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認識你自己”——今日份心靈雞湯。

微博上被提問:為什麼有的人吃得比你多,但就是長不胖呢?

所謂“氣死人沒商量”的拉仇恨,說的就是這樣的“別人”,而喝涼水都長肉的朋友,你可以有兩個選擇:要麼把這樣的“別人”當做榜樣,每天激勵自己鬥戰肥肉。要麼徹底拉黑(不看TA的朋友圈),也儘量不要跟TA一起出門吃飯,避免一萬點傷害對你脆弱小心臟的猛擊。

不過,“仇恨”歸仇恨,仇恨畢竟解決不了小肥肉的問題,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抱著科學的態度,弄明白為什麼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可以這麼大,這樣也有助於胖友們找到自己瘦不下去的原因,避免盲目的自卑和自暴自棄。

以下,是屋主自己總結的若干點,可能不夠全面,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提前謝過。


No. 1

遺傳因素

  • 首先,是涉及能量代謝的激素水平會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影響,而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包括但不限於瘦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雄性激素、胰島素等。舉個例子:甲亢患者就是能吃卻消瘦的典型。
  • 再者,與營養素消化吸收代謝相關的身體中某些酶的分泌量會因為個體遺傳基礎的不同而有差異,比如乳糖酶、脂肪酶等。
  • 其次,遺傳導致的身體肌肉和脂肪構成及含量的不同,比如:紅肌和白肌構成比例的不同,白色脂肪與褐色脂肪比例的不同。
  • 另外,腸道微生態的構成,也會受遺傳的影響,而腸道菌群構成的差異,會對身體的代謝產生互為因果的關係,菌群可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微量營養素和食品添加劑深入影響腸道菌群和人體健康,最近《科學》雜誌(Science)上的一篇綜述,就這個問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瞭解一下。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所以,這些來自咱們“祖上”(不僅僅是母親)的影響因素,是相當厲害的,絕對不能被低估。舉個簡單但不是最恰當的例子:膚色不同種族不同的人種,肌肉構成會有較大的差異,我們經常在各種體育賽事中發現:黑色膚種的人,相對而言更擅長長距離的項目,比如長跑、游泳等,往往比白色人種的肌肉耐力更持久。

另外,在既往的文章中,我非常認真地提醒過孕媽媽們,寶寶未來“喝涼水都長肉”的幾率會不會更高,跟媽媽孕期和哺乳期的營養及運動狀況,以及母乳餵養與否,有很大關係的哦~(點擊鏈接複習: ),如果寶寶出生的時候是早產兒或巨大兒,後天發生喝涼水長肉事件的幾率也會增加的。

No. 2

能量攝入與能量消耗不同

這是各位營養學專業人士最常提醒大家的一件事兒,屋主當然也沒少嘮叨過。換成大白話就是,拋開遺傳背景,單就熱量平衡而言,可能某人吃的東西跟你完全一樣,甚至高熱量食物攝入量比你還多,但是人家運動量(包括日常活動量/勞動量,也就是我們在發福中年少女的曲線拯救小分冊(一)一文中提到過的NEAT)比你多,所以人家熱量消耗比你多,自然也就在體重控制方面比你做得更好。

另外,Keep Hungry 是某些“吃不胖”朋友體重得以維穩的小秘笈——適當製造熱量缺口,通過限制熱量攝入、或者限時進食、或者隔日/週期性禁食(低熱量飲食)等方法,激活人體的某些代謝機制,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和預防一些慢性病的發生。所以,你看到的怎麼吃都吃不胖的人,極有可能在你看不見他的日子裡偷偷少吃……

但是,屋主必須特別嚴肅地告訴大家:以熱量限制和禁食為核心的飲食干預方法,雖然是近些年來的研究熱點,但仍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做臨床觀察對照,也就是說,需要時間來驗證它的安全性。畢竟,歷史上的很多事件告訴我們:當初被熱捧為健康衛士Top 1的飲食成分或者干預方法,在十多二十年甚至更久的實踐後,才被人們意識到當初的驚喜發現其實是個誤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反式脂肪酸。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No. 3

