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12月9日,一条标题为"ofo遭至少9家公司起诉,多地运维疑似停滞

"的新闻在网络上开始发酵,新闻具体内容如下:

2018年以来,至少有9家公司因合同纠纷将ofo告上法庭,涉及物流运输、房屋租赁、广告费用、拖欠货款等多种事由,部分案件已达成和解,尚有多起仍在审理之中;此外,ofo还涉及多起劳动合同纠纷。东峡大通在深圳、杭州、唐山等地的分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曾被工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进入到2018年下半年,罗永浩的锤子科技和戴威的ofo可以说是一对儿"难兄难弟",关于两家公司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ofo的负面消息更是到了几乎每周都有的程度。早有吃瓜群众吐槽说:他目前的人生的乐趣有两个,一是看老罗的牛X有没有吹爆,另一个就是看ofo还能撑多久。典型的"看热闹不怕事大,看出殡不怕殡大"的看客心态。

老罗的锤子我们先放一放,今天简单说说戴威和他的ofo,如果刻薄一些说,老罗的锤子是让大家感觉"不知死活",那戴威的ofo到现阶段就是"许多人都在各怀目的看它什么时候死",退不回押金的用户在等它死了好向他再"踏上一只脚"解解气,我们这种写文字的都在等着它死后为他献上"最后一曲挽歌"来获得一些可怜的阅读量……从16年那只叱咤风云的"独角兽"到现如今被众多秃鹫目光锁定的"奄奄一息的病人",戴威和他的ofo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1

央企高官父亲、北大学生会主席,这样的标签从创业伊始就一直跟随着戴威,也有不少人针对这些标签做过不少文章。其实,如果你探究现代商业社会的商业人物,完全没有必要用某一个标签去过度解读,你应该把它当成一种客观存在。就拿戴威的这两个标签来说,对他创业有帮助吗?当然有,徐小平老师就是看中了戴威"北大学生会主席"的背景,所以力排众议促使真格基金在A轮投资ofo。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徐小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把企业做到了独角兽的级别,光靠"北大学生会主席"的标签肯定是不行的,毕竟千禧年之后,北大学生会主席的成色相比80、90年代的北大学生会主席还是要差不少的。更何况如今的北大虽然在我们这种屁民看来仍然十分耀眼,但是在知乎这样的"藤校归来是常态,985大学遍地走,211大学不如狗"的网络社区里也就算是说得过去了。

戴威的经历和如今面临的局面用一句话就可概括:"成也萧何,败也萧何"。ofo的故事中,资本扮演着萧何的角色,而戴威就是那个一直在抗争,一直不听话、一直想独立的韩信,而最终韩信也为自己的偏执付出了代价。

2

其实,ofo的故事也很简单,只要你沿着背后资本的脉络捋一遍,基本也就清晰了: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ofo历轮融资概况

2014年,从青海支教归来的戴威迅速响应了北大老学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之中。ofo成立伊始是做的旅游项目,为了获得用户也加入到了补贴大军之中,就这样在获得天使轮投资的5个月后,ofo的账户上只剩400块,戴威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花钱见底"状态在戴威的创业过程里一直在持续。

2015年5月,戴威构建出"共享单车"的雏形,他凭借着这个方案找到了自己的学长同时也是天使投资人的肖常兴,可以说是连哄带忽悠带套交情,戴威从肖常兴那获得了100万元的投资,2015年9月7日,共享单车ofo正式上线。12月,ofo已在北京15所高校运营,注册用户40多万,日订单量达到1万,"小黄车"在北京高校铺开一片市场。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2016年1月末,在金沙江创投罗斌的牵线下,戴威见到了金沙江资本的朱啸虎,后者直接决定投资ofo1000万,从此ofo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当时朱啸虎已经是投资圈大神一级的人物,有了他的投资相当于变相获得了圈内的背书。果不其然,朱啸虎后来撮合戴威认识王刚和徐小平,两个月后又融资1000万,之后经纬领投ofo,B轮融了数千万美元。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拿到投资后,戴威仍然选择在高校的圈子进行扩张。这时朱啸虎也劝说过让他"入城",可在戴威看来单车在校外难以控制,容易丢失,因此拒绝了这个建议。如果戴威当时能坚持这个原则,ofo也许不会发展得像现在这么大,但是肯定没有现在这么狼狈,但是“不进城”也有一个直接的后果,那就是让原本对ofo感兴趣的腾讯转身投了摩拜。2016年11月,面对满街越来越多的橙色摩拜,投资人和戴威都坐不住了,小黄车开始"入城",与摩拜单车正面搏杀。

