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前各国没有大力发展航母?为什么不让航母完全取代战列舰?

战斗机解说家


航母的作战核心在于舰载机而不在于航母本身,航母本身就是一个海上移动机场而已,本身没有火力输出,而且防护也很一般,如果单独遇到敌方的作战军舰,特别是遇到重型巡洋舰级别以上的战舰那航空母舰基本上算是玩完了。就比如二战时期的英国光荣号航母,在进入战舰的火炮射程内基本就玩完了。



而二战通常是从1939年欧战爆发后开始算的,这一时期航母搭载的舰载机性能普遍都不好,舰载机的不但航程短、载弹量小,而且搭载数量也不多火力输出根本达不到作战要求,那么这么一个鸡肋的东西凭什么实力去替换战列舰呢?这一时期2到3艘航母的火力输出才等同于一周战列舰的火力输出,所以大西洋海战前期还是以战列舰对炮为主,航母一般只提供侦查、袭击的主要任务。就比如以“断腿”著称的剑鱼式鱼雷机,最大航速也就222km/h。而同时期日本的九六式舰攻机最高速度也就277km/h。



日本赤城号航母和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早期的飞机都是双翼机,航速撑死也就300多km/h

所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航母的优势依旧没有战列舰的作用大。而直到1940年后,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舰载机的性能提高非常快,飞机航程越来越大载弹量越来越大,才开始慢慢露出锋芒。太平洋战争中最出名的日本零式舰载战斗机到1941年12月7日进攻珍珠港前舰载机的数量总共也就300多架。从1942年开始世界航空技术才突飞猛进,F-6F也是1943年才推出的。所以航母的舰载机是后起之秀,在二战爆发前他没有任何优势去对抗战列舰,这也是二战前各国不重视发展航母的原因之一。 早期的飞机机体结构根本承受不了俯冲轰炸的要求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主要是当时的航空兵虽然已经出现,但是毕竟航程、速度、载弹量都十分有限,虽然能对静止的战舰造成不小的打击甚至将其击沉,但是实战中敌军战舰可没有那么好对付,再加上航母这种新式武器并没有得到实战检验,因此当时很多人自然没有将航母视为取代战列舰的武器。

航母这种武器,以飞机作为武器,作为新兴事物还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发展的,其中就有日本,世界上第一艘从设计之初就是按照航母建设的航母就是日本的凤翔号航母。而一贯以保守著称的英国也发展了很多航母。

而在二战之前的30年代,可以说是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飞机的航程、速度、载弹量、均有了巨大的提升,也从双翼机进化到了高速单翼机。比如日军就为其航母研制了96式舰载战斗机,后来更是装备了大名鼎鼎的零式舰载战斗机。同时,俯冲轰炸机、鱼雷攻击机等性能也更加可靠,攻击力也更强,开始成为了攻击敌舰的有力武器。

在袭击珍珠港的作战中,日军依靠的就是航母的舰载航空兵,说明其已经意识到了航母的优秀战斗力,但是日本海军还是希望在后续的作战中利用战列舰作为主要力量。而像美国,本身就比较重视航母,而航空技术的发展更是让美国发展了很多先进战机,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也更是发现了航母的优秀之处,再加上现实所迫,美国当时没有足够战列舰可用,只能先用航母作为主力和日本海军在太平洋交战。


前沿阵地


二战前各国没有大力发展航母,这论断基本属实,为什么不让航母完全取代战列舰,根源在于人的主观意识往往滞后于客观现实。

单论“航母+舰载机”和“战列舰”的战斗力,不需要到二战后期,大战前的航母舰载机使用鱼雷和高爆炸弹,就已经对战列舰形成了巨大的不对称优势,各国海军的历次演习也早就揭露了这一点。

二战中,航母舰载机击沉战列舰的战例很多,“皇家方舟”的舰载机击伤“俾斯麦”,日军舰载机炸沉“威尔士亲王”,美军舰载机击沉“大和”、“武藏”……

而战列舰炮轰击沉航母的战例则很少,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但时光回到二战之前,在航母+舰载机没有真正打过一场恶仗、取得惊人战果的前提下,海军强国的司令和将军们肯定不会未卜先知,即便有预感,也不会贸然提出“航母才是王道”,而是会出于惯性保留威风凛凛的战列舰群。

其实但凡武器,兴衰的轨迹往往如此,又何必指责二战前的海军将领们缺乏远见?

