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仍看好區塊鏈:金錢、技術、人才持續湧入丨破·立2018

文丨互鏈脈搏·鏈鏈布克

互鏈脈搏按: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新技術成為熱點,比如近些年出現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移動互聯網、VRAR、機器人……,但沒有哪個能像區塊鏈這個技術能讓各行各業都參與進來。上至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無論是金融機構、還是實體產業;亦或是科研院所、國際組織,都投入資源對它進行關心、瞭解、研究、參與。這就是區塊鏈自誕生後第10年我們看到的現象。

雖然,區塊鏈也釋放出人性惡的一面,但這麼多資源投入其中,或讓區塊鏈走出一條和其他技術不同的路線。

此文主要從投入到區塊鏈的資金、技術、人才等來觀察區塊鏈對社會資源的聚合能力。此為互鏈脈搏跨年專題【破●立2018】“立”篇第四篇。

為什麼仍看好區塊鏈:金錢、技術、人才持續湧入丨破·立2018

2019年1月12日,商業嗅覺敏感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海南省人民政府企業家諮詢會議成立大會表示,海南應著眼於探索建立數字經濟時代的貿易新規則,打造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利用區塊鏈技術,建設數字政府、城市大腦,讓貿易簡單、便利、現代、普惠。並且他還稱海南彎道超車不容易,要換道超車。而區塊鏈就是換道的關鍵技術。

如果只看加密貨幣,無論資金還是參與人2018年都出現了離場。

據互鏈脈搏統計,加密貨幣的市值從年初的8600億美元,跌落到年底的1200億美元,蒸發7400億美元,按照年底的匯率換算是51000億人民幣。

與此同時,傳統公鏈活躍地址也出現下降。以以太坊為例,2018年1月4日以太坊活躍地址達到110萬個地址的峰值後開始下降,在1月中旬下降到100萬個以下,截止到12月月底日記錄的地址是30多萬個,較之年初高峰活躍地址下降到了70%。

但區塊鏈不僅僅有加密貨幣。拋開幣圈,互鏈脈搏觀察到更多的資金、人才在2018年進入區塊鏈。像阿里這樣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加快佈局,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仍看好區塊鏈。

傳統資金入場

維京資本日前發佈的《2018區塊鏈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25日,全年共有超116億美元流入區塊鏈相關領域,較2017年增長94.67%。

這樣的數據跟直覺似乎相反。不是說區塊鏈在2018年進入寒冬嗎?

在2018年年底,曝出千方基金跑路,大半tokenfund虧損。據研究公司 Autonomous Next統計預測,未來6-12個月或24個月,約有市場總量60%以上的加密基金將以失敗告終。但互鏈脈搏梳理發現,有更多的資金在進入區塊鏈。

在國內,地方政府在2018年紛紛支持成立發展區塊鏈的基金。互鏈脈搏梳理,從4月份深圳國資背景的投控東海與恆星資本成立5億元的區塊鏈轉向基金開始。先後有杭州、北京、南京、長沙、西安、上海、青島等。不完全統計,這些地區宣佈成立的區塊鏈基金金額合計270億元。

這些基金都是獲得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並且有些獲得政府的直接注資。

表:地方政府支持的區塊鏈產業基金彙總

為什麼仍看好區塊鏈:金錢、技術、人才持續湧入丨破·立2018

(製表: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除此之外,傳統的創投基金也開始進入。2018年11月,深圳創新投資正式和雲象區塊鏈簽署協議,雲象區塊鏈獲得深圳創新投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

在2018年,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金沙江資本、IDG資本、創新工場、華創資本等一線老牌私募股權基金都在區塊鏈領域有所佈局。

表:老牌機構投資2018年投資區塊鏈

為什麼仍看好區塊鏈:金錢、技術、人才持續湧入丨破·立2018

(製表:互鏈脈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

在全球,互鏈脈搏也發現,過去一年來,老牌基金的入場。

如,2018年10月,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完成E輪合計3億美元的融資,由老虎基金領投,Y Combinator Continuity、威靈頓管理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Andreessen Horowitz 和 Polychain 等參投,投後估值為80億美元。

2018年12月,另一個大型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開啟總額為1億美元的B輪融資。Y Combinator、SV Angel、Japan Airlines等皆為其投資機構。

技術“支撐位”:BaaS平臺競爭激烈

除了資金,我們注意到2018年亦有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到區塊鏈底層技術上,尤其是傳統的知名企業。

從國內來看,老牌互聯網公司迅雷集團2017年宣佈進入區塊鏈之後,在2018年進步突飛猛進。4月全球率先實現百萬TPS的迅雷鏈,7月發佈迅雷鏈文件系統TCFS。接下來,幾乎每個月都有應用落地的案例曝出。

騰訊、百度、阿里、京東、華為五大巨頭領銜,區塊鏈技術平臺在2018年也基本搭建完成。

騰訊最早於2016年6月開始基於金融領域進行聯盟鏈雲BaaS平臺的研究。2017年11月,騰訊雲發佈TbaaS平臺,支持用戶在雲平臺快速搭建聯盟鏈。2018年4月,騰訊區塊鏈喊出“破局區塊鏈,先在供應鏈金融做出標杆”的口號,進一步將目標確定在區塊鏈金融方向。隨後不出半年,騰訊在電子發票、智慧醫療等領域實現場景落地。

