京政府中,他是一個非常邊緣化的人物。



中國幾千年以來,皇權之下就是宗族社會。縣以下是政府統治的空白區域,由地方鄉紳把持權力。

這股權力犬牙交錯,形成了一股非常大的地方勢力。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後,這股勢力以地方自治的名義把持了一個省的政府。



蔡鍔將軍是湖南人,不管他在雲南、貴州、四川和廣西有多大名氣,他都很難有效統治這幾個區域。

這就是由當時特殊的歷史大環境決定的,是他個人不能左右的。就算是蔣介石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軍隊,都無法扭轉的,何況是一個小小的蔡鍔。



在當時的民國軍閥中,除了中央政權外,其他的軍閥基本上都處在中國的周邊。比如廣西的李宗仁、雲南的唐繼堯、四川的劉湘、山西的閻錫山等。

蔡鍔是湖南人,湖南屬於中部地區。中部地區基本上都是四戰之地。在這樣的環境下,很容易受到四面八方軍發的攻擊,就沒有辦法產生軍閥。事實上,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河南這些地方確實也沒有軍閥。也就是說,他不可能回到老家獨霸一方。

袁世凱之所以能夠成為北洋軍頭,就在於他用的人都是親戚朋友,大家彼此以親情和關係為紐帶,形成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結構。

孫中山用的人基本上都是廣東人,汪精衛、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等都是廣東人。蔣介石用的人基本上都是浙江人,湯恩伯、陳誠、戴季陶、胡宗南等人都是浙江人。



也就是說,在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下,蔡鍔將軍的命運被鎖死了,沒有進一步發揮的空間。

如果蔡鍔將軍沒有早死,他應該會追隨孫中山先生繼續發起革命運動,並且在其中承擔起軍事指揮的任務。

但是伴隨著孫中山先生的去世,像蔡鍔將軍這樣的人,就會被迅速邊緣化。他既不是廣東人,也不是浙江人,就註定不會被蔣介石重用,也不會為其他軍閥所信任。

蔡鍔將軍很有可能像其他國民黨元老那樣,被高高的掛起來,給一個很高名譽的虛職。像國民黨的元老於右任、李濟深那樣,成為國民黨的一個旗幟和符號。


新知傳習閣


蔡鍔作為再造共和之人,在完成護國運動後就去世了,年僅34歲。可以說蔡鍔是英年早逝,如果蔡鍔可以繼續活下去,那麼他以後會有什麼樣子。我們可以從蔡鍔的品性和能力來分析,蔡鍔一生戎馬,主持了雲南反封建運動。蔡鍔在當時的雲南十分有聲望,加上蔡鍔當年打響反袁第一槍,可以看出蔡鍔有很明銳的時局洞察能力,並且富有正義和民主精神,也是個心中有民族的人,那蔡鍔的大致發展軌跡有可能是這樣的。


袁世凱復闢失敗後,各個反對軍閥開始了割據。蔡鍔勢力在雲南,看到北洋軍閥各個都坐大,完全背離了共和。蔡鍔鑑於實力只好回到雲南,然後蔡鍔會選擇出兵控制四川,避免四川成為其他軍閥的地盤。蔡鍔擁有這些地盤後,就有了可以發展的空間,期間無論是那個軍閥當家做主,蔡鍔都不會在意,蔡鍔會花時間把雲南和四川作為再造共和的基地。並且蔡鍔會選擇支持當時的國民黨,支持孫中山。

北伐戰爭的時候,蔡鍔是一定會出兵的,為了實現民主共和,蔡鍔絕不會袖手旁觀。但是隨著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北伐宣告破滅。蔡鍔會提兵回到雲南和四川,也開始割據。目的就是看蔣介石會怎麼做,當蔣介石同各大軍閥不斷進行戰爭的時候,蔡鍔註定是不會幫助任何一方的。軍閥混戰中的蔡鍔,勢必是各大軍閥拉攏的對象,但保持中立才是蔡鍔的想法。隨著東北易幟,蔣介石穩定了時局,蔡鍔為了國家統一,註定也會宣佈歸附國民政府。





