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二戰中的表現究竟如何?

無疑問,蘇聯在二戰中功不可沒。如果沒有蘇聯,英國、中國會毫無懸念的遭受滅頂之災,美國即使不被滅亡也會完全淪為大西洋和太平洋間的孤島,歐亞非大陸完全被軸心國集團統治!蘇聯自立國之處就完全處在帝國主義的四面包圍和敵視之中,納粹德國崛起後,又多了一個敵人——法西斯主義。而此時的蘇聯尚未完全從一戰的苦難中擺脫,又經歷了三年國內戰爭。持續的大規模戰爭耗盡了這個民族力量,戰後的蘇聯空有龐大的領土卻是奄奄一息的狀態。斯大林上臺後,深知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留下的國際矛盾十分尖銳,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進入倒計時,留給蘇聯的時間已然不多。針對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斯大林制定了以發展工業為核心的恢復國民經濟計劃,即五年計劃。在相對平靜的20世紀20——30年代,蘇聯工業水平尤其是國防工業發展迅速,加上教育系統也偏重工科,帶動的軍事力量得到巨大膨脹。到1941年,蘇聯紅軍總兵力從1927年的61萬發展到500萬,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伊爾2強擊機、波波沙衝鋒槍……這些神兵利器迅速大批量裝備部隊。國力、軍力的飛速發展將蘇聯帶入大國行列,斯大林著手開始謀求粉碎帝國主義圍堵蘇聯的策略。這一時期,共產主義運動發展迅速,斯大林也常常以國際革命導師的身份開展外交活動。但是斯大林的外交是充分務實的——為蘇聯服務!德意日軸心國集團的形成讓原本深受帝國主義國家威脅的蘇聯又平添了一個敵人——法西斯主義,而且更可怕。蘇聯夾在兩大法西斯國家之間,隨時有被夾擊的可能。更何況德國、日本覬覦俄羅斯土地由來已久。遠在西歐的英國、法國樂得禍水東引,大洋彼岸的美國神秘的窺探著歐亞大陸格局變化。斯大林深知最大的威脅來自歐洲,但此時納粹德國尚未完全形成氣候。東面的日本則開始向中國滲透,愈演愈烈。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大舉向中國增兵,遠東的格局逐漸被打破。蘇聯一面向遠東中蘇邊境調集重兵,用軍備競賽的方式讓日本人感受到蘇聯的壓力,不敢貿然對蘇開戰。一面援助中國抗日,讓日本陷入中日戰爭,力爭最大限度的把日本勢力從北面引向南面。不僅如此,蘇聯還向試圖在諾門坎挑釁的日本關東軍施以重拳,將其打的鼻青臉腫。戰事一結束,蘇聯隨即向日本發出停戰要求。日本在中國戰場越陷越深,北面又面臨蘇軍重兵對峙,加上內部陸海軍矛盾也因此日益加深,趕快就坡下驢與蘇聯停火。隨後雙方達成停戰協議,蘇聯承認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既得利益——即承認滿洲國,日本放棄本來就猶豫不決的北進方案。就這樣,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通過軟硬兼施的一系列組合拳化解了蘇聯在遠東的潛在危機,為今後日本南下太平洋與美英開戰埋下伏筆。解決了東面危機,西面的危機開始漸漸逼近。早在納粹德國吞併奧地利後,蘇聯就開始意識到納粹德國的危險。蘇聯於是向英國、法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議。英法等國雖然也知道聯合蘇聯的重要性,但對蘇聯的軍事實力極端藐視,雙方一直未能談妥。蘇聯眼見與英法無法達成共識,反而招致英法禍水東引政策的出籠,遠東的局勢也愈發堪憂,無奈之下只好跳出一子——尋求納粹德國結盟。此時的納粹德國準備攻擊波蘭,軍事行動已進入倒計時,而且要速戰速決。蘇德雙方於是一拍即合,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隨後,納粹德國於9月1日向波蘭發起全面攻擊。蘇聯在諾門坎之戰結束後的第二天即9月16日也派兵進入波蘭,與德國一道瓜分波蘭。解決完波蘭,德國調轉兵鋒向西進攻西歐各國。蘇聯則兼併波羅的海三國,又在北面從芬蘭手裡奪取漢科半島,在南面獲得羅馬尼亞的比薩拉比亞油田。同時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進一步逼日本南下太平洋,加劇了與美日的矛盾。德國在西線也進展神速,法國被吞併,英國被趕出西歐大陸,奄奄一息。一個潛在的蘇德日同盟呼之欲出,而蘇聯佔據最佳位置。德日與英國開戰,蘇聯就可以黃雀在後。如果美國援助英國,蘇聯就可以作為德日後援。如果英國戰敗,蘇聯就可以印度洋出海口為目標向南擴張,進入中東石油地帶。如果德日對蘇開戰,蘇聯就聯合美國重新開局。總而言之,此時的蘇聯已經完全擺脫建國前後極端被動的局面,轉而成為最主動的國家,昔日沙俄帝國的雄風逐漸恢復!!