"进城"后的小黄车顺带完成了C轮融资,融资后朱啸虎甚至直接放话:"共享单车将在90天内结束战争,胜利者是ofo。"结果三个月后,ofo被摩拜迎头赶上,不愿低头的朱啸虎特意在朋友圈转发一条标题为"ofo活跃用户、用户增速远甩摩拜稳居第一"的消息为ofo站台,结果被腾讯小马哥看到后在朋友圈用数据一顿怼,这在当时也成了一时的热闻。后来,在ofo是否应该和摩拜合并的问题上,朱啸虎和戴威产生分歧,二者渐行渐远。

3

在ofo的C轮融资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程维。也许这也是戴威敢于顶撞朱啸虎的资本。在刚拿到程维的钱时,戴威还是信任程维的,两人也曾有过两个月的"蜜月期"。但古话说得好:借钱蜜浇油,要钱结冤仇。这话也适用于投资领域,资本不是慈善家,既然投资你总是有目的。从2016年8月到2017年7月,ofo连续进行了7轮融资,20位投资人中大部分是滴滴系,阿里巴巴后期也加入进来。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程维

程维的目的很清晰也很粗暴:他想要ofo的控制权;戴威想独立运营,可是自己想法的实现又急需资本输血,这使得二人的矛盾很快爆发。2017年10月,在滴滴的推动、腾讯的支持下,ofo和摩拜频繁谈过很多轮合并,滴滴当时给出的谈判方案是:程维任新公司的董事长,王晓峰出任CEO,ofo年轻的创始团队则要出局。这让戴威无法接受,谈判最终失败。

之后,滴滴派驻到ofo的三名高管被强制休假,戴威只说了一句:"你们可以走了。"程维当然也不是好惹的,滴滴开始大挖ofo墙角,来到滴滴后工资直接double;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从ofo出走的员工也带出了不少内部消息,这些消息也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猛料",ofo负面新闻铺天盖地而来。自此,戴威算是和程维彻底撕破了脸。今年4月,美团收购摩拜单车,戴威迎来了自己的"至暗时刻"。

看到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巨头公司就是不愿意给戴威公司的控制权呢?这得从共享单车的业务模式说起。经过这几年的运营,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单单把共享单车拿出来看,这并不是一门好的生意,因为盈利模式还是比较模糊,但是这一领域对于那些巨头来说却是必须去布局的一环,其背后蕴含的线下流量、出行数据、支付数据等等对于巨头公司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金矿。这就使得共享单车这种模式背后必须有巨头的身影,也意味着巨头公司也要对其进行牢牢的控制。

在今年11月14日召开的全员大会上,有员工提问:"公司会不会被收购、会不会破产?"戴威对此表示,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今年11月28日,戴威发表内部信,宣布ofo进行全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除了整合各个职能部门外,还要推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建设。他在内部信中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们仍需坚守信念,哪怕是跪着也要活下去,只要活着,我们就有希望。"这番话与其说是慷慨激昂,倒不如说是苍凉悲壮。

这一路的固执是戴威自己选择的,如今他也承受了选择的后果,其实他大可不必这么辛苦,摩拜的胡玮炜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可戴威还是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这种执拗虽然让人无奈,但是这就是戴威。不过好在他今年才27岁,即使跌了大跟头,未来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毕竟列宁同志都说过: "年轻人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他。"

父亲是央企高官,本人是北大学生会主席,如今也面临“至暗时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