抗日戰爭爆發後,有著強烈民族精神的蔡鍔會堅決要求抗日,會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爆發極大的不滿。隨著統一戰線的形成,蔡鍔將提兵出雲南和四川,奔赴各大抗日戰場。依照蔣介石的一貫做法,一定會讓蔡鍔的軍隊參加各種戰役,目的就是削弱蔡鍔的兵力。到最後抗日戰爭結束後,蔡鍔不會選擇支持蔣介石打內戰。其結果可能是宣佈起義,走向新中國的建立。


小司馬遷論史


最大的可能就是“泯然眾人”。

因為護國討袁,而孫中山也討袁,於是現在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蔡鍔和孫中山是一路人。這就錯了。

蔡鍔在當時並不是孫中山國民黨一派的,而是現在很少有人知道的進步黨一派。

民國剛剛建立的時候,中國政壇上有三大派別:北洋派、國民黨和進步黨。

北洋派就是袁世凱。這一派主要是軍事,政客很少。

國民黨就是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前身是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候各地的革命黨人。辛亥年的革命黨不一定就是孫中山的同盟會的,但是在民國建立之後,被宋教仁整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國民黨(不是後來的中國國民黨)、中華革命黨。這一派主張的是革命。在“二次革命”之後,被袁世凱武力鎮壓,在國內處於地下。

最後一派就是進步黨。

進步黨的前身是清末的立憲黨人。他們在清末主張君主立憲,希望清王朝變法圖強。但是載灃的“皇族內閣”打破了他們的幻想。於是,在辛亥革命的時候,立憲黨人也站在了革命黨人一邊。當時立憲黨很多在諮議局身處高位,他們參與甚至是領導了推翻清王朝的起義。比如江蘇巡撫程德全、湖南都督譚延闓,這些人原本都是立憲黨人,但都領導本省“獨立”於清廷,參加了辛亥革命。

民國建立以後,這一派看不上孫中山,和袁世凱鬥爭又沒有膽量。於是這些人慢慢糾集在一起,成立了進步黨,希望通過議會掌握政權。

進步黨的領袖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啟超。

梁啟超因為“戊戌變法”而名聲顯赫,而他又有心參與政治,於是被推為領袖。但是,為了壯聲勢,這一派又把黎元洪拉來做了最高領袖。現代的人都把黎元洪當窩囊廢,以為他什麼都做不了。但是在民國初年,他先是有兵有名(兵是湖北革命軍,名是首義領袖),後來兵被袁世凱解散,只剩下名。當了這個最高領袖之後,連袁世凱對他也是忌憚三分,極力拉攏。

進步黨在民國初年的政壇勢力是很大的,是袁世凱拉攏或者說“統戰”的對象。

進步黨也不只是幫只會懂嘴皮子的政客,他們居然也掌握了一隻軍隊。就是蔡鍔領導下的西南三省軍隊。

只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進步黨的領袖是梁啟超,而蔡鍔是梁啟超的入室弟子。

當袁世凱要稱帝的野心逐漸暴露的時候,革命黨不幹,進步黨也不幹。梁啟超和蔡鍔書信往返,不斷商討反袁計劃。蔡鍔從北京逃出,在雲南組織護國軍等等,背後的指揮者,不是孫中山,而是梁啟超。


作為梁的弟子,蔡鍔其實是康梁、譚嗣同“保皇黨”一脈傳下來的,對孫中山是不感冒的。護國戰爭之後的民國,唱主角的逐漸是孫文一派。蔡鍔即使側身於孫文一黨,估計也不會受到重用,最多像譚延闓那樣,成為有名無實的“元老”。


故紙匯


蔡鍔作為民國時期的“護國軍魂”,在歷史上廣受好評,可惜的是天妒英才,打完護國戰爭之後,未滿34歲的蔡鍔就英年早逝了。

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雖然說歷史不容假設,但是題主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也有興趣答一答,我覺得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國民黨軍政高層

