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杭州出現超級“打車難”,排隊幾千人,網約車都哪去了?

元旦杭州出現超級“打車難”,排隊幾千人,網約車都哪去了?

元旦剛剛過去,杭州網約車“打車難”的新聞和事件,便爆發般湧現出來。據杭州日報報道,一位姑娘跨年夜在杭州,滴滴打車排隊1742人,邊走邊等兩個多小時沒打到車,最後無奈花了100塊打“貨拉拉”回家。

元旦杭州出現超級“打車難”,排隊幾千人,網約車都哪去了?

其實,這不過是冰山一角,這位姑娘還不算 “最慘”。在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上,杭州“打車難”的情緒仍在進一步擴大和蔓延。很多網友都分享了自己跨年夜的打車囧事,紛紛表示“最慘”。比如,有人打車排隊到1400多號,最後到了聚會場所年都跨完了,自己連年都能跨成;也有人來杭州跨年,結束後買了返程票,提前一個小時開始打車,結果還是沒趕上火車東站的車。

更有網友直言,打車也打不著,要排隊,而且好貴,可能再也不想去杭州了。這些個例彙集到一起,呈現出來的便是,杭州“打車不是難而是超級難”的現象本質。

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這種超級“打車難”現象,所帶來的不僅是杭州市民以及來杭遊客的出行不便利,打亂計劃的節奏和影響都市生活的舒適度,還會給杭州這座城市這張名片抹黑,影響杭城的都市形象。

進一步看,所謂的影響,小到讓遊客因為打車難對杭州產生厭惡,大到整個社會層面看待杭州出行的異樣眼光。畢竟是處於元旦這樣一個特殊節點,這樣的負面情況怎樣延伸都不足為奇。這樣的損害造成後,損失難以估量,後期也很難修復,會產生持久的痛,而這是任何熱愛杭州熱愛生活的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一幕。

再回到網約車超級“打車難”的現象上來,要知道在人們的潛記憶裡,杭州打車並沒有這麼難,以前還是相對便利的,可為什麼最近幾個月卻異常艱難,直到元旦迎來了終極大爆發?如此現實差距的癥結需要釐清。

元旦杭州出現超級“打車難”,排隊幾千人,網約車都哪去了?

要知道,乘客數量在如此短時間內是不太可能有巨大變化的,那原因便指向了一點,那就是網約車數量的極度緊縮。滴滴杭州方面表示,最近幾個月來,平臺按照有關部門要求,大力推進網約車合規化,清理了不少無證司機,運力受影響較大,造成了打車體驗的下降,為此表示抱歉。

具體來說,相較於此前幾個月的數據,在杭州叫車接單率下跌超過20%,使用滴滴發生排隊的訂單佔比從30%上漲到近60%;同時,打車等待時間也翻倍了,西湖景區及旅遊景點週末僅平峰時段排隊超過40人,平均等待時長超過半小時。12月雨雪天氣,阿里巴巴、網易等下班打車高峰時段,出現了排隊超過200人,等待2小時以上的情況。

當然,這些只是正常時段的狀態,在元旦期間,只會更嚴重。有網約車司機曬出了一組數據,附近兩公里的訂單數量為13850,可空閒車輛只有12輛,形成了1154比1的比例,可謂恐怖。

這樣的對比意味著就算等到天亮也打不到車,也說明在運力如此緊張的現實下,網約車的本身存在也失去了意義。而且,運力緊張的尷尬得不到疏解,誰也不敢保證元旦的超級打車難以後不會成為常態情況,那網約車的意義則真的是被消解得一乾二淨。如此下去,不僅是出行服務與便利的倒退,更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倒逼,杭州需要警惕,全國其他城市也需要跟著反思。


元旦杭州出現超級“打車難”,排隊幾千人,網約車都哪去了?

面對超級“打車難”背後的超級“運力緊張”問題,也不是沒有疏解途徑。還是要變通的看待網約車的發展,科學合理有序逐漸規範網約車合規化,而不是一蹴而就。盲目執著於網約車的清理與整治,超級“打車難”問題也會源源不斷產生,並觸痛民眾和社會文明,這一點要認識到位。

說白了,並不是不讓整治網約車,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推進。所追求的現實狀態應該是,網約車群體能得到有效規範,城市的出行服務和便利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障。兩者的兼顧與平衡,才是整治網約車最該有的樣子,否則,難掩“丟了西瓜撿芝麻”的尷尬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