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70年》,一本混亂的文獻彙編

《機器70年》,一本混亂的文獻彙編

人工智能

《機器70年: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帶來的人類變革》從題目上看,就是一本想要講述的內容過多的書,一般來說,這種書是很難寫好的,本書也不例外。從主標題看,寫的是信息時代70年來的歷史,要將信息時代的歷史講好,除了熟悉信息時代的幾條主線的來龍去脈之外,還需要高屋建瓴,有獨到的觀點與見解才能寫的出色,而這一點,是需要大師級深入的行業經驗與歸納分析能力的。而從副標題看,本書又想對大數據、人工智能做一些前瞻性的探討,這就更需要站在行業前沿的視點與角度,可謂難上加難了。這樣大的課題對本書作者來說顯然是力不從心的,全書脈絡凌亂,缺乏一個清晰的主線,更像是零零散散的博客、隨筆或者演講之類彙集起來的文集,而不像是一本具有明確的主題與思想的書籍。倘若作者可以將書中穿插的主題與內容整理出條理,在敘事方面保持一致的高度,或許可以寫的更出色把。

書中更多的是各種素材的堆砌與整理,作者作為科技專欄作家的功底是可見一斑的。無論是經典還是專業流行的書籍與內容,在引證方面做得相當不錯。因此,這本書至少作為一般性的科普讀物與資料彙編,還是合格的,書中的故事雖然大都是行業的經典往事與案例,但對於不太瞭解信息科學的讀者來說,應該還是頗有新鮮感,值得一讀的。而作者將個人經歷與專業性的論述混雜在一起的做法,當然就讀書而言不夠專業(與同類型國外暢銷書籍相比),但也算是增加了一些平易近人色彩與個性化的案例,算是一點讀到之處吧。

除了這些個人經歷之外,本書中的觀點與想法,鮮有發人深省、令人眼前一亮之處。與書中引述的大量故事與觀點相比,缺乏獨創性。雖然作者也試圖講述一些自己的觀點與思想,但更多的時候只是在轉述現成的觀念。而一般情況下,一本書如果連一個獨創性的見解都沒有,只是在彙編材料、轉述觀點的話,那麼它是不值得一讀的——除非是一本教材或者工具書。本書就正好歸為此類。

信息時代,人類面臨的都不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過載的狀況,知識的產生速度已經遠遠超過單個個人的學習速度,在這樣的情況系,如何有效地進行信息篩選成了更重要的問題。在文學領域,經歷時間考驗仍有大量擁躉的作品自然多是經典。但信息時代的作品又有所不同,時代是在快速發展的,因此很多作品都具有時效性,像《黑客與畫家》這樣在幾十年後還有前瞻性的科技作品少之又少。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難免出現類似本書這樣魚目混珠,為了出版而出版的書籍。我想,在面臨這種情況時,對讀者而言,可能還是需要從出版社、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傳播的口碑三方面做一些綜合評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