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01


无论在生活还是职场中,我们越来越会意识到——读万卷书很多时候也并不能改变什么,而相反,有些人虽然读书不多,但处理事情却有条不紊,并有章法可寻。

为什么呢?

除了基因方面的因素,情商智商方面的差异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真正的成长是心智的成长,而不是简单的知识量的增长。有的人仅止是知识层面的增加,而有的人是把知识应用于实践。

在《领导者的意识进化》一书中,说我们人类的学习模式分为两种,一是记忆学习,一是心智结构的变化。

记忆学习的模式最终会让我们知识存量增加,但却不一定会让我们真正成长起来;

而心智机构的变化是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去看待周遭的世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结构发生改变,用新的思维模式改变旧的思维模式。

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不仅仅只是知识存量的增加者。

一个教练型的管理者,一定会是一个心智结构成长的实践家。

02

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教练式对话与非教练式对话的区别。

非教练式对话是压迫的强势的,是封闭并带有过去导向的。

比如当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时,

领导问:“这次活动进展的顺利吗?”

下属说:“大体上没什么问题,不过……”

领导说:“不过什么?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下属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小组不太愿意参加这个活动。”

领导可能就火了:“让你负责这个项目,怎么把事情搞成这样?你这不是给我添乱吗?最后还不是得我来解决!”

下属说:“是,实在很抱歉!”

此刻,相信下属的内心里是充满了挫败感的,对工作对自我的评价也都会很低。非教练式对话最终的结果往往是领导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下属受到阻碍和否定,从而造成上下对立的局面。

而教练式谈话则相反,它让人感到舒服,并能感受到被理解,它是开放并带有未来导向的。同样的情境,

领导说:“活动进展的怎么样?”

下属说:“总体还好,只是有一点担心。”

领导说:“哦,什么事让你担心呢?”

下属说:“就是其中一个小组不太愿意参加这次活动。”

领导问:“不太愿意?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做呢?”

下属说:“我还没有想清楚,但是我想如果能和这个小组的负责人好好沟通,也许会有转机。”领导说:“很好,那就从这入手,先沟通下看看吧。”

教练式谈话最终是让下属直接找到方案并采取行动,下属被推动和引导,上下级关系也变得和谐而融洽。

而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问题会直接关乎员工的敬业度,也会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在很多管理者眼里,他们认为员工更关注高工资、工作保障以及得到晋升和发展,而实际上,新生代的员工更加关注的点却是被人理解、欣赏和信任、并能有参与感。

03

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一个教练式的管理者,是需要对员工做出深度倾听的。

当人际关系紧张或彼此信任度较低时,当被指导者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时,当不确定是否了解被指导者的意图时,当被指导者表达含蓄或有意外之意时,便是领导者需要深度倾听的时候。

要做好一个深度倾听者,要遵循3个原则,即接收、反应和确认。

接收是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去体会他人,以建议、安慰、询问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

反应是适时的点头、微笑、目光接触、记录、甚至重复对方的关键词。

确认是与对方产生共鸣,让对方知道自己被理解。比如:“你觉得你的评比分数并不比别人低,却没有被评为明星员工,你觉得很不公平?”“听起来,你也很想成为明星员工。”

当明了了对方的需求后,才能找到问题的切口,让对方打开心扉,才能打破情绪的障碍。

深度倾听一定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听到语言背后的情绪和需求。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多半都有一颗深厚温润的心,一对机敏灵巧的耳朵,一种心领神会的悟性。

04

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除了深度倾听,教练型管理者还需要能够有力提问,有力提问才能获得更多信息,以便深入了解对方。

这样的提问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1、 多问开放式问题,少问封闭式问题;比如,“你觉得你的优势是什么?””你觉得我们怎样着手更利于工作的开展?”

开放式问题能够帮员工问题背后的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只是用来表示确认。

2、 多问未来导向的问题,少问过去问题。比如:“你期待的理想目标是什么?”“如果持续这样做,三个月以后会有什么不同?”

3、 多问“如何”型问题,少问“为什么”。比如,当员工因为经验不足,某件事处理的不好,可以这样说:“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呢?”“下一步我们需要关注什么呢?”“虽然事情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但是是否也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提问的好处,可以使责任的归属发生改变,让对方积极承担责任。

通过提问得出的答案,往往比直接给出的答案更让被引导者印象深刻,且更容易落地执行。

因为,提问除了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以及期待,更容易唤醒对方更多的潜能,启发对方思考,探索更多未知的领域,让对方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05

你是怎样的管理者,就会遇到怎样的员工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是渴望被尊重被欣赏的。一个好的领导者,是需要给下属这种反馈,让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的。

教练的有效反馈是对被指导者的行动给予积极的、未来导向的反应,以此激励的技术;

它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性反馈,是增强被指导者自信心的赞扬和认可,它需要我们观察到对方的正面行为,以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做出相应的欣赏以及感谢的行为。

比如,“我看到公司最近举行的几次活动,每次你第一个报名参加,我觉得你是一个积极热情、关心团队发展的伙伴,我很看好你。”

另一种是发展性反馈,具体指出被指导者需要改善的地方,发展性反馈的要领,向对方描述自己所观察到的错误行为,及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做出对对方的具体期待。

比如,“我发现你的报告里面有几处错误,这些错误会降低报告内容的可信度,也会影响你的工作绩效,下次在提交报告前要多核对几遍,确保不再出现这种错误。”这样,下属就能够明白需要修正的地方,也不会对领导心生怨恨。

这两种都不同于简单的表扬和批评,是以一种中立、客观的态度反应实际情况的方式。

管理者要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下属,更多强调员工的重要性,才能让员工从心里愿意与你共事,并为企业出谋划策。

领导和员工之间,可以是强势与弱势的关系,也可以是协商与落实的关系,而最佳的关系,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你是什么样的管理者,便会遇到什么样的员工。

以上是对一书一课《行动教练》课程的感想与反馈,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