去年7-8月,國內在開發BaaS平臺上迎來一波小高潮。先是百度7月上線BaaS平臺,支撐大約50個場景,再而是8月3日,阿里雲發佈企業級BaaS,支持快速部署區塊鏈環境,實現跨企業、跨區域的區塊鏈應用;8月17日,京東區塊鏈發佈智臻鏈BaaS平臺,幫助企業構建、託管和實施區塊鏈解決方案;8月21日,58集團也推出58BaaS,利用區塊鏈技術整合招聘、二手車和房產等生活服務…

總體來看,雖然五家巨頭各自基因不同,但其自建BaaS平臺均選擇了供應鏈金融這一落地方向。

而就全球大公司而言,各家在區塊鏈領域各有戰略。根據維京資本觀察,在自建BaaS平臺上,IBM、Microsoft、Amazon呈現三足鼎立狀態,Google尚處發展階段。

以IBM為例,其早於2015年加入開源區塊鏈Hyperleger,並協助孵化了Fbaric項目。2016年,其推出BaaS服務,進行多行業跨領域探索。

Microsoft更早。2015年即啟動“Azure區塊鏈即服務”計劃。2017年,該公司發佈企業級開源區塊鏈基礎平臺Coco框架。

相較來說,Amazon雖然進場時間最晚,但攻勢迅猛。2018年,其正式推出Amazon QLDB和Amazon Managed Blockchain。同年,該公司與Consensys積極合作,讓AWS客戶應用區塊鏈技術。

Goole和Facebook這兩家在對待區塊鏈的態度上,則均經歷了從拒絕、防範到接納、佈局的轉變。如2018年年初,Google、Facebook先後發佈關於禁止虛擬貨幣廣告等公告。但事實上,根據CB Insights研究,早在2012-2017年,谷歌已躍升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二大投資者,並在去年與Digital Asset合推區塊鏈工具包;Facebook的動作更為直接。今年5月,該公司成立專門的區塊鏈部門,利用區塊鏈技術以解決隱私洩露等問題和危機。

根據維京資本《2018區塊鏈研究報告》統計,目前區塊鏈在超過50個行業中有具體對應的項目。從全球大公司的落地動作來看,他們主要集中在金融、遊戲、供應鏈和數據這四大行業。

從政策到課程,區塊鏈人才培訓漸入臻境

圍繞資金入場、技術迭代的,則是區塊鏈人才訴求的激增。

去年年初,漲至2萬美金一枚的比特幣,造就了一批區塊鏈自媒體的瘋狂。當時,一名區塊鏈記者的月薪一度被加到了6萬元。這其中反映了區塊鏈人才的匱乏。

根據智聯招聘去年10月發佈的《2018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去年上半年,我國區塊鏈人才需求猛增,以2017年Q3的人才需求量為基數,2018年Q2季度的區塊鏈人才較前者暴增636.83%。

而隨著去年下半年幣市走熊,業內對區塊鏈的認知漸趨理性,我國區塊鏈人才需求出現回落。去年10月,鏈塔智庫聯合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發佈《2018年第三季度區塊鏈產業研究報告》,表示與以往相比,2018年Q3我國區塊鏈人才市場已趨於冷清。

與人才市場表現相反,全國各大城市卻開啟了“搶人才”、“留人才”、“培養人才”的序幕。

互鏈脈搏瞭解到,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區塊鏈先鋒城市,如杭州、上海、北京、深圳、重慶、貴陽、蘇州、長沙等地,已相繼出臺區塊鏈產業及人才引進的相關扶持政策。

先以杭州為例。去年4月,杭州區塊鏈產業園啟動,同時還宣佈雄岸基金成立,該基金規模高達100億元,以扶植區塊鏈企業和人才的發展。

上海、深圳、重慶、長沙等地,雖然夠不上杭州的“大手筆”,但也以真金行動支持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如上海宣佈為區塊鏈企業補貼500萬元,個人則補貼10萬元房租;深圳以現金形式無償資助企業,單個項目資助金額不超過200萬元;重慶給予區塊鏈相關企業經濟支持,具體體現在房租減半和高額補貼上;長沙則為入駐區塊鏈企業提供不超過300平米的辦公場景,並按標準給予100-500萬不等的獎勵…

為什麼仍看好區塊鏈:金錢、技術、人才持續湧入丨破·立2018

中國各大高校區塊鏈課程一覽(來源:金色財經)

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已經有近47所高校開展了區塊鏈研究並設立相關課程。就中國而言,北大、浙大均開設了《金融應用》課程,武漢大學則開設了《密碼學》。此外,清華、同濟、中央財經、上海交大等高校均開設了區塊鏈相關課程。

與之相對應,則是從上至下各類區塊鏈課程培訓的興起。大的牽頭單位如工信部、中國電子學會等國家級單位,小的的則有火幣大學等自主研發的區塊鏈培訓課程…

不管是投資、研發還是人才,在這一系列實踐背後,將是區塊鏈行業真正迎來正規軍入場、實現去濁揚清的變局之時。

當然,在目前經濟下行的狀況下,難免有人唱衰區塊鏈,甚而對其未來毫無信心。但正如華為區塊鏈項目總計張小軍所說,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其從興起到應用落地,需要不斷磨合、不斷達成共識的過程。“在整體產業理性步入正軌之前,其需要產業界之間的合作共贏。”

北航教授蔡維德近日談及2019年區塊鏈展望時,稱“區塊鏈是500年來最大金融科技突破,2019年將得到更多認可”。他的理由是,根據Gartner IT Maturity Model(信息技術成熟度模型)來看,區塊鏈目前是在走下坡路,離大規模使用可能還需3-5年。但考慮區塊鏈應用尚屬早期,而其速度又為互聯網速度的15倍。所以如果互聯網需要3-5年,區塊鏈可能在2019年就能實現大規模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