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的“他”講述自己與改革的那些事

斗轉星移,歲月如歌

四十年光陰如梭

從最開始的兩個法庭

到後來的兩三個法院

最終合為一個法院

成了今天的嶽塘區人民法院

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個春秋裡

“他”為了維護一方社會的和諧穩定

在不斷壯大自己

現如今,已近“而立之年”的“他”

妥妥地擔起了肩上的這份責任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去瞧瞧“他”的成長過程,一起見證“他”——嶽塘區人民法院的改變……

歷史沿革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湘潭市人民法院

1974年

湘潭市人民法院為方便湘潭市河東地區人民群眾的民事訴訟,在嶽塘設立湘潭市嶽塘人民法庭。

1979年

湘潭市人民法院在五里堆鎮設立湘潭市五里堆鎮人民法庭,其主要任務是審理轄區內的民事糾紛案件。

1980年

湘潭市升格為地級市,湘潭市人民法院也隨之升格為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

1980年7月

在原嶽塘人民法庭的基礎上成立湘潭市嶽塘區人民法院,辦公地點在嶽塘街道曲尺巷1號。有幹警10人,下設刑事、民事、經濟審判庭和辦公室。

1980年10月

在原五里堆鎮人民法庭的基礎上成立湘潭市板塘區人民法院,辦公地點在板塘區機關院內。有幹警8人,下設刑事、民事兩個審判庭。

1980年7月

原嶽塘區人民法院和原板塘區人民法院先後增設了經濟審判庭、辦公室、刑事審判第二庭、信訪接待室、行政審判庭、告訴申訴庭、執行庭等內設機構,並分別在湘潭鋼鐵廠設立嶽塘區鋼城人民法庭,在湖南農藥廠設立板塘區易家灣人民法庭。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嶽塘區人民

法院

為加快湘潭市城市改革的步伐,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湘潭市轄五區,以湘江為界,新建雨湖和嶽塘兩個行政區,隨著城區行政區劃變更,與之相適應,被撤銷的原嶽塘區、板塘區兩基層人民法院以及郊區人民法院的一部分人員合併成立新的湘潭市嶽塘區人民法院。

1992年12月,區法院下設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告訴申訴庭、執行庭、院辦公室、政治工作室、司法行政科九個內設機構以及易家灣、仰天湖、寶塔、書院路、鋼城五個人民法庭。

隨著改革的腳步,2005年6月,區法院設有二級機構11個包括院辦公室、政工科、紀檢監察室、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第一庭、民事審判第二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立案庭、司法警察大隊、執行局及三個基層人民法庭,包括書院路人民法庭、建設路人民法庭、易家灣人民法庭。

截至目前,嶽塘區人民法院共有設立了政工科、辦公室、立案庭、民事審判一庭、民事審判二庭、行政庭、刑事庭、審監庭、執行局、非訴執行局、監察室、信訪室、司法技術室、審判管理辦公室、法警大隊14個部門,易家灣法庭、書院路法庭、建設路法庭、交通法庭4個外派法庭。

二、改革變遷的腳步

“從鋼筆寫的判決書鉛印機打印判決書再到現在的電腦輸入打印機輸出

變的是紙張和文字的書寫方式,不變的是那份字裡行間的釋法析理和公平公正。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1961年,判決書是手寫,在厚厚的草紙上書寫。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1983年,判決書是鉛印機印,據說當時手寫稿出來後,打字員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調好版然後才能印一頁,費時又費力,出稿效率還不高。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2018年,判決書不但是用電腦輸入可直接修改後打印成稿,當事人群眾還能在全國裁判文書網上看到電子版的文書。

