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什麼是已讀功能?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發給別人的消息如果被對方查看了,你發的消息下面就會有“已讀”兩個字。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現在很多軟件都有這個功能,但唯獨微信沒有,有人說,微信下次版本升級中可能會有這個功能,但我想說,如果真的有已讀功能,我會第一個選擇卸載微信。

為什麼?

因為微信的這個功能,可能會給我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前幾天,我忽然收到同學發來的一條微信,內容是個電子請柬。而我們上次的對話,還停留在三年前,剛加好友時候打的招呼,這麼多年,我們從來沒有聯繫過。所以收到請柬的那一刻,我是懵的。是要請我參加婚禮麼?我們不熟啊。是想要份子錢的群發?那也得有點誠意吧,多年未聯繫的同學,連句“在嗎”都沒有,直接甩來請柬,不管怎麼樣,看到這個消息,我心裡覺得彆扭。

不知道回覆什麼,索性放到一邊,當做沒看見。當時就覺得,幸好微信沒有已讀功能,不然對方覺得我看到了還不回覆,真是小氣。那一刻我無比感謝微信的“不智能”。

還有一次,收到一條朋友的微信,是借錢的,他說最近買車手頭緊,想借一萬。我跟他平時有聯繫,但算不上特別好,在我心裡,他是個凡事有點衝動,有點兒不太靠譜的人,直覺告訴我,他很有可能還不上這筆錢。我承認借錢確實是檢驗友情的利器,而我們之間的友情,還沒到那個程度,所以看到那條微信時,我內心是拒絕的。

可我又覺得朋友一場,也不好意思直接回復說不行,真是讓人糾結。我實在沒辦法,就索性關掉對話框,假裝沒看到。

很多時候,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立刻回覆,就是拒絕。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沒有爽快的答應,就是心有退卻。沒有正面回答,就不要再步步緊逼。沒有“已讀”的提示,大家都可以裝作相安無事。

但這些人與人交往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如果被所謂的“已讀”打破,對任何人來說,都稱不上是舒服的事兒。有時候,不回覆就是最好的回覆。

生活已經夠累了,微信作為即時通訊的強大存在,時常會帶來壓力感。我同事說,他有一段時間,特別害怕聽到微信提示音,微信叮咚一聲,他心裡就咯噔一下,因為單位工作太多,領導把他當做24小時專職秘書,隨時隨地各種發佈任務。那陣子,他的微信消息,90%都是領導的催促。

每個陽光明媚想要放鬆的週末,領導一條微信過來,都能讓整個好心情瞬間糟糕。每個早早下班的傍晚,都特別害怕領導一條微信過來,狂轟亂炸一堆臨時任務。每當這個時候,都覺得心跳加快,不自覺的想要深吸一口氣。大部分時候,他會及時回覆,但有時候真的很累很煩,身體實在不舒服沒辦法加班。

那時候,他就索性不回領導消息了。心裡想著:“第二天愛咋咋地吧,畢竟已經下班了,過了工作時間了,誰還不能有手機不在身邊的時候呢?”這是她給自己不回領導微信,最後的理由和安慰。

可是,微信如果有了已讀功能呢?領導那邊顯示了已讀。一分鐘過去了,你沒回。五分鐘過去了,你沒回。一小時過去了,你還是還沒回。那可能你永遠都不用回領導微信了。因為對方已經氣炸了,明明看到了,居然還敢無視我。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再拆穿。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沒有已讀提示,可能是微信給我們這些員工們,最好的喘息和溫柔。有句話說的好,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如果你知道這個人在裝睡,何必試圖再去叫醒對方呢?生活太苦了,請給我一次“裝死”的機會。

有人問過微信創始人張小龍,為什麼微信沒有已讀功能?他說:“因為不想把社交弄成一件壓力很大的事情。人性是什麼?是給他撒謊的機會,說我沒有看到。如果我們把人都像機器一樣約束起來,不一定是好事”。

是啊,熟人間的溝通工具,應該是提供便利,而不是增加麻煩。好的社交,是親密有度,又彼此獨立。是心照不宣,點到為止。

我拒絕微信已讀功能,是因為可以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哪怕只是在虛擬的世界裡,一點點自我的空間。

微信新功能曝光:我們再也沒有隱私了

世界有時可以慢一點,輕一點。

人與人之間,有時可以鈍一點,甚至傻一點。

在我看來好的社交,也許就是:我發了,你隨意。若秒回,是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