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bontech 2018—金刚石行业闭门会议,看看各位大佬都聊点啥!

金刚石以其优异的性能在传统工具、耐磨零件、光学元件涂层、超精密工具等领域广泛应用。此外以类金刚石涂层为代表的先进碳基薄膜材料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优异耐磨耐蚀性和光滑表面等特性,在现代制造业和高技术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Carbontech 2018—金刚石行业闭门会议,看看各位大佬都聊点啥!

目前金刚石行业在设备开发,材料制备及下游应用方面均有部分不足,基于此,主办方中国超硬材料网及DT新材料共同组织了金刚石行业闭门峰会,大约有60位业内专家学者和同仁出席,一起看看精彩情况。

▲中国超硬材料网石超总经理做活动介绍

一起走近这场闭门会议的专家吧

王秦生

中原工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名誉院长

2004年至今,中原工学院特聘教授,材料与化工学院名誉院长,金刚石高效精密锯切工具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现任兼职:国家火炬计划超硬材料产业基地首席专家;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专家组组长;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技术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高级顾问; 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超硬材料及加工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省金刚石及制品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河北省金刚石工具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华侨大学脆性材料加工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顾问。主持完成“高品级金刚石生长原理与工艺研究”、“优质低耗新型金刚石锯片开发研究”等项目十多项,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拥有《金刚石合成棒》、《金刚石磨石复合沉底材料》、《金刚石锯片规则植砂装置》、《金刚石线锯电镀上砂槽》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主编和主审《超硬材料制造》、《超硬材料及制品》、《金刚石烧结制品》、《 超硬材料电镀制品》、《磨料磨具技术手册》等专著和高校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和译文百余篇。

郑嘉良

台湾东华大学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

郑嘉良教授现为台湾东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同时也是俄罗斯A. M. Prokhorov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cience的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2016-)。他曾担任东华大学物理系主任、通识中心主任、艺术中心主任、共同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院长级)、副校长(2012-2016) 等职务。他于1993年获得美国University of Oregon物理博士学位,1994-1997年在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化学系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原子与分子科学研究所李远哲(1986诺贝尔化学奖)实验室担任博士后研究,1997年进入台湾师范大学物理系任助理教授,1998年转往东华大学。最近十年他的研究专注于奈米钻石在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尤其在癌症细胞的早期侦测及抗癌药物的传递,使用的方法以非侵入性的光谱、显微影像方法为主。他所领导的团队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纳米钻石作为生物标定的团队,同时也是利用纳米钻石作为药物传递的先驱团队之一。

江南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江南,博士、研究员、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工程事业部主任。目前主要从事功能碳素材料,包括CVD金刚石、石墨烯、石墨高导热复合材料及其相关器件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工作。

王宏兴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

王宏兴: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千人”特聘专家。2001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作为高级研究员加入日本Nitride Semiconductor 公司。2004-2008作为执行董事加入了日本Dialight Japan公司。2008-2013作为研发经理加入Seki technotron 公司。于2013年全职加入西安交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半导体生长用MOCVD,MPCVD;III-V氮化物材料及发光器件;大尺寸单晶金刚石及电子器件;量子光源及传感器。多项成果被采纳用于规模化生产。拥有100余项专利,发表SCI文章100余篇。

贾晓鹏

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吉林大学理学硕士(1987年),日本筑波大学工学博士(1996年),1999年12月作为第二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职回到吉林大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超高压技术、高温高压下的金刚石合成,以及热电材料等材料的高压制备。

贺端威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授

贺端威,教授, 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1998年从中科院物理所获得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1999年-2006年先后在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普林斯顿大学、斯伦贝谢公司(MegaDiamond)研发部等单位从事科研或研发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PNAS、PR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被SCI收录100余篇,他引3000余篇次,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在超硬复合材料、大腔体静高压技术等领域所主导研发的科研成果,已在国内外逾十家企业及科研单位得到推广应用,年产值逾亿元。

苑执中

台钻科技(郑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山大学钻石博士,专攻钻石.从事钻石加工、教学、买卖、鉴定、研究、生长逾四十一年.现于美国纽约、台湾台北、大陆郑州设有公司、鉴定所、工厂。于世界各国取得数十件钻石新式样专利。现从事首饰钻石加工、高温高压、化学气相沉积(CVD)单晶、多晶钻石生长、应用的研究、生产。2009年成为全世界最高层次的宝石学会议International Gemmology Conference(IGC)正式会员。于世界各国发表中、英文专题报告数百次,于世界各国专业刊物发表中、英文论文数十篇。著作: Diamond Researching 1999于美国纽约出版。

施文钦

台湾大同大学教授

先后在台湾清云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和大同大学光电工程研究所工作。曾担任台湾大同大学学程中心主任,光电工程研究所所长兼物理教学组主任,现为材料工程系教授与电机工程系教授(合聘)。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场发射之应用。曾在J. Appl. Phys.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并拥有美国、中国及台湾十三项发明专利。

代明江

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所长

2005年11月起至今,担任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原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新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 CVD金刚石涂层、热喷涂、真空镀膜、离子氮化、化学镀等。先后主持或参加了50多项国家、省市、军工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参编论著2部,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专利30多件。

汪建华

武汉工程大学教授

汪建华教授长期从事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研究、新型大功率高稳定度微波源的设计与应用、光学金刚石膜及金刚石涂层制备、纳米碳管电极集成及相关性能研究、微流控技术及应用研究以及微波技术应用研究等。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新材料”学术队伍。近5年来,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以及省教育厅团队等研究项目,以及与企业合作进行的技术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以及省部级、行业协会奖励4项。

只金芳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1995年至1999年,在日本NOK 先端技术研究所任研究员。2000年1月至2003年7月日本学术振兴事业团特别研究员。2003年8月作为中国科学院国外引进人才回国。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兴趣:碳基材料的应用,包括金刚石电极,纳米金刚石,石墨烯等,以及光功能材料的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等,有着大量的实践工作经验积累,发表了90余篇学术论文,授权专利20余项。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多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