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行車,胎壓2.0跟2.5哪個行車更安全?

即便是百萬勞斯萊斯,它裝備了各種各樣為生命保駕護航的被動安全配置,但與地面接觸的還是四條輪胎,雖然輪胎性能高而且與地面接觸面積大, 但一旦突發爆胎情況,一樣存在撞車的風險。

對待輪胎我們一定要用心,因為它能從根本保證我們的行車安全,除了要注意它是否有鼓包、裂紋之外,輪胎的胎壓也需要市場觀測。

冬天行車,胎壓2.0跟2.5哪個行車更安全?

胎壓大體都有自己的一個數值範圍,這個範圍廣泛來說穩定在2.0-3.0之間就行,按照不同車輛以及輪胎類型細分對待,低出2.0範圍不僅僅增加路噪而且還會增加額外油耗,同時因為胎壁變形有可能面臨爆胎的危險,高出3.0胎壓舒適感降低而且彈跳嚴重,同樣也有可能在過坑窪路面時“懟”爆輪胎,同樣較為危險。

冬天行車,胎壓2.0跟2.5哪個行車更安全?

鑑別胎壓高低的方法比較簡單,如果車輛自帶胎壓監測裝置,調出功能直接觀察數字即可,2.4bar即為對應的輪胎胎壓2

.4,如果沒有則需要自我感覺,感覺車輛行駛笨重尤其是打方向之時,那就是胎壓不足,肉眼觀察之後自行判定是否需要補充胎壓。

相比於前者,後者明顯屬於“技術活兒”。

冬天行車,胎壓2.0跟2.5哪個行車更安全?

胎壓多少合適呢?這個話題在冬天被反覆提起,因為輪胎有個變化是胎壓的高低直接決定與路面的接觸面積,此前一個說法是冬天需要將胎壓稍微調低,以此來適當增大與路面的接觸面積,通過增大摩擦力的方式讓車輛更可控。

理論上是決定可行,但實際駕駛方面的感受卻不太好。譬如說車輛常規胎壓是2.5bar,如果在冬天將胎壓調整至2.0bar,雖然增加了了了無幾的接觸面積,但油耗增加的同時也會使胎壁更加彎曲,增加高速行車爆胎幾率。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我並不建議通過降低胎壓的方式來獲取更大摩擦力的作坊,畢竟這樣還會伴隨更大的危險係數。

冬天行車,胎壓2.0跟2.5哪個行車更安全?

冬天或者雪天行車是否能控制好車輛根本在於駕駛心態,輪胎好壞與否反而是次之,遇到大冰雪路面首先我們要拒絕開車,能乘車絕不開車,如果遇到必要情況一定要開車,那麼首先要調整心態,一檔起步最快二檔,尤其是市區駕駛一定如此,至於輪胎,有條件一定要換雪地胎,沒條件的還是淘一套防滑裝置,也還算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