看看蔡鍔所做出的的貢獻,第一點就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了雲南的新軍進行了起義;第二點就是袁世凱復闢稱帝后,他帶領雲南軍隊發動護國戰爭。

這兩點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的行動,說明了蔡鍔是擁護國民黨的革命綱領的,也是贊同他們的政治主張的,所以說他加入國民黨成為軍政高層的可能性非常大。


我黨的軍政高層

蔡鍔年輕的時候,就遠渡日本求學,只是為了尋求救國圖存的方法。從這其中就可以看出來,蔡鍔有著一顆愛國救國的心,他愛國救國的希望比很多人都強烈。

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等到歷史發展到後面,他也會逐漸意識到,真正能夠救中國的,也就是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而已,所以加入我黨成為軍政高層也是很有可能。


自成軍閥被打敗

這一點也是有可能的,首先蔡鍔在雲南是具有極高的地位和威望的,雲南的軍政要員都非常的信服蔡鍔這個人,都願意跟著他幹事業。

而蔡鍔有自己的想法,想要通過強軍來強國,他也是一個不願受他人調遣的人,所以自成軍閥發展成一方勢力也有可能。不過,隨著浩浩蕩蕩的北伐運動,蔡鍔被打敗的幾率非常大,最後和小鳳仙一起歸隱田園也不無可能。


晚節不保可能賣國

當然,這種可能我是不願意看到的,我也相信蔡鍔不會選擇這一條路。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萬事也不是絕對的。當年“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志士汪精衛最後不也成了萬口唾罵的漢奸麼?


蔡鍔年輕時就是留學日本的,對日本的科技文化也是非常的推崇,在中日戰爭極其困難的時期,蔡鍔投靠日本人賣國求榮的可能也不是完全沒有,畢竟汪精衛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我的結語

蔡鍔作為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用他短暫的一生書寫了偉大的傳奇,他確實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蔡鍔如果不早死的話,應該會給後來的中國政局造成巨大的影響,但是他最後會怎麼發展,這個還真無法預料,所以我在此把我能夠想到的可能性都列舉了出來,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老魏聊歷史



我覺得蔡鍔是近代史少數幾個“死得其時”的歷史人物,他沒有得罪之後華夏政治舞臺上唱主角的各大勢力,在迫使袁世凱廢除帝制後死去,真的太恰當了;如果蔡鍔不英年早逝,那麼他可能就會有後來兩個主角打交道了,但是從蔡鍔之前表現出來的保守主義傾向以及對暴力革命的厭惡,他很有可能同時得罪後面兩位主角,那麼他的評價可能還不如陳炯明。


我看有人說蔡鍔是軍事天才,此言大謬,蔡鍔確實是近代極少數從日本士官學校正經畢業成績還不錯的中國人,但是在他整個軍事生涯中,他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軍事才華。


首先,蔡鍔並不是從小立志從軍的,他最開始是拿著袁世凱的留學經費去日本讀商業的,只是因為回國參加唐才常自立軍起義失敗,不得已改名換姓讀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其次,蔡鍔這個人性格比較“不寬和”,尤其是對待軍人下屬,有點明朝士大夫對待武官的架勢,可以說他得民心,但不得軍心。


因為他對待軍人下屬酷烈,曾經兩次被驅逐。


第一次是在廣西,當時蔡鍔的恩主,李鴻章的兒子李經羲擔任廣西巡撫,讓蔡鍔當廣西幹部學堂擔任總辦,蔡鍔對於軍校學生“諸生好辯者,

常惡語怒斥之,甚或摑之以掌,其嚴烈如此”,直接導致1910年學校爆發了“驅蔡風潮”。


雖然當時蔡鍔已經受恩主李經羲奏調去雲南任職,他從總辦任上離職也不是因為學校的“驅蔡風波”,但是至少可以說明他在廣西五年,並不得廣西預備軍官們的愛戴。


第二次是在雲南,當然,說蔡鍔被驅逐是有點誇張,但是但是雲南軍界上下更認可唐繼堯也是不爭的事實;這裡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一條是因為蔡鍔“律部下嚴,觸刑章,必治以應得之咎。”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從蔡遊者恆貧乏無以為生,稍失檢,且陷法網焉。人謂蔡之冷峭,有威可畏而無德可懷……”


