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留学败光200万弃学成“巨婴”?当反思保温瓶式教育!

面对“中国式巨婴”,当反思保温瓶式教育

近日,舆论场出现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叫晨宇的男生,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吃饭还要家人喂,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如此模样,也难怪被扣上“巨婴”的帽子。

男生留学败光200万弃学成“巨婴”?当反思保温瓶式教育!


这位男生现在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一种极度畸形的自我主义。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何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外面一切无感,没有正常社会道德感和基本的法律意识,更没有感情的滋润与释放,冷血而无趣,漠然而可怕。对于这类成年人,有一个统一的标签,即“中国式巨婴”。

具体来看这一案例,该男生父母离婚,便埋下了其成长走偏的种子。家人之后对这位男生,更是金钱至上,物质至上,却缺了正常的人间温暖和亲情付出,即使有关爱,也难掩一味纵容和溺爱的状态。如此,便让这位男生的人生不仅没有了金钱的概念,更没有了生活的滋味。留学学不好,生活更是过不好,其丧失了一个社会人基本的社会思维和那生活能力,也迷茫了未来,更别提所谓的价值追求了。

再回到“中国式巨婴”这一群体,他们成形之后具备“全能自恋”或“偏执分裂”这两个特质,不仅会将他们带离正常的社会生活,更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现实反噬。

他们不仅生活上死板机械和单一无趣,心理上也张狂无比或者脆弱无比,很容易在社会中碰壁,被挫折时刻缠绕。如此,心理问题便会进一步累积,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会形成“自我破碎”的状态。既可能伤害个体命运,也可能给社会层面带来具体隐患,毕竟一个畸形的人格,也藏着畸形的价值观,势必会玷污我们的社会环境。

前一阵子,有媒体报道,现在的孩子说不得碰不得,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受不了一点委屈,也让很多家长发出了孩子“玻璃心”的现实感慨。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也是“中国式巨婴”的初级阶段呈现。这样的话,便需要早早警惕,及时纠正孩子的心理与行为偏离,将“中国式巨婴”扼杀在摇篮里,这应是家长们的唯一诉求。

结合“中国式巨婴”各种问题呈现以及成形经历来看,板子还是要打在家庭教育的层面上去。表面上来讲,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历程缺乏正面的对待与教育,在具体侧重点上产生了偏离,就细节而言,则是过于保护孩子或者说是片面保护孩子,留下来的是“溺爱”,而不是真正的“爱”。

只知呵护,不懂引导和教育,更没有相应的锻炼,所谓的陪伴也流于表面,没有高质量的追求。这说到底就是保温瓶式教育,只能培养出“巨婴”,而非一个健全的社会人,这是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毕竟“惯子等于杀子”,过度溺爱也是悲剧的开始,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恰恰是科学合理教育缺失情况下,一定会敲响的现实警钟。

当然,不仅是我们的家长,还有学校和社会等方面,都应该尽早把我们的孩子从保温瓶里拿出去,科学适当去冲冲凉水,锻炼一番。在“宽严相济”和“规范引导”的正确教育路径中,守住孩子心理健康的底线,一切以孩子的健全人格和正确三观为最终奋斗目标。否则,一旦等到“中国式巨婴”成形,怕是多少匹马都拉不回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