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并非开国之君却为何被上了庙号“成祖”,原因其实不简单!

在古代,一般皇帝死后都有一个定论,就是对皇帝的生前事迹进行评价,虽然如今看来随着王权统治的加强,特别是到了明清以后对庙号尊号的泛滥程度已经让人看了无语地步,但是依旧可以通过皇帝死后被定下来的谥号或庙号评价出皇帝功与过。

朱棣并非开国之君却为何被上了庙号“成祖”,原因其实不简单!

在古代,一般来说开国皇帝被称为“祖”,而守成之君则被称为“宗”,有祖之称的帝王往往在开疆拓土上面做的贡献十分的大,而“宗”这个庙号称呼不仅可以用在开明之君身上,也可以用在亡国之君身上,比如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也即崇祯帝)。

朱棣并非开国之君却为何被上了庙号“成祖”,原因其实不简单!

但是在明清却出现了和以往很多王朝不同的帝王庙号叫法,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清朝出现了三个祖,明朝出现了2个祖的情形了,我们都知道就连在历史上留有十分好名声的唐太宗李世民都没有称“祖”,足见在唐朝的时候对于庙号的使用还是非常严格的。

清朝出现的三个祖分布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和清圣祖康熙,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三个帝王在世的时候,清朝都有开疆拓土的功绩和情形出现,特别是康熙平定三番十分有功,而且收复了台湾,甚至凭此而被誉为千古一帝。

朱棣并非开国之君却为何被上了庙号“成祖”,原因其实不简单!

而明朝的两个祖就十分都有有意思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庙号来源无可争议,人家是开国之君所以用上这个称号是很自然的事情了,但是明成祖朱棣就不一般了。

他发动了靖难之役获得了皇位,甚至被一些人唾骂为乱臣贼子,但是朱棣在文治武功方面确实做得也蛮不错的,特别是在迁都北京之后,驱除蒙元势力,为大明江山的稳固做下了很大的贡献。

朱棣并非开国之君却为何被上了庙号“成祖”,原因其实不简单!

其实一开始朱棣的庙号被上为了“明太宗”,但是时间来到嘉靖朝之后,因为嘉靖的帝位来自其堂哥,而且其父亲并不是皇帝,为了在太庙中可以给自己父亲腾出一个位子来,所以才将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这样就给全天下之人没有了什么口实,足见明成祖的庙号若没有当年嘉靖皇帝带来的小插曲如今依旧还是明太宗了,原因真是不简单啊。

对于古代帝位的庙号你是如何看待呢?能否客观反映一个帝位的功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