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川青年吳振江,脫下軍裝穿白衣


欒川青年吳振江,脫下軍裝穿白衣


豫青網訊(記者 侯偉峰 牛改儒)在豫西地區的欒川縣三川鎮,有一個村級衛生室,雖然地方不大,但每天都擠滿了看病的患者。老百姓都說,這個衛生室的醫生醫德好,人善良,看病準,藥不貴,不管有錢沒錢都能看病拾藥。

衛生室的醫生叫吳振江,今年43歲,曾經是一名軍人,1997年從部隊退役後,他沒有找政府安排就業,而是選擇了隨父行醫,他說,他要把在部隊的優良傳統帶回家,實實在在的為人名服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吳振江祖輩世代行醫,從他記事起,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爺爺和父親揹著藥箱穿梭在大山裡的群眾家中,那個時候沒有車,完全是靠兩條腿步行在羊腸小道上為患者看病就醫,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立志長大後也要像爺爺父親那樣,做一個“赤腳醫生”。


欒川青年吳振江,脫下軍裝穿白衣


18歲那年,在父親的鼓勵下,吳振江響應國家召喚,光榮的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武警戰士。農村出身而且不怕吃苦,吳振江很快成為軍事過硬的排頭兵,在部隊多次獲獎,並多次被評委優秀帶兵班長。

退役隨父從醫後,吳振江一直保持著一個軍人的本色,不管颳風下雨,還是隆冬嚴寒,只要有人所需,他都會二話不說背起藥箱就走,有時候跑了幾十裡的路程,就為幾塊錢的感冒藥,有人問他,那麼遠的路,幾塊錢的藥,你划算嗎?吳振江卻總是笑笑說,醫生的職業是看病,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哪怕就是不需要用藥,遇到行走不方便的人一樣得上門看病,這就是一個醫生應有的職業道德。他的話雖然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誓言,但讓人聽了很舒服,很暖心。

吳振江在平時行醫中,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規矩:窮人富人一個樣;生人熟人一個樣;有錢沒錢一個樣,他認為只要是找他的,肯定都是病人,醫生眼中的病人是平等的。有一次,他看見一個人在他的門前晃來晃去,好像有什麼心事,便上前詢問是不是有什麼事情,那個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經吳振江一再追問,才明白那個人是鄰村的一個貧困戶,先前已經在衛生室裡賒欠過藥費,這次不好意思再去看病。吳振江問明原由後,呵呵一笑說:“我都記不清了,只要你還記著那怕啥,誰還沒有遇住困難的時候,不能因為沒有錢就不敢來找我看病啊!耽誤了那就跟不上了。”當那個人拿著再一次賒欠的藥時,兩眼紅紅的。這種事情在吳振江這裡不算稀事。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了全國各地人民的心,吳振江同樣是心急如焚,第三天,他便獨自一人背起藥箱,又帶了幾箱常用藥品,開著車奔赴四川救援,在那幾天裡,餓了啃幾包方便麵,渴了喝點自帶的礦泉水,困了就在車上眯一會,回到家裡的第一件事就是喊著妻子趕快給自己做頓好吃的,看著出去才幾天就瘦了20多斤的丈夫,吳振江的妻子心疼的哭了,吳振江卻不以為然地對妻子說,自己雖然瘦了一二十斤,但是在四川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們減輕痛苦就是他最大的心願,別說掉了20多斤肉,就是再掉20多斤也心甘情願。妻子心疼的把吳振江抱在懷裡。

從醫20幾年來,吳振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一個軍人,雖然退役幾十年了,但始終保持著軍人的本色,他說他是一名老兵,不管走到哪兒,軍人的素質不能丟,部隊艱苦樸素的作風不能丟。同時,致富思源,回報社會也是應盡的社會職責。這些話伴隨著他,在社會上踐行著一個退役軍人的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