食物量≠熱量

食物量≠熱量。也就是說,雖然某人吃得比你多,但膳食構成以低熱量食物為主,比如非澱粉類蔬菜的攝入量大,肉類吃得有節制且都是低脂肉,基本不吃、或者很少吃那些能量過於集中、簡單糖或/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糕點、甜食、大量堅果,薯片、蜂蜜、含糖飲料等。所以,雖然吃了“一大堆”,但是熱量攝入並不高,自然不容易長胖。屋主自己就是個典型例子(更何況我還規律運動),呵呵呵,為自己打call。


No. 4

飲食模式或飲食結構不同


這裡主要指的是膳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大供能營養素攝入比例的不同。比如:你這個狂吃不胖的朋友,是吃肉和脂肪特別多呢?還是吃碳水化合物特別多?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和生酮飲食,常常是讓一些特能吃的朋友保持“不胖”的原因。不過呢,依舊要嚴肅認真地警告你萌:今年《柳葉刀公共衛生》上的一篇研究結論告訴我們:碳水化合物攝入過高或過低都與全因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而與各國膳食指南相一致的50~55%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才是保證全因死亡率最低的飲食結構(點擊舊文可以複習: 。另外,高脂飲食會破壞長期代謝,也是有研究在跟進的( )。還是那句話:短期內的有效≠長期安全和健康,還是要交給時間去驗證。

就好比有人說:最初我們追求愛情,後來愛情變成了親情,但即便是親情,也有可能經不住生活的考驗而分道揚鑣。所以,最終,唯有陪伴,才更為長情。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No. 5

腸道微生態環境狀態不同

這是現在營養學和醫學研究的前沿方向。在上文的第一條裡,屋主已經提到了腸道菌群對於代謝的影響。而反過來,我們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構成和數量:熬夜、動物性食物為主、加工食物攝入量大、運動少、日曬少……等等,這些都可以讓我們腸道內幫助你不長胖的有益菌的構成和數量被削減,從而反過來影響身體的激素水平、營養素代謝、免疫能力、脂肪堆積等。

所以,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真的非常重要——你只看到了別人吃得多,卻沒有看到別人睡得早……嗯,很現實的,你躺在床上刷手機,別人卻在躺瘦。

No. 6

基礎代謝率不同


性別、年齡、體溫、身體構成、運動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會讓每一個個體的基礎代謝率不同。基礎代謝率高的人,靜靜躺著啥都不幹的情況下,能量消耗也比喝涼水都長肉的你高——多麼痛的領悟。

至於如何提高基礎代謝率嘛~,增加肌肉訓練、減少因為年齡或者盲目減重導致的肌肉量的流失,能有一定的幫助,但前提是你有個靠譜的營養師和一個資質靠譜的教練。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最後,一定會有小夥伴問:那麼,朋友圈裡風靡的各種減肥“快捷”產品呢?比如不用節食的減肥餅乾、酵素、xxx粉……

我這樣跟你們說吧:如果咱家有礦,不怕日後身體亮紅燈的時候需要大把的醫療費來亡羊補牢,請隨意交“智商稅”,否則呢,這些產品的原理,萬變不離其宗——要麼是讓你的能量攝入產生缺口,要麼是添加了“不明成分”,下面兩篇舊文有助於你瞭解這些產品的“幕後心機”:

脂老虎減肥神話背後的營銷貓膩——盲信保健品、傷害猛於虎

另外,所有這些產品都會打著“XX專利”、“XX專家”、“XX認證”……的旗號,反正呢,這些專家專利五六的,我們靠譜的業內人士,沒人聽說過(當然,你也可以當我們孤陋寡聞),倒是這些產品的“化妝變形”,我們一眼就能透視出貓膩。

全世界的醫學大咖們可能都是吃乾飯的,所以至今沒能借鑑利用朋友圈裡的減肥產品來幫助患者;諾貝爾醫學獎的評委們可能也都是水貨,所以至今沒有慧眼識金地把最高獎項頒發給這些“專利專家”們,真是遺憾啊~~~(攤手臉)


為什麼別人狂吃不胖,而你喝涼水都長肉?

就醬,答疑結束。

遂謙碎碎念

就人比人氣死人這件事,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即便是無法改變先天因素,也可以通過後天進行改善。合理飲食、規律運動、調整作息……無他。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專業營養科普內容(成人及母嬰),歡迎關注我的個人自媒體:搜索微信公眾號“遂謙的營養小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