一個不得軍心的人,說他是軍事天才恐怕有點勉強。



最為重要的是即使是護國運動中蔡鍔也沒有體現出什麼具體的指揮才華,護國軍之戰與其說是軍事戰,不如說是政治戰;滇軍是一直等到馮國璋幕府發出贊同起兵的“華密”電文,才正式宣佈獨立的,而且蔡鍔所面對的陳宦和劉存厚都是蔡鍔的朋友,護國軍和北洋軍並沒有真正進行什麼作戰;事實上在蘇聯人培訓以前,華夏大地上各方交戰都是很“文明”的,第一次直皖大戰,幾十萬軍隊鏖戰一個月,傷亡不過2000人已經被外國軍事觀察員評價為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血戰了,更何況護國軍這種戰鬥。


還有,蔡鍔這個人“黑點”其實不少,只是因為蔡鍔“死得其時”,後來的史學家們把“黑點”推給蔡鍔的副手唐繼堯身上,但是如果蔡鍔沒有英年早逝,並且得罪了後面兩位主角其中任意一位,那麼“黑點”可能就會回到蔡鍔本人身上了。


說了那麼多,蔡鍔最大的“黑點”是什麼呢?他本人是民國時期鴉片橫行的始作俑者。


現在大家看蔡鍔的傳記或者正面歌頌蔡鍔的文章,都會談到辛亥革命後蔡鍔恢復雲南經濟做的特別好,把雲南從晚清每年需要清廷貼補一百多萬到辛亥後每年歲入2、300萬。只要大家稍微看一下晚清雲南省收入和清政府禁菸計劃就可以看出來,雲南財政特別困難的時候恰好是晚清禁菸的時候,而蔡鍔治下雲南歲入和雲南在前清沒有禁菸時相差不多,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蔡鍔治下雲南收入究竟是怎麼增加的。


反正現在歷史資料把這一切都推給了唐繼堯,“為解決軍費不足的困境,雲南都督唐繼堯在雲南採取了開放煙禁的權宜之策,‘設煙厘金,每百兩收滇幣五元,使鴉片運銷和吸食合法化’。此為民國西南鴉片開禁之始。至此之後,西南煙毒重新氾濫,直接影響到整個西南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


唐繼堯


甚至在護國軍運動時,滇軍也藉著護國軍進攻四川的時機,向四川大量輸送“煙土”,滇軍“屢運大批雲土入川”,以濟軍餉,“滇省煙販恃滇軍包庇,結隊而來,所過煙館林立”,導致“滇省大宗鴉片充斥各地”。


這些可都發生在蔡鍔眼皮子底下的。如果他在活的長一點,和後來兩位主角打交道,那麼十有八九,他會得一個“近代鴉片氾濫之元兇”的名頭。


回到問題本身,“蔡鍔不英年早逝,他以後會是什麼發展”,我覺得他很難有什麼發展,


因為如果他是一個政治家,那麼他在當時遠離了政治三大中心:北京、上海、廣州;如果他是一個軍人,那麼他又有一個致命缺陷,他既不是雲南人也不是四川人,他是湖南人,他沒有自己的基本盤。


有人說蔡鍔不死,唐繼堯不會坐大,這真的太高看蔡鍔了,蔡鍔自己在給友人的信中都說了,滇軍驕橫跋扈,他指揮不動“滇軍兵驕將悍,紀律氣質遠非數年前之比,已不復可用。……他們目下幾乎要不聽我的命令了。我本意要保薦殷叔桓(殷承瓛)來接替我,而羅榕軒(羅佩金)手握兵符,只好給他。”


所以,蔡鍔如果不英年早逝,要麼成為另一個“陳炯明”,要麼成為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成功人士。但是不管是那一個,我們都看不到現在歷史所呈現的蔡鍔了。