就说今天,各国大量装备的陆军中坚——主战坦克,其实已沦落为二战战列舰那样的鸡肋,多年来主战坦克虽然一直在改进、却没有革命性的进化,今天的主战坦克只能对抗主战坦克,或者充当移动炮台,一旦遭遇空中力量就是当靶子的命,可放眼全球,哪一个国家裁撤了陆军装甲部队,放弃主战坦克了呢?

一个都没有!

哪怕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陆军的坦克、装甲车辆尸横遍野,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地面单位毫无作为,叙利亚内战中,几乎是空袭和地面炮火决定一场战斗的胜负,各大国的坦克编制照样稳若磐石,不来一场真正的高科技战争,主战坦克是绝不会乖乖退出历史舞台的。

所以笔者可以这样讲,倘若二战没有爆发,哪怕航母发展的再迅速、战斗力再强悍,战列舰还是会作为海军上将们的“豪华游艇”而悠哉存在。

你说航母最强、战列舰废柴,对不起,没有实战战例,不接受!

造船厂,军需部,海军学校和海军自己,都是战列舰的既得利益者,没有血淋淋的战例摆在眼前,谁肯放弃自己的地盘,把利润、地位和编制乖乖让给那群只会放飞机、收飞机的毛头小子?

航母是少年,战列舰就是巨龙,规则如此,不刀光血影一场又怎能取而代之呢。


炎黄军武


关于这一点从后世角度看很多人都会简单的归纳为:“愚蠢短视的战列舰拥护者没有远见。”

但是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

要知道,20-30年代,航空兵的作战能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受制于有限的航空技术,飞机难以搭载能够对战舰造成有效杀伤的武器。当时的飞机体型小,脆弱,航程短。且因为电子设备水平的不足,舰载机很难在空中远距离保持与航母的联系。如此一来连组织作战都做不到。另一方面,在俯冲轰炸机出现之前,飞机想要命中水面舰艇是非常困难的,俯冲轰炸机尚未诞生的时期舰载机根本无法执行有效的战术支援。

那时的舰载机在恶劣天气下的起降性能都是问题,根本无法对水面舰艇造成行之有效的威胁。这种情况就和早期的坦克是类似的。航空兵在一战就参加过海上作战,但是取得的效果几乎没有。直到20年代也没有多少进展。

美国的威廉米切尔(Billy mitchell)就做过相关实验,日本也做过实验。他们的舰载航空兵开着飞机花了几个小时去击沉一艘静止,无人,无损管的战列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已经理想到脱离实际的环境中进行这样一个实验,航空兵的表现仍然远不能让人满意。

直到30年代末期机载鱼雷的成熟与俯冲轰炸技术的成熟,海军航空兵对舰队的打击能力才有大幅度的提升。这已经是二战前夕了。

实际上各国海军都不是傻子,早在1920年,英美日就已经开始建造航母了。而这些航母真正派上用场还得指望舰载机技术的发展。从这个角度看,难道能说当时的海军将领短视吗?

很明显各国海军对航母的技术发展的可能性都做过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有很正确的认知。


贞观防务


其它答案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当时航母夜战根本不行,还有海上如果天气不好,航母也不能作战,这样就有约四分之三时间不能作战,如果人家战列舰夜间或者天气不好时候冲过来,整个航母编队就是把船的存在,还有舰载飞机作战效能不行,不过二战发展已经不错了,想象一下方圆几百公里,全靠飞行员目视寻找目标,重点是航母并不是没有大规模发展,日本航母数量和战列舰差不多,美国航母数量少于战列舰,但是数量不少,英国航母也不少,只是天气不适合航母作战,法国,意大利都是近海作战,岸基飞机能够着,德国也造航母了,其实各国很重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