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这两天,很多人都被《2018微信数据报告》扎心了。

邦哥的90后同事们纷纷晒出自己与微信同行的日子,时间都在2000天以上。

转眼间,微信已经走过了8年,而最后一批90后也已成年。根据我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90后已经达到1.74亿人。

这份微信报告还公布了一组数据,即不同年龄用户的微信表情使用偏好。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是90后们使用最多的表情,现在看来,这个表情和如今90后们的心理状态居然有种莫名的契合感。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这几年,90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一度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不至于,但是90后们真的挺“颓”的。他们如今一边要面临熬夜、秃头、高房价……一边又过着养生、穷游、撸猫的生活。20多岁的人生,总是边笑边哭—“佛丧式”生活。

一边熬着最深的夜

一边泡着最贵的枸杞

微信的数据报告里说,在各年龄段的用户中,90后起床最晚。这或许不是因为90后们都很懒,而是他们本来睡得就很晚。

在一份《2018年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对2550名90后年轻人进行了睡眠调查。结果发现在凌晨1点入睡的90后占27%,在晚上十一点后入睡的占75%。同时两千多名被调查者中,能保持早睡早起的人只占比17%。

而在熬夜的人中,尤以互联网从业人员最突出。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睡得最少的职业中个,网约车司机排名第一, 程序员其次,蓝领第三,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许多新兴职业,还包括电商从业者、网络主播都睡眠时间偏短。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除了工作之外,90后们熬夜的理由还有许多,例如你听说过“报复性熬夜”吗?

很多人白天工作太多太忙,时间都被别人占去,晚上就不想睡觉,这就是“报复性熬夜”。 简单心理认为,“报复性熬夜”的爽感,其实来自一种“补偿心理”,属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

当白天都给了别人,那就只有夜晚属于自己了。于是整晚追剧、蹦迪聚餐、充电学习……90后们一步步向更深的夜走去。

在以前,90后熬的只是夜,随着各种熬夜猝死、患癌的新闻越发常见,一边熬夜一边养生成为新一代“修仙党”的选择。

就像网络段子说的: “熬最深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泡最正宗的枸杞,然后,赖最晚的床。孜孜不倦地作死,勤勤恳恳地养生。”

每天早上到公司的第一件事不是开电脑,而是给自己泡一杯养生茶;吃完火锅、蹦完迪之后回家也不忘泡枸杞;就算熬到两三点也要美美地敷个面膜……于是我们能看到,面膜、眼霜、保温杯等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交易额直线上涨。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第一批90后已经秃了”更是成为一个年度热门话题,从前笑别人秃头,如今流着泪看自己脱发。

在今年双十一,有多少90后把自己的第一笔订金给了脱发育发产品?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某零售平台购买生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36.1%,80后占比38.5%。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90后或许不是真的想熬夜,但是面对生活的许多无奈,和种种难以改变的现实,或许只有夜晚才能给予这个群体最大限度的自由和满足。

当白天的喧嚣和繁忙褪去,那些举杯的欢笑、影视剧里的对白和敲字的键盘声在夜晚要显得格外清晰,熬夜对于90后的生活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每天花两小时通勤

每个月来一场旅行

对于90后,生活的意义不仅仅只在晚上,还有一部分在路上。

微信的数据报告里说,90后的公共交通出行最频繁,平均每个月达到了25次,可谓“奔波一族”。

还记得那篇刷屏的《通勤,正在“杀死”1000万北京青年》吗?这篇文章在开头说,有人凌晨三点不回家,有人清晨五点已在上班路上。

这说法并不夸张。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在北京,人们平均每天的通勤距离13.2公里,每天平均通勤时长高达56分钟,就算是排名第十名的武汉,通勤时间也达到了43分钟。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早上七点半出门,9点才到公司,动辄几个小时的通勤像取经,几乎每天都要挤掉一点90后的时间。除了日常的挤公交、挤地铁,下班晚的话,还要在深夜高峰期排队等滴滴。

尽管要忍受通勤路上的各种不适,但这并没有打击90后们对远方的向往。就算没钱、没时间、没旅伴,也不能阻挡90后去旅游。

在去年的“十一黄金周”,90后已经成功打败80后,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占到黄金周旅游市场总体的37%。旅游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消费品,而是必需品。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抖音上一个个网红城市的打卡视频,让更多的90后爱上旅游这种休闲方式。不管是西安、成都或重庆,还是东京、巴黎和土耳其,年轻人们在另一个城市或国度感受着不同的生活节奏,在旅途中仿佛忘记了通勤的拥挤喧嚣。

一面是现实,一面是理想,90后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来回切换,却也怡然自得。

鸡汤没啥用,喝了总比不喝好

恋爱有什么好谈的,还不如养只猫

90后们开始接受现实,还体现在他们的阅读习惯。三年前,那些热衷于偶像明星八卦的少男少女们,如今都开始转向生活情感方面的内容了。

从“吃瓜”到“喝汤”,90后们早已经长大。

大多数90后都已经走向社会、走入职场。在还没有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无处不在的压力前,90后对各类鸡汤绝对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短短几年时间,《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时代抛弃你时,连招呼都不会打》……这类文章频繁刷屏,在经受了焦虑和压力的洗礼后,90后们开始主动接纳鸡汤。

虽然不信父母发过来的养生帖,但还是相信枸杞、红糖、保健品,熬着最晚的夜感谢惜命的自己。

羡慕90后同龄人创业成功,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令人热血澎湃,虽然没有一样的人生经历,但仍相信模仿出奇迹。

他们在远离家乡的城市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游走……在公司和住房之间两点一线来回反复,如今也被称做“90后空巢老人(90后还未谈恋爱、未结婚,未生子的年轻人)”。

目前中国的“空巢青年”群体已经超过半亿,而90后人数也达到61%,毫无争议地成为“空巢青年”代言人。

90后们的单身,除了外在因素,还有很大部分的内在原因。有平台在光棍节进行了调研,分析90后单身率高的原因,报告显示,中国单身现状表现为:恋爱欲望降级、单身经济压力升级和个人追求升级。意思就是不想恋爱了,谈不起恋爱了,只想提升自己。

而在单打独斗的日子里,90后们用了另一种方式来缓解孤独—养宠物。宠物经济的兴起,有90后的一份力量,有人把宠物经济也叫做80、90后的“孤独生意”。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在养宠物的群体中,80后90后用户占比高达73%,对于他们来说,喜欢宠物还是其次,可以寄托情感在宠物身上是养宠物最主要的原因。90后们无处安放的感情,全给了汪星人和喵星人。

当孤独和焦虑一并袭来,或许也只有深夜一碗“鸡汤”和身边的喵,才能给90后们一点宽慰。

写在最后

从被骂到被接受,90后们身上的话题度不比80后少。但是和80后们的平稳过度不同,90后们选择了一种既“佛”又“丧”的态度面对生活。

这或许与90后们经历的时代环境有关。如今90后们正在学着接受现实,但他们选择了和前辈们不一样的路径。这条路走下去,谁也无法预知结果。但是明天就是周末了,邦哥希望你不要熬夜,睡个好觉~~

中国有1.7亿90后过着“佛丧式”生活,微信这份年度报告扎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