“從走路、騎單車辦案騎摩托車、坐公交車辦案再到現在開公車辦案

變的是辦案的交通工具,不變的是那份正義凜然的氣概。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我們那時候辦案啊,純靠腳走,而且當年調查取證所有的事情都由法院做,審執也沒有分離,審理完案子還要去執行。我至今都記憶猶新的一個案件就是一起借貸案,那個被執行人屋裡住雨湖區姜畲那邊,我們去執行時,他沒錢還,但是屋裡有好多頭豬,當時沒車也沒其他辦法把豬立刻變錢,於是我跟同去的幹警一起趕豬回來兌現執行。一路上遇上有買主要買豬,價錢合適還賣了些,變了點現金,趕著剩下的豬去執行人屋裡。”退休老幹郭老跟小編回憶道。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我那時在刑庭的時候,被告人都要從三角坪的看守所提出來,當時不像現在還有專門的提押車啊,一個被告人兩名法警啊等等這麼高的配置,當時我一個人騎單車去提被告人,把被告人用手銬拷在單車後座踩起回法院開庭,後來條件好點了坐公交車回,一副手銬拷著自己和被告人兩個,上公交車的時候亮一下手銬都不需要買票。”曾經在刑庭工作過的一位院領導跟小編這樣回憶道。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我用單車騎遍了整個嶽塘,我那時在仰天湖法庭後來又任易家灣法庭庭長,去辦案走山路騎壞了不曉得好多臺單車,後來洋氣點換了臺“雅馬哈”,那怕也跟我走了好多地方啦”退休老幹彭老跟小編回憶道。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一個線索,我們就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現在外出執行辦案我們擁有警車,同時車輛還配備高級的執行指揮系統,執行的全過程將通過單兵實時傳回指揮中心,最高院都可同時連線看到執行現場,讓執行更加公開透明。

“從軍裝樣式,小翻領下有風紀扣,肩章與大簷帽配合使用的制服到西服式制服佩戴胸徽黑色法官袍再到現在“高級灰”西服式夏裝

“從灰色月牙白再到“高級灰”

變的是制服的款式,不變的是心中那抹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信念。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肩章配大簷帽,時任黨組書記、院長的章宏炎在會上作法院工作報告。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穿上制服,帶上大簷帽,英姿颯爽的女幹警風采。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1997年,建院後的全院幹警大合影。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2018年的一次升旗儀式,全體幹警白襯衣配西服式制服胸前彆著小法徽。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2017年,所有入額的員額法官,穿著黑色的法袍,領尖上的麥穗,胸前的法徽,右手握拳向憲法宣誓。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2017款夏裝,高級灰的配色是一種迴歸也是寄託了法院人持之以恆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從一排平房佔地1400多平方米的辦公樓再到現在佔地13畝的現代科技化審判機關大樓

變的是辦公場所和辦公環境,不變的是心中的那份法院情。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原易家灣法庭全體幹警合影。他們身後的這排紅磚房就是嶽塘法院最開始的辦公場所。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1997年1月26日,嶽塘區人民法院有了自己的辦公樓。辦公樓正門由時任區法院院長的方顯林同志題寫了“斷絕世間難斷事,平衡天下不平人”的對聯。至今這副對聯仍保留在嶽塘區人民法院的榮譽室內。

2013年9月3日,嶽塘區人民法院搬遷至高新路辦公。嶄新的審判機關大樓,現代化的辦公環境,科技化的硬軟件設施,讓嶽塘區人民法院有了質的飛躍。

“從毛筆寫的“法律諮詢”到現在製作橫幅開展的法治宣傳

變的張貼的橫幅,不變的是法院幹警對普法工作的堅持。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一張簡易的桌子,一個毛筆書寫的“法律詢問”,這就是最開始的普法標配。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鮮豔的橫幅,各式各樣的宣傳資料,還有現場解答法律問題的法官坐鎮解決問題,這就是現在的宣傳模式。

“從僅有桌子的簡易審判庭到拿筆記本電腦開庭的審判庭再到現在的全程錄音錄像、庭審語音系統記錄庭審筆錄的科技化審判庭

變的是審判庭的設施,不變的是對於法律的敬畏。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在企業內借地辦公,吊扇,橫幅,簡易辦公桌組成的審判庭。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有了自己的院落後,建成了多個這樣的審判庭。由藍色塑料排椅和老式審判桌椅組成。

而立之年的“他”讲述自己与改革的那些事

截至2018年,嶽塘法院建成大小審判庭共10餘個,其中六個為科技法庭,享有同步錄音錄像,庭審語音系統等先進技術,最大的審判庭可同時容納300餘人進行旁聽。

已近“而立之年”的嶽塘區人民法院,

見證了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鉅變,

“他”跟著祖國改革的腳步,

一步步完善為民的司法服務,

“他”隨著祖國改革的腳步

一步步走向現代化的新時代,

為建成一個

美麗,富饒,科學,和諧,文明,

民主與法制社會

而努力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