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们不能和你一起养你的“小儿子”

对不起,我们不能和你一起养你的“小儿子”

“小玲,你弟弟不指望你指望谁呢?你说什么也不能不管他呀!”

“妈,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妈要真有办法,也不能让他去找你,毕竟是你亲弟弟。”

小玲没有再回话,回头看着自己身后的弟弟小荡。虽然年龄还不大,但个子已经快赶上自己了,穿着肥大的校服,身后背着看起来就很沉重的书包,正靠在自己办公室桌子的一边玩着手机。

小荡看小玲挂了电话正看着他,伸出一只手:“姐,给点零花钱。“

小玲无奈,从钱包里拿出两张100元钱,递给了弟弟。

小玲比小荡大16岁。


如果放在古代,说小荡是小玲的儿子,都有人信。今年小玲30岁,弟弟却才14,还在上中学,是父母亲四十多岁时的老来子。

小玲从小在农村长大,以务农为生的父母为了供自己念书辛苦了大半辈子,本来以为这一生也就这样了,可母亲却在四十多的年龄吵着要再生一个孩子。

当时小玲抵触情绪特别大,觉得再有个弟弟或妹妹,那家里哪还有自己的位置?父母也一定不会像曾经那么爱自己了。为了抗议母亲要二胎的想法,甚至离家出走过两次。

后来,抗议无效,只换来了被抓回家后的两顿揍,母亲还是要了二胎。

母亲要二胎的原因很简单,不过是前几天舅妈来家里,嘲笑母亲以后养老都没有儿子。

就这样,小玲16岁那年,弟弟小荡出生了。

小荡的到来并没有给小玲增加多少手足有爱的感情,反而在父母忙着干活时,小玲要做小荡的“小妈”,吃喝拉撒无一不要经手。

好不容易等考上了大学,终于离这个家远一点儿的时候,小玲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这么多年,小玲很少跟人提及自己还有个在上学的弟弟。

对不起,我们不能和你一起养你的“小儿子”

上个月,父亲脑出血入院,虽然人抢救回来了,但行动再不能跟正常人一样,母亲一边忙着农活、一边还要照顾弟弟,实在忙不过来,家里亲戚凑在一起一商量,就决定将小荡送来给小玲养,可唯一没参与商量的人,就是小玲。

小玲结婚才两年,婚后和婆婆住在一起,夫妻二人本来决定今年要孩子的,可弟弟一来,那套两室一厅的小房子,已经住不开了,还如何再增加一个小孩子呢?

而且,小玲已经能预感,今天回家,婆婆一定不高兴,弟弟如果只是小住还好,可这一住不一定要到什么时候。弟弟的生活费、学费,以后可能都要自己来负担,娘家这几年本来就没什么多余的钱,父亲这一病,更是把老本都花了出去,哪还能负担得起呢?所以娘家人才商量着把弟弟给小玲送了来。

下班后,小玲领着弟弟在家门前犹豫了好久,已经跟老公说了大致的情况,也让老公跟婆婆打好了招呼,想着无论怎么样,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小玲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家门。

“妈,我们回来了!“小玲边换鞋,边跟屋里的婆婆打招呼。

“呦,领着你的“小儿子”回来了?这次打算住多久啊?“

面对婆婆阴阳怪气的问话,小玲脸腾得就红了,“小儿子“?婆婆形容的也算贴切,现下来看,母亲可不给自己生个“小儿子”嘛!推了推小荡,急忙让弟弟先去自己房间休息一下。

小玲讨好地把自己家的情况跟婆婆又说了一遍,希望婆婆能理解一下。可婆婆最后给的条件是,小荡最多只能在家里住一个月,小玲娘家如果实在没钱,婆婆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借一点给小玲父母,但要她儿子和小玲一起替她父母养儿子,门儿都没有。

小玲没办法,只能先让弟弟在家里住下来,打算等老公回家,跟老公再商量试试。而且还可以趁这一个月时间,尽量说服婆婆。

可小玲没想到的是,这一个月老公在婆婆的授意下,根本没有回家。一个月以来,小玲每天都要受到婆婆的冷嘲热讽,有几次甚至是当着小荡的面。

一个月后。小玲刚下班回到家,就看婆婆坐在客厅的沙发里,面前放着两个大箱子。

“小玲,妈知道你不容易,可也没办法。我儿子工资不算高,你一个月也才3000元,每个月都不剩什么钱,还要给你家养个儿子。我儿子今年35了,没有钱什么时候才能要上孩子?要么你把你弟弟送回去,要么你就和你弟弟一起走吧。“婆婆坐在沙发上,边说边用手抹着眼泪。

结婚这两年以来,小玲一直过得很幸福,老公对自己特别好,婆婆也不是网上那种很过分的婆婆。老公的爸爸去世的早,幸亏婆婆性子要强,一个人把老公拉扯大。住在一起,虽然有时看不惯小玲时,婆婆会说话比较难听,但家务、做饭一直都是婆婆来做,从来没让小玲伸过手。

听了婆婆的话,小玲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掉,一面是自己的亲人,一面是自己的爱人,小玲没办法做选择。

小玲给老公打电话,希望老公能帮自己想想办法,可面对着电话另一头老公的欲言又止,小玲明白,这个家是不可能接受小荡的。

对不起,我们不能和你一起养你的“小儿子”

最后,小玲带着弟弟,收拾了自己的东西,离开了家。不养弟弟,父母那里说不过去;养弟弟,婆婆说的又句句在理。

小荡对自己来说是亲人,可对老公和婆婆来说就是拖累,他们没有义务和自己一起负担弟弟的生活。


小玲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不管家庭、年龄是否能承受,执意要了二胎,在你身边是否也有和小玲一样境遇的人呢?他们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