蘭臺


1915年12月,袁世凱對外宣佈:恢復帝制,改元洪憲。剎那之間,中國大地,彷彿石入水中,引起層層巨浪。

西南滇地,唐繼堯和蔡鍔宣佈:雲南獨立,護國運動開始。聞聽此消息,全國“反帝反袁”的行動開始緊密跟隨,如同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此起彼伏。

在“護國運動”的一線,蔡鍔如同一把利劍,刺向了袁世凱的“那方天空”。

袁世凱失敗了,而護國英雄蔡鍔,也因病在1916年的11月8日去世了,離世時只有34歲。

如果蔡鍔將軍當時不死,那麼前景如何呢?

首先會成為一個軍閥,並且影響深遠

袁世凱死後,群雄並起,軍閥割據,而此時的蔡鍔是四川省督軍兼省長,如果不是那場大病,蔡鍔也會成為一個軍閥,控制沃野千里的蜀地。

四川離北京、南京等地較遠,不像中原大地,也不同富庶的江南,不容易成為軍閥爭奪的主要區域。

在後面的軍閥混戰中,蜀地很可能因為戰事較少而導致迅猛發展,而蔡鍔有可能成為一個像“閻錫山”般長期影響一方的勢力。

蔡鍔很大概率上,會有和其他軍閥一樣的命運

軍閥勢力註定不會成為中國大地的主流,因為他們沒有先進可行的“指導思想”。

蔡鍔是個軍事能力非常突出的人才,但政治方面,卻並不突出。

34年的人生旅途中,蔡鍔始終沒有選擇好自己要堅持的方向。期間,同盟會也好,進步黨也罷,各種新思潮的影響始終沒有喚起蔡鍔內心當中“那隻猛虎”。

而這一切的來源,在於蔡鍔的人際交往圈。蔡鍔的交際圈主要是他老師等人,他的老師是誰?他的老師叫“梁啟超”。

梁啟超並沒有先進的思想,也沒有如同孫中山般“持之以恆,追求革命”的精神,他是個文化大家。梁啟超等人,實際上是在自己的舒適區,坐看中國風雲變幻。

在這樣的圈子裡,蔡鍔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迷失自己的可能很大。

軍閥的命運,最終只有兩個,一是被新興的革命浪潮淹沒,被打敗,如吳佩孚等人;二是被國民黨軍隊所接收,如同李宗仁、閻錫山等。

蔡鍔的70%的命運,可能就會如此。

蔡鍔的另一絲可能

(年輕朱德)

朱德說:“我的人生有兩個重要的人,一個叫蔡鍔,一個叫毛澤東。蔡鍔影響了我前半生,毛澤東影響了我後半生。”

可以說,作為下屬的朱德,對蔡鍔評價非常之高。這說明,蔡鍔的軍事能力,人品特質,深深地打動了朱德。

但可惜的是,蔡鍔輝煌時期,共產主義的萌芽還沒有誕生。蔡鍔死後五年,共產黨才召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那麼如果蔡鍔不死,共產主義主義的思潮會不會影響到蔡鍔呢?

可能性很大,因為蔡鍔是個正直有抱負的人,同時他也是個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人。通過反袁反帝,可以看出,蔡鍔身上有種精神:為了國家和民族,願意奉獻,願意揭竿而起。

這樣的人,面對很好的思想體系,面對一群嚴於律己、有偉大追求的人,是很有可能“被點燃”的。

那為什麼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黨等團體,沒有將蔡鍔吸引進去呢?可能性最大的是,當時的國民黨和其中的人,離蔡鍔的預期較遠。

即使如此,蔡鍔並沒有將大門關死,而是和前期的同盟會人員,後期的國民黨人員,悄悄來往。

按蔡鍔的性格和秉性,如果接觸到共產主義思想,很有可能會被吸引進來,這種概率在30%左右。

如果蔡鍔進入了共產黨的組織當中,對共產黨的發展可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力,如果能堅持到解放,元帥序列一定是能進入的。

