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從此再無人仗劍走江湖!

金庸走了!

當我從群裡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有一瞬間的懵逼。誠然,我不想說自己有多麼傷心,畢竟我從來也不曾見過這個老人。

懵逼,是一種不知所措的懸空感,突然之間覺得五味夾雜,又空洞得沒有著落感。

我想起自己年少時,捧著他的武俠小說,沒白天沒黑夜的看,父母說我不好好學習,天天看雜書,為此沒少捱揍。

直到外出求學,離開了父母的視線,我才終於一套接著一套的看完了金庸全套小說。

他塑造的每一個人物都在我內心留存下了鮮活的印象,有些形象讓我心生嚮往,有些形象讓我氣恨不已......

然而我最喜愛的卻是俠肝義膽、義薄雲天的大俠形象,也時常會幻想自己仗劍行走江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隨著時間推移,我知道自己不太可能成為行走的女俠,於是每當我抱著金庸小說痴迷不已時,內心都會許願:只要這一生,不缺這樣的小說看,就足夠了。

然而這個願望,也隨著金庸的離去,成為了泡影。

金庸走了,從此再無人仗劍走江湖!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每一本金庸小說,我都來來回回看過許多遍,但我從來不去仔細琢磨每一個人物的性格,從來也不去推測小說背後的故事,我只是純粹的沉迷其中,只是純粹的喜歡。

不知不覺中,在各種小說的陪伴下,時間已經悄然走過30多年,曾經佔據了數年時光的金庸小說,也已經有多年沒有再翻閱,儘管如此,金庸小說帶給我的美好卻從來沒有被遺忘過。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金庸小說塑造了我人生的價值觀。

我沒有成為女俠,沒有仗劍行走江湖,但我的靈魂卻被修成了女俠的模樣,它見不得不平事,恨不得橫掃世間一切邪惡。

它讓我方方正正的立在人世間,被碰撞得頭破血流,仍然抵死不悔。它像太陽一樣,照亮了前路,但也灼傷了我自己。

許多年以後,我才在生活地不斷打磨當中,變得圓融。我與周圍的世界相處得越來越融洽,融恰到我常常會忘記那個掙扎得頭破血流的自己。

但是我知道,內心的那個女俠,從未消失。

金庸走了,從此再無人仗劍走江湖!

孩子漸漸長大,在他8歲生日時,我買回了全套的金庸小說,送給他當作生日禮物。

每當看著孩子捧著金庸小說不放手的時候,我也會記起,在我幼年時,也常常看我父親捧著金庸小說坐在院子裡,看得如痴如醉。

陪伴過我們三代人的金庸大俠走了,從此以後,再無武俠!

金庸走了,從此再無人仗劍走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