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以“釘子回腳”的精神打一場環保攻堅戰

蓉平:以“釘子回腳”的精神打一場環保攻堅戰

(交子公園 成都發布圖)

有經驗的木匠都懂得“釘釘子回腳”的道理。木匠在把釘子釘到木頭裡後,一定要讓釘子的尾部回個腳,這樣,釘子就不容易被拔出來,釘的東西也不會鬆動。“釘子回腳”告訴我們,不但要有釘子精神把事情做實,還要有一個“回腳”措施,把事情做牢不反彈。

成都正在以“釘子回腳”的精神打一場環保長效戰役。去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對四川省展開了第一輪督察,關停“散亂汙”企業、治理建築工地揚塵、清理黑臭水體……一場劍指綠水青山的環保戰役在成都拉開帷幕。目前,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成都啟動開展“回頭看”,一個“釘子回腳”確保環保工作常抓不懈,再次緊盯問題、嚴查整改。

迎接“回頭看”,成都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前期督察摸底反饋的問題到底整改得怎樣?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可以看出變化:在金牛區王賈西街33號,群眾舉報的違章建築已拆除,將在原址打造形象展示區、運動健身區、觀光遊覽區以及林下娛樂區等四大功能區;在高新區匯錦廣場,曾經油煙擾民的餐飲企業重現窗明几淨,川菜館重油重煙的環境也能變成“小清新”;最明顯的例子是每個成都人抬頭就能看見的藍天,今年降雨量與2013年同期相比大致相當,但同比增加了95個優良天,“藍天保衛戰”取得初步成效。

眾所周知,生態環境問題具有頑固性、反覆性的特點,點滴成效都來之不易,為此成都出重拳、使狠招,堅決啃下“硬骨頭”。這場戰役中,既有企業的自查自糾,主動對標環保生產的標準整改提升;也有職能部門的鐵腕“亮劍”、堅決查處;還要有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不僅發揮監督作用,讓汙染源無處遁形,更要當好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者。

以重拳治霾為例,一到秋冬季節,全國很多地方都陷入“霧霾”重災區,“等風來”往往成為媒體及群眾口中最常見的詞。但是,對於地處盆地的成都而言,地形不利於汙染物擴散、冬季降雨量又偏少,在“天不幫忙”的客觀條件下,只能以“人更努力”的精神主動作為。為了解決市民的“心肺大患”,一方面,壓減燃煤、治汙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從源頭降低大氣汙染總量;另一方面,請來“黑科技”幫忙,可發射綠色激光的3D可視激光雷達、外形如大炮筒的多功能抑塵車、能飛上百米高空檢測空氣質量的無人機……路上不見黃標車冒黑煙,工地不見裸露地面光禿禿,高精度霧炮機降塵帶來環境的改善,是市民能看見、能感受的直觀變化。

整改,不僅在於對每一件群眾投訴的回應、解決,還在於打通問題的前後端,即追責問題產生原因並建立長效機制做實生態環保工作底盤。前端是整改和追責,通過層層壓緊壓實責任,堅決整改到位,並對違法違規行為、失職瀆職行為,堅決依法查處、嚴肅問責。截至10月底,《成都市貫徹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實施方案》中涉及的44項整改任務,已完成18項。而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組轉交的群眾信訪問題4082件,已完成3954件,完成率為96.9%。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查處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問題142個,問責222人21個黨組織。後端是轉型,樹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強規劃,完善機制,築牢生態底盤。為避免“一陣風”的運動式作風和心存僥倖的整改心態,讓重汙染企業和產業沒有落地的土壤,成都把城市規劃與生態治理融合發展,通過規劃建設1.7萬公里的天府綠道來厚植生態發展優勢,優化市域城鎮空間格局,讓經濟發展、城鎮化推進和生態環境保護得以融合,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正在加快建設。

此次“回頭看”,看到成都整改多有成果,但成績來之不易。環保治理有其複雜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經得起環保督察的“猛回頭”“常回頭”,仍然需要企業、職能部門和群眾繼續堅定信心、竭盡全力、攻堅克難,從而織密環境保護的天羅地網,以“回頭看”推動更好“向前走”,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藍天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