可惜,一代人傑蔡鍔,英年早逝,空留後人萬千猜想。

【藍風破曉】,一個喜歡文化和歷史領域的平凡人,一個相信緣分、珍惜緣分的人。


藍風破曉


蔡鍔是當時護國軍領袖,手中握有兵權,加上他本身軍事才能卓越,是一個能指揮千軍萬馬打大仗的將才。護國戰爭也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從他的師承,作為來看,他的政治才能似乎遠遠不及他的軍事才能。性格方面,我們可以說蔡鍔絕對是個頂天立地的英雄,但是,他缺少心狠手辣,狡猾奸詐的梟雄氣質,因此,註定他無法成為可與國共爭天下的一直獨立力量。

最大的可能,我認為蔡鍔會在護國戰爭後因為損失慘重,會放棄四川退守雲南繼續發展實力,至抗日戰爭開始後率領人馬北上,像閻錫山,李宗仁,劉湘一樣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抗日。

抗戰勝利後,依照他的個性,應該會看不慣國民政府的作為,加入我黨。成為一代名將,開國元勳。

這裡必須要提到一個人,就是後來我軍總司令朱德,如果蔡鍔在世,他有可能是一直跟隨蔡鍔,並對蔡鍔的思想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朱老總提前離開蔡鍔,加入共產黨,自然會力保蔡鍔,因此,蔡鍔加入我黨成為開國元勳的可能性個人認為是最大的。至於解放後,就無法評價了。

本人對那段歷史瞭解有限,如有不合時宜,歡迎指正


話說傳說


蔡鍔將軍後來怎麼發展,因為他的病逝讓我們沒法看到。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去假設,在當時同為梁啟超學生的戴戡擔任四川督軍,其結局被川人劉存厚所部殲滅陣亡。或許可為參照。

(蔡鍔將軍)

1、進步黨的視野

在民國初年,進步黨相對於袁世凱有北洋,黎元洪有湖北,國民黨有南方而言,幾乎不可同日而語,充其量算一個政客政黨。沒有實力,談什麼主義?

(梁啟超)

作為進步黨核心人物的梁啟超和後世說的大學者並不一樣,很長時間裡做學問對梁是邊緣的。在袁世凱削藩的過程中,梁看到了希望,開始了西南佈局。

(進步黨)

2、護國運動中的進步黨

在護國戰爭中,南軍成立了軍務院,其中撫軍有:劉顯世、陸榮廷、龍濟光、梁啟超、蔡鍔、李烈鈞、陳炳焜。師生同在。當時戴戡排名僅在幾人之後。

(護國戰爭)
在護國戰爭結束後,黎元洪善後蔡鍔為四川督軍,戴戡川東巡閱使;在蔡鍔去日本看病後,羅佩金為四川督軍,戴戡為四川省長,會辦軍務。

3、戴戡之路

在羅佩金在程度與劉仁厚翻臉後,雙方血戰,戴戡作壁上觀。梁啟超在北京運作,同時罷免羅、劉。戴戡成為代理督軍,初步實現了梁啟超的目標。

(戴戡)

戴戡擔任督軍後,蔣百里做他的參謀長。這時候“北洋以外,國民黨經略華南一帶,惟進步黨略無兵馬,有則戴戡而已,“故梁啟超、湯化龍為雀躍不已

4、川人治川

在民國川人排外特別嚴重,並因此多次與滇軍、黔軍作戰。戴戡所部為黔軍,自然受川人排擠。

當時張瀾想和平解決,劉仁厚暴力解決。通過軍事上對戴戡的攻擊佔領成都,戴戡陣亡。梁啟超的政治目標破碎,多次求於黎元洪。

(之後的四川形勢圖)

可以說,川人與外省人矛盾的結構性問題,蔡鍔將軍也很難化解。作為四川督軍的他,要麼繼續回北京,要麼可能就是戴戡的命運,或者做一個失意的流浪政客。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