後人讀到這裡總會給斯大林扣上大俄羅斯沙文主義的帽子,背離馬列主義,殊不知,在面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斯大林以高度務實的策略向世人證明他才是列寧主義的最合適繼承人!!!!就在蘇聯如日中天的時候,納粹德國坐不住了。希特勒被蘇聯的擴張震驚,更可怕的是這種擴張還在增速,逐漸威脅到了德國。這時德國在不列顛戰役中打得力不從心,時時擔憂蘇聯在東歐的動靜。蘇芬戰爭讓希特勒看出了蘇聯軍事力量建設的漏洞和斯大林的過度自信,希特勒意識到機會來了……同時,納粹德軍閃電戰的威力也讓希特勒突發奇想,先以一次快速突襲打垮蘇聯,然後再掉過頭來收拾英國。斯大林之所以認為希特勒不會在英國戰敗前對蘇開戰就是因為不僅德國會陷入兩線作戰,日本也會因為南下北進再次舉棋不定,只有處於局外的美國意外的成為受益者,從而主導全球局勢。正是在這樣一連串偶然因素的疊加下,二戰最慘烈的激戰——蘇德戰爭爆發了!!!蘇聯在戰前不久剛剛經歷了大清洗運動,大量黨政軍優秀幹部被清洗掉,使得擁有現代化武裝的500萬蘇聯紅軍空有龐大身軀卻深受神經脈絡不暢之苦。在德軍閃電戰風雲席捲般打擊下,步履蹣跚、舉止乖張的蘇軍一潰千里。德軍則長驅直入,吃掉一個又一個蘇軍兵團,攻佔一個又一個城市。最後勉強靠天氣因素和德軍的失誤在距離莫斯科市中心不遠的地方擋住了德軍的鋼鐵巨獸。蘇聯以屍山血海為代價度過了煉獄般的1941年下半年。年底,蘇軍趁德軍暫時退卻之機發動局部反擊,卻收效甚微。相反,回過神來的德軍再次發起閃擊戰,1942年的戰局再次以蘇軍的慘敗開場,從哈爾科夫到頓河、再到克里木半島,蘇軍節節敗退,直到伏爾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此時的英國還在依靠美國輸血恢復戰力,美國則進行軍備改革,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1939年的軍事力量還僅僅停留在一戰時期。整個陸軍現役兵力僅有不到19萬,連步槍都配不齊。德軍裝甲部隊的閃電戰橫掃歐陸,美國居然還停留在騾馬編組的炮兵主義理論上。國會議員包括總統在內與軍方改革派將領還在為陸海空軍哪一個軍種的優先發展爭論不休……這就是為什麼太平洋戰爭一開始美國人也兵敗如山倒的原因。斯大林清醒的認識到,時下的蘇德戰場打好打壞都是蘇聯人自己的事情,並不能指望誰來幫忙。眼下只有拼死頂住希特勒的進攻才是唯一出路!!如果沒有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傾全力與德軍死扛,哪怕是稍有鬆懈,德軍也完全可以取道高加索山脈一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與從東南亞西進的日軍在印度會師,徹底掃蕩在亞太苟延殘喘的英軍。這樣,從西太平洋直到印度洋完全被軸心國控制。苦撐待變的中國除了投降再無第二條路可走,奄奄一息的蘇聯和英國也只能任人宰割。剩下一個美國,也只有苟延殘喘的份兒了。事實上,就在斯大林格勒巷戰最激烈的時候,德軍裝甲部隊已經將萬字旗插上了高加索山頂!!最終,蘇軍指戰員在227號命令的精神鼓舞下背靠伏爾加河一步也不後退的死守斯大林格勒直到吹響反攻號角。這次,輪到德軍兵團一個接一個的被吃掉了。閃電戰的電再也閃不起來了……1943年中旬,蘇軍在庫爾斯克挫敗德軍在蘇德戰場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並將納粹德國送上了走向滅亡的軌道!毫不誇張的說,從1941年中旬到1943年中旬蘇聯人獨自對抗著處在鼎盛時期納粹德國,為美英兩國贏得了難得的備戰和調整部署的時間。雖然在蘇德戰爭中美英為蘇聯提供大量物資援助,但多半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美英需要蘇聯對納粹德國進行持續性打擊。美英盟軍登陸諾曼底之前,蘇聯就在東線接連發動烏克蘭戰役、白俄羅斯戰役,牽制和殲滅數以百萬計的德軍精銳部隊,在戰略上極大的配合了盟軍的行動。之後,蘇軍打出國境,摧祜拉朽般橫掃東歐、南歐的德軍,解放受奴役的各國人民。一直打到納粹巢穴——柏林城下。而此時的英美法盟軍剛剛在阿登被已經打趴下的德軍突然爬起來一拳擊倒,跌跌撞撞的進入德國西部齊格飛防線面前,直到德國投降,始終未能再過去一步。納粹德國滅亡後,征塵未洗的蘇軍萬里東調亞太,以閃電戰方式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消滅號稱日軍精銳的百萬關東軍,解放中國東北和北朝鮮,讓企圖進行本土決戰的日本一下子丟掉了大部分本錢,隨著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法西斯主義被徹底消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